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深度

佔領校園、暴力清場與制度病灶——我在法國親歷反改革學運

一部旨在改革大學入學制度的法案,點燃法國全國性學運。學生為何憤怒?背後又體現出何種制度弊病?在1968年學運五十週年之際,不同社會運動的合流,是否會重演「五月風暴」?

2018年4月17日晚上9時,巴黎政治學院「全體學生大會」投票通過了佔領校園的決定。當天晚上,近百名學生夜宿在教學樓裏,佔領運動正式開始。

2018年4月17日晚上9時,巴黎政治學院「全體學生大會」投票通過了佔領校園的決定。當天晚上,近百名學生夜宿在教學樓裏,佔領運動正式開始。攝:Christophe Simon/AFP/Getty Images

杜娟

刊登於 2018-04-30

#杜娟#評論

2018年4月17日晚上21點,巴黎政治學院(Sciences Po)召開了「全體學生大會」(Assemblée générale)。到場的250多名學生投票通過了佔領校園的決定。當天晚上,近百名學生夜宿在教學樓裏,佔領運動正式開始。

次日一早,巴黎政治學院封堵校園的新聞立即成為各大媒體的頭條。對法國社會而言,這次行動不僅僅意味着又一所高校加入到這場愈演愈烈的學運之中,而且它本身就是一次政治表態,象徵的意義遠超行動上的效果。

這種象徵意義的最突出表現之一,是校門口的一幅抗議口號——「馬克龍,你的學校被封堵啦!」事實上,不僅馬克龍(1998到2001年曾就讀該校),而且包括兩位前任奧朗德與薩科齊在內,法國戰後八位總統中的六位皆出於此,巴黎政治學院的精英搖籃色彩由此可見一斑。

更加弔詭的是,作為法國精英高校的最著名代表,巴黎政治學院其實並沒有受到這次教育改革的直接影響。法國的高等教育存在着兩套平行系統,一是普通公立大學,二是精英學校(grande école)。想要進入後者,考生們在高中會考(Bac)之後,還需要上兩年課業壓力非常大的預科班,通過選拔考試以後才能順利入學。而普通大學的入學,則不需要通過嚴苛的選拔考試。

閱讀全文,歡迎加入會員

華文世界不可或缺的深度報導和多元聲音,了解更多

立即訂閱

已經訂閱?登入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端傳媒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