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The Name Game:聾人?聽障?為何要對稱呼執著?

聾人朋友真正在乎的,是詞語本身的含意——視他們為一個人(聾人)、還是只看到他們的障礙(聽障)。

The Name Game:聾人?聽障?為何要對稱呼執著?
可能有人會問:「也不過名稱一個,為什麼要這麼執著?」 對聾人社群來說,「聾人」和「聽障」兩個稱呼,正正反映兩種對立的價值。

【編者按】有話想說嗎?端傳媒非收費頻道「廣場」歡迎各位讀者投稿,寫作形式、立場不拘,請來函community@theinitium.com,跟其他讀者分享你最深度的思考。

最近有一個名為「爭取正名 - 2019香港亞太聾人運動會」的Facebook專頁,裏面提及香港確認取得2019年Asian Pacific Deaf Games的主辦權。事實上,香港曾在1984年主辦第一屆亞太聾人足球錦標賽(事後獲亞太聾人運動委員會追認為「第一屆亞太聾人運動會足球比賽」)。事隔35年,香港再次主辦這項聾人運動盛事。可惜的是,負責籌備這次運動會的委員會卻將是次運動會命名為「亞太聾人/聽障運動會」,執意加上「聽障」一詞。一班聾人朋友、弱聽朋友和健聽譯者朋友對此極之失望和難受,堅決不妥協,決定聚集起來爭取正名。

可能有人會問:「也不過名稱一個,為什麼要這麼執著?」話可不是這樣說呢,當近年「你會稱呼自己為香港人、中國人、中國香港人,還是香港中國人?」的討論越見頻繁之際,我們便知道稱呼並不只是一個稱呼,背後盛載著的是與身份認同、文化、歷史、價值等有關的堅持。同樣,對聾人社群來說,「聾人」和「聽障」兩個稱呼,正正反映兩種對立的價值。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 端傳媒編輯部 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