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深度

大數據權利之爭:對不起,你的數據屬於你,但我們有權使用

中國的《個人信息保護法》草案十年前就已呈交國務院審議,但至今仍未被提上立法日程。在立法缺位,政府和互聯網巨頭在數據領域大肆「圈地」之時,你能否保護自己的數據?

在這個每個人都變成了流動數據庫的世界,每個行為都會被記錄、共享。但是,當大數據滲透你在社會、生活的每一個角落時,這些我們產生的數據屬於誰?政府和企業有權使用、甚至對它們進行交易嗎?我們有沒有權利對這一切 say no?圖為2017年中國國際大數據產業博覽會在貴陽舉行。

在這個每個人都變成了流動數據庫的世界,每個行為都會被記錄、共享。但是,當大數據滲透你在社會、生活的每一個角落時,這些我們產生的數據屬於誰?政府和企業有權使用、甚至對它們進行交易嗎?我們有沒有權利對這一切 say no?圖為2017年中國國際大數據產業博覽會在貴陽舉行。攝:Lintao Zhang/Getty Images

端傳媒記者 吳婧 發自北京

刊登於 2018-04-17

#Big Data Big Brother

上個月,深圳交警的「行人過馬路闖紅燈曝光台」在中國社交媒體上刷屏。這套系統透過人臉識別技術,利用安裝在各個路口的攝像頭,抓拍闖紅燈的行人,並將其姓名、照片等個人信息發布在路口大屏幕和官方網站上。「曝光台」最初僅對闖紅燈者的身份證號進行了處理——隱去中間幾位,直到在網上引起巨大爭議後,才將當事人的姓名和照片進行匿名處理。據深圳新聞網報導,這套抓拍系統未來還可對接公安系統常住人口庫、個人徵信系統等。

幾乎同一時間,中國國家發展改革委員會(發改委)上公布了兩則通知,要求從5月1日起,禁止「特定嚴重失信人」在最長一年的時間裏搭乘飛機或火車。而要成為「特定嚴重失信人」並不難,在火車上吸煙、隨身攜帶管制物品、具備能力繳納社會保險費但拒不繳納、在證券期貨交易活動中違法等,都有可能被入「黑名單」。發展改革委員會副主任張勇對媒體表示,截至3月6日,已限制900多萬人次購機票、300多萬人次買火車票。

這是中國官方醖釀多時的「社會信用系統」第一次大範圍付諸實踐。但早在2015年,螞蟻金服(互聯網巨頭阿里巴巴的關聯公司)旗下的芝麻信用、騰訊徵信等八家機構早已開始試水個人徵信業務。以芝麻信用為例,它會依據用戶的個人信息,購買、支付、轉賬行為,甚至帳號中有多少好友、他們的消費行為等給用戶打分,分數高者可享受租車免押金等福利。

自2014年國務院出台《社會信用體系建設規劃綱要(2014-2020年》以來,全國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已和44個部門、所有省區市(指省、自治區、直轄市)以及60多家市場機構建立了互聯互通。在這個體系裏,每個人都變成了流動的數據庫,每個行為都會被記錄、共享。但是,當大數據滲透你在社會、生活的每一個角落時,尚有幾個基本問題沒有被回答:這些我們產生的數據屬於誰?政府和企業有權使用、甚至對它們進行交易嗎?我們有沒有權利對這一切 say no?

閱讀全文,歡迎加入會員

華文世界不可或缺的深度報導和多元聲音,了解更多

立即訂閱

已經訂閱?登入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端傳媒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