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深度

俞俊哲:卡瓦諾就職、黨爭極化,「司法獨立」成了誰的擋箭牌?

卡瓦諾提名的歷史意義,或許除了徹底改變最高法院格局之外,還在於再次掀開了最高法院司法獨立的面紗,讓公眾再次認識到大法官提名過程的政治化。

2018年10月8日,美國華盛頓,美國聯邦最高法院大法官卡瓦諾宣誓就職。

2018年10月8日,美國華盛頓,美國聯邦最高法院大法官卡瓦諾宣誓就職。攝:Andrew Harrer/Bloomberg via Getty Images

刊登於 2018-10-16

#俞俊哲#評論

10月6日,特朗普(川普)提名的大法官候選人卡瓦諾獲提名通過,10月8日,卡瓦諾宣誓就職,紛擾數月的大法官爭議暫告一段落。然而,卡瓦諾提名風波,實際上是分析美國司法中的政治鬥爭、反思「司法獨立」的極佳案例。

「司法獨立」這一概念在美國一向為人津津樂道,但政治在司法中的參與從一開始就是存在的。美國憲法規定,每個聯邦級別的法官上任都需要由掌管「行政」的總統提名、負責立法的參議院確認;包括最高法院在內的各級上訴法院負責審理美國最為政治化的案件,法官們的判決將決定大量政策和法律的合法性,以及奠定未來立法和政策所必須滿足的條件。這種高度政治化的職能,使得這些法官的人選對兩大政黨來說格外重要。

雖然法官不為政治理由斷案,但他們的判決傾向或多或少地反映了處於政治光譜兩側的政治立場,因此他們的任命過程很難與政治擺脱干係。這也是為什麼在現實中,司法獨立在美國主要指「司法部門的決策不受行政和立法部門干涉」這一狹義的含義。

由於最高法院往往處在美國兩黨政治鬥爭的中心,大法官的任命過程也在近五十年內多次成為兩黨交鋒的戰場,因此美國最高法院大法官的任命程序對於司法獨立來說,有值得探究的意義。

閱讀全文,歡迎加入會員

華文世界不可或缺的深度報導和多元聲音,了解更多

立即訂閱

已經訂閱?登入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端傳媒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