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深度疫苗之殤

生於淮北則為枳:從疫苗事件,看黨國體制下的官員問責制

黨國體制之下,官員問責制嬗變成了一場「黨內遊戲」,對於手握重權的統治者來說,它有着雙重功效:馴服官員和平息輿論。

2018年7月24日,香港私人診所的疫苗,因疫苗事件引發對中國整個疫苗行業安全的質疑,導致一些家長在香港尋求疫苗接種。

2018年7月24日,香港私人診所的疫苗,因疫苗事件引發對中國整個疫苗行業安全的質疑,導致一些家長在香港尋求疫苗接種。攝:Anthony Wallace/AFP/Getty Images

特約撰稿人 錢楊

刊登於 2018-08-21

#錢楊#長春長生疫苗事件#評論#中國大陸

轟動一時的長春長生疫苗造假醜聞在被曝光一個月後,終於等來了對涉案官員的問責結果。8月16日晚,中央電視台新聞聯播和新華社同時通報,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會決定,對吉林省副省長金育輝、省政協副主席李晉修、長春市市長劉長龍、原食品藥品監管總局局長畢井泉等七名省部級高官給予免職、責令辭職、立案審查等處分,並對35名非中管幹部進行問責(編註:中管幹部是指由中共中央組織部直接管理的幹部,一般為副部級或以上,非中管幹部則為副部級以下)。這也是自2003年 SARS 事件之後,省部級高官因單一事件被問責人數最多的一次。

這輪疫苗造假醜聞最初於7月15日曝光,但當時並未引起太多關注。直到20日,一篇講述三位中國「疫苗之王」發家史的微信公眾號文章《疫苗之王》突然在社交媒體刷屏,其中一位「疫苗之王」就是長春長生生物實際控制人高俊芳。雖然文章火速被刪,但眾多微信公眾號和微博博主仍以文字、長截圖等形式接力轉發,一時間,民眾的憤怒和轉發的熱情,甚至蓋過了龐大的審查機器,所引發的巨大輿論浪潮也驚動了最高層——23日,正在非洲出訪的習近平就該案作出指示,要求徹查案件、嚴肅問責,並對責任人依法從嚴處理。一天後,高俊芳等15人被警方火速抓捕,吉林省紀委監委也介入了對案件所涉腐敗問題的調查。

與此同時,輿論也迅速降温,根據反映微信討論熱度的「微信指數」,在8月16日公布官員問責結果之前,「疫苗」一詞的熱度已經從7月23日的3億多條,迅速跌落到8月15日的700多萬條,即便問責結果公布,指數也僅攀升到3600多萬條,遠不及7月下旬時的高峰,之後更是持續走低。

隨着問責結果的公布和輿論的平息,也預示着疫苗事件將告一段落。但這樣的處理結果,能否在根本上遏制同類事再次發生?被問責的官員,會否在一兩年後重回官場,甚至擔任更高職務?中國的問責制是督促官員履責的利器,還是另有目的?本文將為你一一解析。

閱讀全文,歡迎加入會員

華文世界不可或缺的深度報導和多元聲音,了解更多

立即訂閱

已經訂閱?登入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端傳媒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