評論深度

陳方隅:馬英九為什麼此時要強調「不排斥統一」?

他此時做的事情是要重整正藍軍的論述,而他當然就是正藍的代言人。

2015年11月7日,台灣時任總統馬英九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新加坡會面。

2015年11月7日,台灣時任總統馬英九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新加坡會面。攝:Tomohiro Ohsumi/Bloomberg via Getty Images

刊登於 2018-11-15

#馬英九#新三不#兩岸關係#陳方隅#評論

編按:11月7日,台灣前總統馬英九在馬習會三週年研討會上提出「不排斥統一,不支持台獨,不使用武力」的「新三不」原則。這與他在2007年競選總統時曾提出的「不統、不獨、不武」出現變化,當時他主張的「不統」是指「任內不推動兩岸統一」。

從「不統一」到「不排斥統一」,如何解讀這項「新三不」原則?時值台灣地方選舉,馬英九此舉又是何意?端傳媒今天推出兩篇相關分析,此為第二篇。

這是一個新說法嗎?我認為一點也不。

事實上,馬英九先前的說法是,「不統」是指任內不討論統一,既然已卸任那麼也就不影響這個說法;而且,「不排斥統一」這樣的說法也不是第一次出現(最早在2009年)。就在今年,1月份時他曾說「兩岸未來應有『維持現狀』與『統一』兩個選項」,2月份他在春節團拜時說:「憲法不容兩中、一中一台、台獨,但不排除統一這選項」。那為什麼日前他提出「新三不」時,會被認為是「拋出震撼彈」呢?

這可能與他提出的時間點和場合有關。馬習會三週年研討會,是「馬英九基金會」自7月底成立以來,首次舉行學術研討會,具有一定的象徵意義;再者,先前「不統、不獨、不武」已成為馬前總統的兩岸政策招牌之一,而他提出的「新三不」等於是直接揚棄了這個招牌。

動機與主因:正藍的消逝

從各方面來看,「正統中國—中華民國」這樣的論述,已經面臨全面的危機。

在談論馬英九的動機之前,必須要先從台灣政治格局講起,尤其是馬英九所屬的泛藍陣營的意識型態。

閱讀全文,歡迎加入會員

華文世界不可或缺的深度報導和多元聲音,了解更多

立即訂閱

已經訂閱?登入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端傳媒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