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周保松:真正的教者 ──側記高錕校長

真正的大學教育,應該鼓勵學生成為有個性有創造力同時懂得對生命負責的人。高校長明白,要培養這種人,就要給予學生自由和信任,容許學生嘗試和犯錯,並在眾聲喧嘩和不和諧中看到大學之大。

周保松:真正的教者 ──側記高錕校長
高錕在中文大學與學生合照。

高錕校長在2009年獲諾貝爾物理學獎,迅即成為媒體焦點。除了高校長在光纖通訊方面的成就,其中最受人關注的,是他擔任香港中文大學校長期間和學生的關係,尤其是1993年發生的兩件大事。但觀乎媒體報導,有頗多的不盡不實,部份更近乎傳說。這些傳說,對高校長和學生都不公平。

我當時讀大學三年級,是《中大學生報》校園版編輯,親歷這些事件,而且和高校長做過多次訪問,算是對內情有所了解。現在熱潮既過,我自覺有責任將當年所見所聞記下來,為歷史留個紀錄。

更重要的是,十八年後,我對高校長的教育理念,有了一點新體會。這點體會,無論是對中文大學還是對中國的大學,或許有一定參考價值。

##一##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 端傳媒編輯部 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