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深度

讓中國人為「正確的」理由出國:國際紅色旅遊團

「中國是世界上唯一依然對馬克思主義進行重點教育的國家,而恰巧,中國也是世界上最大的旅遊市場。」 馬克思誕辰200週年,他的故鄉迎來了一支「國際紅色旅遊團」,在祭拜革命導師之後,這群中老年人還要馬不停蹄拜訪法國的周恩來故居。未來,這樣的旅行團還會更多,日程也更豐富。畢竟中德兩邊都有各自的理由,不斷發掘這個旅遊/思想教育的陣地。

2018年5月5日,中國為紀念「共產主義之父」馬克思誕辰200周年,向其德國故鄉特里爾(Trier)贈送的一座高5.5米巨型雕像。中德雙方不同界別人士及當地民眾、遊客逾千人出席開幕儀式。

2018年5月5日,中國為紀念「共產主義之父」馬克思誕辰200周年,向其德國故鄉特里爾(Trier)贈送的一座高5.5米巨型雕像。中德雙方不同界別人士及當地民眾、遊客逾千人出席開幕儀式。攝:Thomas Lohnes/Getty Images

端傳媒記者 甯卉 發自德國特里爾

刊登於 2018-05-06

朝聖,在革命導師的故鄉

「追尋革命導師的足跡,感受磅礴思想的力量。」

這句中國旅遊團打出的口號,講的不是革命老區延安,而是某個德國小鎮,不免讓人有些詫異。五月的第一個週末也是馬克思誕辰200週年。在馬克思的出生地,德國西南角的特里爾(Trier),一支二十多人的中國旅行團在馬克思故居門口排隊,興奮地對路人介紹自己:「我們是來紅色旅遊的!」

團裏大部分是上年紀的退休老人,他們手持五星紅旗,佩戴寫着中文的鮮花綬帶,正紅色綬帶上,一邊寫着「馬克思主義萬歲」,另一邊則是「紀念馬克思誕辰200週年」。隊伍中有人特別從中國帶來滿滿一袋畫像——那是馬克思、恩格斯和毛澤東的半身肖像。這幾個人把畫像舉在胸前,站在故居前興奮留影。看到駐足的路人,他們主動而大方地將畫像送出去。

這個旅行團由中國大陸一家名為「星火旅遊」的公司組織,運營者來自網站「烏有之鄉」——中國大陸一家以反對改革開放、推崇毛澤東思想著稱的政治評論網站。在聚集大批「毛左」粉絲之後,「烏有之鄉」開始組織以紅色革命為主題的旅行團,尤以國際景點為賣點,譬如在朝鮮「緬懷抗美援朝志願軍」,在古巴、越南體驗「同屬第三世界」,當然也少不了去俄羅斯追隨「十月革命的聲響」。

2018年4月22日,「星火旅遊」的朝鮮旅遊團在旅途中遭遇嚴重車禍,32名中國遊客遇難、2人重傷,死者包括「烏有之鄉」網站主編刁偉銘。有網民起底,在北京旅遊局官網的旅遊公司名錄中,找不到「星火旅遊」的名字,它可能並不具備境外遊的運營資格。

不過,朝鮮的事故沒有妨礙「星火旅遊」在特里爾的活動。這隻行程9天的旅行團名字很長:「和郭松民老師一起走進馬克思故鄉——星火旅遊紀念馬克思誕辰200週年赴歐洲之旅」,每人次19900元。郭松民曾經是空軍校官,如今是社科院國家文化安全與意識形態建設中心特約研究員,也是此行講述馬克思故事的導師。

「憑着熟悉的曲調,到哪裏都可以找到同志和朋友。」

團裏近20位遊客,來自中國各地,在北京集合、落地荷蘭,匆匆遊覽了荷蘭的鬱金香公園後,便驅車近260公里,先去探訪了德國伍佰塔爾市(Wuppertal),那是恩格斯的故鄉。特里爾之後,他們將去比利時首都布魯塞爾參觀《共產黨宣言》誕生地,去法國巴黎探訪周恩來故居。不過,後兩個景點有些粗糙,《共產黨宣言》誕生地如今是一家餐廳,周恩來故居也只能看看外觀。

1818年5月5日,馬克思出生於德國特里爾(Trier)的這棟住宅內。
1818年5月5日,馬克思出生於德國特里爾(Trier)的這棟住宅內。

對於這些中國老人來說,歐洲旅遊大多是第一次,但「紅色旅遊」卻並不陌生。一位六十多歲的退休高中老師自豪介紹,退休兩年,她跑遍中國大陸的紅色聖地——紅軍革命根據地井岡山、中共革命聖地延安、關押左翼政治犯的重慶國民黨監獄渣滓洞、革命電影《地道戰》所在的河北冉莊國共內戰戰爭遺址。她還參加「星火旅遊」的另一個活動,用25天重走紅軍長征之路。

行萬里路的老阿姨已然是紅色旅遊的行家,在故居花園休憩的間隙,她也不忘教育身邊來自中國的散客:「讀一讀《共產黨宣言》,有些人沒讀過馬克思的書,就跟着去否定馬克思。不要讀《資本論》,太深奧。」列寧寫給《國際歌》詞作者的講話,她也爛熟於胸,這會兒正派上用場:「憑着熟悉的曲調,到哪裏都可以找到同志和朋友。」

然而,這支紅色旅遊團只在博物館裏逗留了三四十分鐘。雖然馬克思故居博物館為迎接200年誕辰,已將故居所在的老樓修葺一新,並對馬克思生平、思想和影響都準備了細緻介紹,但展廳裏尚未配有中文翻譯。語言障礙之下,只能走馬觀花。

博物館裏,唯一有中文選項的展品是一面觸摸屏,列有馬克思一生的時間線。屏幕底下,「新聞自由」四個簡體中文頗為顯眼,仔細看,策展方是用了包括中文在內的好幾種語言反覆繪寫了這個詞組。策展人託姆(Ann-Kathrin Thomm)是研究19、20世紀勞工運動的專家,她知道這四個字會挑動中國遊客神經,但說這只是一個巧合,「新聞自由」是馬克思在19世紀努力爭取的權利。

在故居正式開幕前幾天,法蘭克福中國領事館還特地派人提前參觀,故居館長諾伊(Elisabeth Neu)說:「他們是要看看展覽是否批判性太強,是不是適合帶領導人或官員過來。」頓了頓,她說:「我猜他們可能不會帶官員們去到所有房間。」畢竟,在體現馬克思思想全球影響的展廳裏,中國的文化大革命、大躍進和天安門事件都有露面。

馬克思故居博物館,有不少中國元素的展品在內,其中更有一幅天安門事件,王維林隻身阻擋坦克的圖片。
馬克思故居博物館,有不少中國元素的展品在內,其中更有一幅天安門事件,王維林隻身阻擋坦克的圖片。

對普通遊客而言,這樣的擔心有些多餘。這支「馬克思紀念團」在特里爾的時間幾乎都用在與馬克思和恩格斯雕像合影上了,導師也只選擇了展廳內毛澤東的畫像講述。諾伊從1980年就在故居工作,她早就發現,大多中國遊客來自類似於14天12國遊的旅遊團,他們之中每年約一萬人次會買票入館,估計有兩萬多人在門口拍照留念。

「紅色之旅」在故居的行程匆匆結束。幸好,在特里爾市中心,一尊馬克思雕像在誕辰日的上午揭幕,團員們加緊步伐轉換場地,商量着應該在雕像前齊唱《國際歌》。

最熟悉的陌生人,馬克思在德國

特里爾是德國最古老的城市,這個地圖上不起眼的小鎮有不少古建築遺址。小鎮居民總是自豪於仍然矗立在市中心的「黑門」(Porta Nigra),那是建於公元前170年的古羅馬城門。「要知道,連羅馬都找不到這樣的古城門了。」一位特里爾人感慨地說。

但無論是從中國國內趕來的「國際紅色旅遊團」,還是生活在歐洲各地的中國企業員工、留學生、華僑,這一天在特里爾隨處可見的中國人,都是為了一睹馬克思的誕生地。

離「黑門」幾十米的地方,如今有了一個全新的「朝聖」景點。這是一份來自中國的禮物:一座5.5米高銅塑雕像,正是壯年的馬克思,他身穿大衣,左手持書、右手放在胸前,面容專注,望向西邊。銅像由中國國務院新聞辦贈予特里爾市,2018年4月13日從中國抵達特里爾。但雕像比原計劃矮了一些,當中方在2017年向特里爾市表達善意,決意要送上革命導師雕像時,雕像計畫6米多高,以便瞻仰。然而,在德國,這個提議卻引發了接連不斷的抵抗,輿論也脣槍舌戰了很久。

「馬克思版」小黃鴨,它們長着馬克思的面孔,披着銀色頭髮,鴨嘴是紅色的,穿着黑色西服,還揣着一本《資本論》。

中國人雖然不一定讀《資本論》,但在學校接受到的馬列毛鄧教育,從小學到大學都不曾止歇,就算不將馬克思視作「偉人」,也大多不會迴避這幾個名字的重要性。在德國卻恰恰相反。因由冷戰、尤其是東西德分裂的歷史,在很多人心中,馬克思的形象頗為複雜。1989年,柏林牆倒塌後,東德就銷燬了一尊馬克思雕像,人們紛紛取下家中掛着的馬克思畫像。至今,仍有不少人深信馬克思是共產主義獨裁統治的根源,應當被批判。這些年來,公眾更多地將馬克思視作需要放在歷史環境審視的哲學家,而非一尊必須仰視的巨像。

建於公元前170年的古羅馬城門「黑門」(Porta Nigra)前,有數十座紅色的馬克思小人像豎立。
建於公元前170年的古羅馬城門「黑門」(Porta Nigra)前,有數十座紅色的馬克思小人像豎立。

不過,2017年4月的市議會表決時,接收中國雕像的提議還是以42比7壓倒性比例通過。特里爾每年有500萬遊客,中國遊客不過1%。來自中國的旅遊團可能無法理解為何一個德國小鎮會有古羅馬遺址,但若給馬克思這位「特里爾最重要的兒子」加重色彩,也許會是吸引更多中國遊客的良方。

這些頗複雜的心態,在特里爾馬克思雕像一角的旅遊紀念品店可見一斑。銅像揭幕前幾天,小店琳琅滿目的明信片架上,盡是古羅馬遺蹟,只有一張漫畫版的馬克思明信片。到誕辰日當天,櫥窗則擺上了上百只「馬克思版」小黃鴨,它們長着馬克思的面孔,披着銀色頭髮,鴨嘴是紅色的,穿着黑色西服,還揣着一本《資本論》。

揭幕儀式上,中國國務院新聞辦公室副主任郭衞民帶來致辭,說中國向馬克思的故鄉贈送雕像,反映的是中德「攜手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意願」。當天現場有數千遊客,來自不同國家,大部分人都是第一次聽說「人類命運共同體」,不明其意。「人類命運共同體」由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提起,在2018年3月被寫進中國憲法,相信很快會被傳遞到世界不同角落。

歐洲紅色旅遊網絡

馬克思必須要更高,因為他更重要。

「你覺得國際紅色遊有潛力嗎?」

在恩格斯的出生地、德國伍珀塔爾市,市立經濟促進局中國事務中心的羅漢(Hanno Rademacher)帶著期待問,「不是說要幾百萬遊客那樣,就是成為一個特別有吸引力的賣點。」

恩格斯的老家歷史上是一座工業城市,沒有特里爾的旅遊資源豐富,但這更激勵了市政官員去開發「恩格斯」的品牌。事實上,伍珀塔爾市早在2014年就迎接過來自中國的禮物:一尊4米高、沉思的恩格斯雕像。

馬克思故居館長諾伊說,恩格斯雕像正是馬克思雕像尺寸的參照系:「(中方)說馬克思是一個偉大的思想家,所以他需要一個大的紀念雕塑。幾年前,中國政府贈送了一個恩格斯的雕塑,馬克思必須要更高,因為他更重要。」

伍珀塔爾市要找更多籌碼。恩格斯比馬克思年輕兩歲,這意味着,兩年後,恩格斯也將迎來他的200年誕辰紀念日。就在2018年2月中下旬,恩格斯故居開始大規模修繕,準備在2020年200週年時再次開放。

這次維修,伍珀塔爾市收到來自州政府400萬歐元的撥款,這比特里爾馬克思故居的預算多出了四倍。維修中最主要的工程是一座玻璃會議室——羅漢的同事們稱之為「歡迎中國中心」,這個會議室會把故居所在的房子和背後一間早期工業革命博物館連起來。

「我們當然不會把『歡迎中國』做成牌子掛起來,總不能只是歡迎中國人。」羅漢相信細節的力量,譬如,類似「紅色旅遊」這樣可能引起德國公眾側目的品牌策略,就不必要在德語環境裏直言,只說吸引中國遊客就好。

35歲的羅漢漢學系出身,說一口流利的普通話,剛從中國東莞交換回來——伍珀塔爾市與東莞是友城關係。而伍珀塔爾市所在的北威州,還與江蘇、四川、山西都有友好省州關係。北威州希望把恩格斯故居打造成可以接待中國各類代表團的地方。

為了更好地吸引客源,伍珀塔爾市委託阿爾特(Wolfgang Arlt)來給恩格斯故居出謀劃策。阿爾特是德國埃爾朗根-紐倫堡大學國際旅遊管理學的教授,主持「中國出境遊研究所」,在漢堡與北京都有辦公室。1970年代就到過毛澤東出生地韶山的阿爾特,深知利基營銷(niche market)的要義,他乾脆計劃了一個「歐洲紅色旅遊網絡」(European Red Tourism Network)。

在馬克思的故鄉德國特里爾(Trier),當地政府為紀念馬克思而裝設的馬克思紅綠燈。
在馬克思的故鄉德國特里爾(Trier),當地政府為紀念馬克思而裝設的馬克思紅綠燈。

在特里爾的馬克思故居、伍珀塔爾的恩格斯故居、布魯塞爾的《共產黨宣言》誕生地之外,這個紅色遊「網絡」還聯絡上了英國的倫敦和曼徹斯特,前者有馬克思墓地,後者也是兩位生活過的城市。而除了來自歐洲共產主義者,紅色遊也可以囊括中國共產黨員的人生行跡。比如巴黎附近的小鎮蒙塔日(Montargis),那是1920年代中國早期留學生勤工儉學聚集的地方,周恩來和鄧小平都曾去過。雖然「中國出境遊研究所」在調查中發現,有一些以紅色遊為賣點的旅行社,並不願意把鄧小平納入進來。「他們的遊客認為鄧小平不屬於紅色遊,他是共產主義的叛徒。」阿爾特說。

「紅色旅遊」的概念當然不是阿爾特的發明,早自2004年,中國中共中央和國務院就開始自上而下推動紅色旅遊。十多年過去,大陸已建有300個紅色旅遊景區,據人民網輿情數據中心2018年發布的報告,近三年來,全國紅色旅遊接待遊客累計達34.78億人次,綜合收入達9295億元。

在阿爾特眼中,國際紅色旅遊的先例在俄羅斯。中國是俄羅斯旅遊業的最大客源國,俄羅斯也一直在開發吸引中國遊客的景點。離莫斯科約一小時路程的「中共六大會址常設展覽館」便是最新的嘗試——這棟三層別墅是1928年中共六大召開的地方,但在1946年被毀。2016年,中俄兩國一起修復了會址。據阿爾特說,這是俄羅斯總統普京和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都親自過問的重點項目,如此一來,「莫斯科的紅色旅遊不將只是紅色廣場,還可以找到中國的歷史。」

可以出國遊覽,尋覓大千世界,卻無須走出國內已有的語境。

中國遊客在俄羅斯的紅色廣場上拍照留念。
中國遊客在俄羅斯的紅色廣場上拍照留念。

「如果不能阻止人們出境,至少要讓他們為了對的理由出境」

「中國境外遊發展很快,」阿爾特說,「政府在找方法管理這些境外遊。如果不能阻止人們境外遊,至少讓他們為了對的理由出境。」

最先被「對的理由」控制的是各級公務員。自從舉國上下大規模推行反腐之後,因公出國變得更嚴格。公務員出訪都不得超過3個國家和地區。羅漢就在恩格斯故居見證了這個變化,以前故居有很多三四十人的大型代表團來訪,如今代表團和人數都在減少。

「當然,訪問恩格斯故居依然是一個妥當的理由,但有時,中國代表團在請我們發出官方邀請函後,可能不會來。」

阿爾特把這些公務員或來自國企的中國遊客,稱為「藉口旅遊」:「畢竟,這些紅色景點離歐洲大城市都不遠,到了蒙塔日沒人阻止你去巴黎購物,給倫敦的馬克思墓地鮮花大概需要一個小時,接着就可以逛倫敦。」國際紅色遊的客人還可以是那些想給父母獻孝心的子女,前者若想出國遊玩,存有紅色記憶的地方會更有吸引力。

當然,不乏對馬克思恩格斯極為虔誠的信奉。阿爾特和羅漢都記得,在恩格斯故居,一位來自中國石化的高官,在特許戴着手套親手摸到馬克思與恩格斯的信件時,就極為動容、慟哭不已。「對於以中國共產黨為職業生涯的一些人而言,馬克思主義的確是他們的人生要義。」阿爾特說。

「中國是世界上唯一依然對馬克思主義進行重點教育的國家,而恰巧,中國也是世界上最大的旅遊市場。」這位「歐洲紅色旅遊網絡」的倡議者對自己的計劃信心滿滿。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端傳媒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