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深度

林泉忠:北京對台改弦更張,「實力主義」新思維有什麼局限?

一場為習近平提供對台喊話的「習連會」,卻意外地突顯了北京四十年來在爭取台灣民心上仍不得其門而入的窘態,也揭示了習近平新時代呼之欲出的「實力主義」對台新思維的局限。

習近平與連戰兩人地位與影響力極不對稱的這幅弔詭畫面,出現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高槼格營造的「習連會」上。

習近平與連戰兩人地位與影響力極不對稱的這幅弔詭畫面,出現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高槼格營造的「習連會」上。攝:Du Yang/VCG via Getty Images

刊登於 2018-07-20

#中美關係#林泉忠#評論

7月12日,中國國民黨前主席連戰率團訪問中國大陸,並於翌日上午與中共總書記習近平會面。這也是兩人繼2013年以來第四次會面。一個是領導13億人口的偉大「核心」,另一個則是連日落西山的在野國民黨都不會將他視為代表的台灣「過氣人物」。習連兩人地位與影響力極不對稱的這幅弔詭畫面,出現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高規格營造的「習連會」上。

在如此人物場景的設定下,習近平繼續呼籲「共同推進祖國和平統一進程」,究竟能對台灣社會產生多少影響,早已不言而喻。然而,本文欲揭示的重點不止於此,而是「習連會」意外地暴露了習近平新時代以來,北京「實力主義」對台新思維的局限。

對台新思維「實力主義」出爐的背景

縱觀習近平在「習連會」上對「老朋友」連戰發表的談話內容,雖然基調仍是傳統的温情喊話,卻也指出,當年他在福建工作時,整個福建的GDP還不到台灣的10%,現在已經達到台灣的85%,且還努力要在3、5年內趕上台灣。此番話強調的是,兩岸的實力對比越來越懸殊。這就是習近平新時代對台政策的「實力主義」思維出爐的時代背景。

筆者於去年12月首次提出新概念「實力主義」,以此概括習近平時代對台政策思維的特徵。該思維相信,國力日益壯大的中國大陸,有能力將台灣社會逐漸融入大陸的社會體系乃至行政體系,從而逐步促成兩岸的實質統一。所謂實質性統一,其意涵為屆時北京將擁有對台灣政治、經濟、社會等領域的絕大影響力,尤其是當台灣與大陸的經濟趨於一體化,台灣在政治上也不得不避險地選出北京可以接受的總統。

閱讀全文,歡迎加入會員

華文世界不可或缺的深度報導和多元聲音,了解更多

立即訂閱

已經訂閱?登入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端傳媒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