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深度

林韋地:回顧馬華公會一步步走向潰敗之路

早年的馬華公會成員和領導層,多由英文源流的華人精英所組成,素質不錯,但對華人民族主義並不熱衷,比較功利,對華文教育(華教)等相關課題和華人權益,非常輕易妥協。

2018年4月7日,國陣舉行第14屆全國大選國陣競選宣言大會,馬華總會長廖中萊發表宣言,宣布涵蓋10大承諾和10大計劃的競選宣言,主要促進華教及新村發展。

2018年4月7日,國陣舉行第14屆全國大選國陣競選宣言大會,馬華總會長廖中萊發表宣言,宣布涵蓋10大承諾和10大計劃的競選宣言,主要促進華教及新村發展。圖片來源:馬華公會總會長廖中萊網站

刊登於 2018-05-20

#林韋地#2018馬來西亞大選#評論

日前馬來西亞第14屆全國大選結束,在野的希望聯盟(希盟)獲勝並取得執政權,實現了馬來西亞民主政治上第一次的政黨輪替。

在大選之前,希盟的馬來西亞民主行動黨(行動黨)國會議員張念群,公開說要勦滅馬華公會。這番言論被馬華公會拿來大作文章,擺出背水一戰的哀兵姿態,結果馬華公會卻兵敗如山倒,全國上陣39席輸掉38席,輸到只剩一席,而且贏得該席的魏家祥只險勝行動黨的劉鎮東三百多票,多數票比廢票(556張)還少;馬華公會總會長廖中萊在文冬也敗給行動黨的黃德。

在首相阿都拉(Abdullah,阿卜杜拉)執政時代,馬華公會在2004年的第11屆大選還贏得31國席(佔全部國會議席的14%);2008年第12屆大選時掉到15席;已是納吉時代的2013年第13屆大選再掉剩7席(3%),基本上是以打五折還要再減的速率在掉,而且選票也從2004年的15.4%掉到2013年的7.85%,今年只剩5.3%,14年內減少的選票比其多年來的死敵行動黨的選票增長還多。相反,行動黨在這次大選橫掃華人和非土著選票,上陣47席贏得42席。

馬華公會──既得利益者的集合體

馬華公會輸得這麼慘,最關鍵的原因,當然還是思想貧乏,和意識形態虛無。馬華公會此一右翼政黨,在國陣政府裏,理論上是作為華人民族主義的代表。然而實際上,馬華公會的歷史,和馬來西亞華人的華人民族主義實在沒有太大關係。早年的馬華公會成員和領導層,多由英文源流的華人精英所組成,素質不錯,但對華人民族主義並不熱衷,比較功利,對華文教育(華教)等相關課題和華人權益,非常輕易妥協。

閱讀全文,歡迎加入會員

華文世界不可或缺的深度報導和多元聲音,了解更多

立即訂閱

已經訂閱?登入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端傳媒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