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深度

包淳亮:除了「新冷戰」與「修昔底德陷阱」,還能如何看待中美關係未來?

當人們把中國比喻為冷戰時期的蘇聯,可能沒注意到中國會是四個蘇聯。

只要中國熬過了霸權交替的相持階段,也就避開了「修昔底德陷阱」,並可以接替美國、成為所謂「自由秩序」的捍衛者,也就是世界體系的霸權國。

只要中國熬過了霸權交替的相持階段,也就避開了「修昔底德陷阱」,並可以接替美國、成為所謂「自由秩序」的捍衛者,也就是世界體系的霸權國。攝:Kevin Frayer/Getty Images

刊登於 2018-10-18

#包淳亮#評論

《紐約時報》在2017年11月22日刊文,介紹年度的一百本「值得關注的書籍」,好讓讀者在歲末年終、長假連連之際,有個消閒的參考。人們都說中國是如何的一個熱門議題,但沒想到一百本書中,與中國相關的只有這一本艾利森撰寫的《注定一戰》(Destined For War: Can America and China Escape Thucydides' Trap?;台灣八旗文化出版,翻譯為《注定一戰?中美能否避免修昔底德陷阱?》)。不過如果去年美國出版的浩如煙海的著作當中,只能選一本與中國有關的,這本書倒也當之無愧。

從《注定一戰》的謝辭,讀者可以管窺作者的厚重人脈,以及這本書的權威性。他幾乎與每一位還活着的美國國防部長、中央情報局局長共事過,幾乎每一位美國核心圈的戰略情報專家、中國研究學者,也都多少與他有一些交集。這是因為,他不僅在兩位國防部長任內擔任助理國防部長,且在哈佛大學任教達50年之久,學生故交遍佈美國國防部、財政部與中央情報局高層。

「修昔底德陷阱」以前,西方已多次回答美中關係問題

2009年11月的北京之行,就讓歐巴馬對中國「幻滅」。

艾利森在《注定一戰》中處理的,是當代世界最關鍵的政治議題;當然,也是個多次被回答的問題。例如澳大利亞的懷特(Hugh White)在他2012年出版的《中國抉擇》(The China Choice: Why We Should Share Power)中,指出美國的政策最終可能將引爆戰爭,並有導致核衝突的危險,因此力促美國與中國分享在西太平洋的權威。

後來金融時報的國際版主筆拉赫曼(Gideon Rachman),在他2016年出版的《東方化:亞洲世紀的戰爭與和平》(Easternisation: War and Peace in Asian Century;台灣時報出版,翻譯為《東方化:中國印度將主導全球》)裏提到,由於懷特強烈批評美國的「轉向亞洲」政策,使得在1990年代就因為執行美澳兩軍的加強合作計畫而與他熟識的前美國東亞與太平洋事務助理國務卿、也是「轉向亞洲」的實際執筆者坎貝爾(Kurt Campbell),產生「深刻的背叛」之感。

閱讀全文,歡迎加入會員

華文世界不可或缺的深度報導和多元聲音,了解更多

立即訂閱

已經訂閱?登入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端傳媒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