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場

中美貿易戰不過是選舉「談資」?若一旦開始,誰會首當其衝?

「此時的關注點不是損失多少,而是互損的情況下贏得比賽,自己的崩潰點在哪,對方的崩潰點在哪。只需擊中命門,哪怕以大換小。」

2018年3月22日,美國總統特朗普簽署備忘錄,計劃根據「301調查」對從中國進口的價值高達600億美元的商品徵收關稅,同時限制中國企業對美投資併購。圖為2017年11月,特朗普訪問中國。

2018年3月22日,美國總統特朗普簽署備忘錄,計劃根據「301調查」對從中國進口的價值高達600億美元的商品徵收關稅,同時限制中國企業對美投資併購。圖為2017年11月,特朗普訪問中國。攝:Jim Watson/AFP/Getty Images

端傳媒記者 楊鈺 整理

刊登於 2018-03-26

專欄 Your Opinion 精選重要報導、爭議話題底下,讀者的評論、來信、或者獲得授權的個人臉書感言,整理成文並發布,讓更多人可以讀到你的觀點,讓聲音穿透同溫層。歡迎你繼續在端APP網站寫評論,在端的Facebook留言,或者寫信給我們community@theinitium.com。我哋實睇,一條都不會走寶。

美國總統特朗普於當地時間3月22日簽署備忘錄,指美中進出口貿易逆差「失控」,根據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USTR)去年8月發起的「301調查」,中方涉知識產權侵權,因而計劃對包括信息通信技術、現代鐵路、航空航天等約1300項產品徵收關稅,美方稱,所涉產品總價值高達600億美元。

中國駐美大使崔天凱當日回應稱,中方會「奉陪到底」。商務部亦在翌日指責美方是「典型的單邊主義和貿易保護主義」,表示中方已對此做好準備。同時,中國商務部當天還發布了針對美國進口鋼鐵及鋁產品232措施的中止減讓產品清單,擬對美國進口的包括水果、堅果、回收鋁製品等近130個稅項進行加稅,涉及商品總額達10億美元。

中美雙方公布的相關信息,造成股市的巨幅動盪,美股及亞洲股市均紛紛走低,中國A股、港股及美股三大市場在當日市值蒸發約1.66萬億美元。

面對似乎一觸即發的中美貿易戰,學者論者卻各有不同的看法,有認為會與從前一樣以政治協商和貿易協定告終,也有認為在當前世界形勢之下爆發新冷戰不是不可能。在上週圓桌中,有讀者認為貿易戰若開始,可能會加速大陸經濟的崩潰,而政府則會將這種壓力轉移至民眾;另有讀者則相對樂觀,表示貿易戰若開始,遭受重創的可能是日本、韓國、台灣等長期對中國有進出口順差的國家和地區,對美中自身反而影響有限。

「301調查」

美國「301條款」是對《1974年貿易法》第301條的俗稱,該條款授權美國總統及貿易代表可對他國政府「不合理或不公正的貿易做法」發起「301調查」,並可根據調查結果採取如撤銷貿易優惠政策、徵收報復性關稅等單邊制裁措施。二戰後,為保護國內產業,美國曾對日本、南韓及台灣等多地發起過「301調查」,1994年世界貿易組織成立之後,相關舉措明顯降低。

除去年8月的「301調查」外,美國對中國最近一次的「301調查」發生於2010年10月,奧巴馬政府接受美國鋼鐵工人聯合會的請求,對中方新能源產品補貼的相關政策啟動「301調查」,當時涉及風能、太陽能、新能源汽車等共154家企業。美國貿易代表表示,調查結果顯示中國風能補貼計劃違反了世貿規則,並在同年12月向世貿組織提起磋商請求,最終在中方政府表示補貼方案在逐步修改淘汰,並同意修改其中涉禁止性補貼的內容後告終爭議,此案未正式進入WTO爭端解決程序。

而在上世紀90年代,美國也先後4次對中國發起「301調查」,其中有3次是涉「特別301條款」的知識產權問題。中國自2006年起,一直在美國年度「特別301報告」中被分類為「優先觀察名單」。

「特別301條款」是廣義「301條款」的一種,主要針對知識產權保護問題,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USTR)每年會發布「特別301報告」,評估與美有貿易關係的國家知識產權保護的情況,並將其分類為「優先指定國家」(Priority Foreign Country)、「優先觀察名單」(Priority Watch List)以及「一般觀察名單」(Watch List)。

1990年,美國將中國列入「優先觀察名單」,隨後,在1991年4月、1994年6月及1996年4月,美國先後3次對中國發起有關知識產權問題的「特別301調查」,最終都以談判和簽訂中美市場准入或知識產權備忘錄以及協議結束。中國在承諾加強內部知識產權保護後,先後修訂了《專利法》、《商標法》,並頒布了《反不正當競爭法》。

除此之外,1991年10月,美國還對中國的市場准入問題發起為期12個月的「一般301調查」,並於翌年8月公布了總價值39億美元的報復清單,最終以中方承諾未來五年內對美國諸多商品取消進口關稅告終。

明刀血刃還是紙上談兵?中美貿易戰會打起來嗎?

ixalare:內閣一片鷹派,加上華府共和黨和民主黨對於帝國的態度早就不是九十年代那個抱着某種程度期待的樣子。而且這還是兩黨目前為數不多接近共識的題目之一。還幻想着九十年代的那套只能說大概是時空錯亂了吧。如果那麼容易就坐到談判桌前就不用讓之前的劉鶴兩手空空的走一趟了。兩三千億的逆差,如果真有人覺得美國會無限制地容忍下去,那也只能祝他開心。

rhrm:美國在中美貿易中是吃虧的,做出反制舉動可以預期。但是打貿易戰美國真的準備好了嗎?權力無限的中國政府可以使用的手段要比美國政府多得多。這麼一個依據觀念而非現實拍腦袋做決定的老大和手下動盪而反智氣息濃厚的班子,實在難以令人信賴。

ixalare:想着看川普能不能撐下去的,對此大概只能說,如果說採取關税手段和單邊制裁是川普這一屆內閣的選擇的話,對於帝國的耐心逐漸耗盡則已經是華府兩黨的普遍態度。換一個總統換一個班子,就算不用這種方式也會是其他的方式,如果奧巴馬的繼承人在台上,如果美國通過了TPP對帝國會是利好?目前呈現的一切是美國經濟和外交策略的一種轉向,如果僅僅將其歸納為川普本人的特立獨行,只怕低估了眼前發生的一切。

wqnjnu:大陸自WTO加入時所做的承諾,如今仍舊很多還未實現,加上大陸的國家資本主義集權和獨裁意識形態向國際滲透呈愈演愈烈之勢…經濟只是眾多因素之一,由於經濟貿易涉及到基本民生,所形成的影響卻能達到一定的目的,個人還是非常希望經歷這次國內進一步開放自由市場,保障私有經濟活力,促進多元化經濟發展,自由市場是國際貿易基本秩序。

目前呈現的一切是美國經濟和外交策略的一種轉向,如果僅僅將其歸納為川普本人的特立獨行,只怕低估了眼前發生的一切。

by ixalare

yanggubv:只是後面兩個月的重要談資而已。

低附加值的產業,中國已不是最便宜,關税加了之後更會快速轉移向孟加拉等地。高附加值的產業,中國並不強,出口美國的也不多。600億聽上去很多,但是不會產生太大的實際影響,更多的是心理影響和策略。

殺敵一千自損八百的兑子,不是看可以殺傷對方多少,而是看自己能夠忍受多少損失。專制國家這方面的優勢就在於政府管控一切,可以勒緊褲帶。民主國家反倒會出現各種制肘和反對的聲音。

所以我認為這件事情上,中國怎麼做是次要的,只需要做出適當反擊措施就可以了。關鍵在於美國中期選舉及其結果,然後很快會有新的議題出現,將貿易戰的問題沖走。

寬衣皇帝:貿易戰目的不是簡單的減少貿易逆差,個人認為有以下幾個目的:

1、逼迫中國兑現入世承諾,打開市場,擴大美國出口。 2、提高中國製造的成本,逼迫跨國企業迴流美國提高美國就業與創造税收。 3、用作籌碼進行其他利益交換。

需要注意的是美國的貿易戰不單單只是罰款徵税,而且限制赴美投資和留學和人才交流,並對間諜行為進行反制。目的在於打斷中國產業升級,使中國無法進行產業升級,進而承受巨大的出口壓力與就業壓力。

覺得中國有底氣的顯然是中國夢做多了,中國的消費能力根本比不了美國,美國市場的購買力是驚人的,美國與很多國家都保持鉅額貿易逆差。況且中國的消費主要集中在國內,自己人賺自己人的錢,貿易保護嚴重,對外資來說根本算不上什麼大的市場。如果因為貿易戰造成大量失業,那中國人的購買力還會進一步下降。中共對此十分清楚,所以對美國的所謂報復都只是撓癢癢,語氣也很軟慫,根本就是未戰先敗。

殺敵一千自損八百的兑子,不是看可以殺傷對方多少,而是看自己能夠忍受多少損失。專制國家這方面的優勢就在於政府管控一切,可以勒緊褲帶。民主國家反倒會出現各種制肘和反對的聲音。

by yanggubv

陳chen:能注意到方方面面問題的算是優秀的棋手,但只有最頂尖的才有資格上牌桌,此時的關注點不是損失多少,而是互損的情況下贏得比賽,自己的崩潰點在哪,對方的崩潰點在哪。只需擊中命門,哪怕以大換小。

美國的命門在於內部權力分化,受選票牽制,特朗普任期有限,政策沒有延續性。

中國的命門在於內部思想分化,部分人嚮往已被證明的強者;科技、軍力、外交均處於弱勢。 故而前者希望速戰速決,後者希望拖出發展空間。

貿易戰若開始,中美誰受衝擊更大?

chninus:其實美國手上的牌很好,大量的Made in China產品是工廠能養活幾億工人的原因,加關税就意味着投資者要考慮轉移生產->工人失業->社會動盪,中國政府最擔心的就是穩定問題,再說降關税和開放更多行業,本來就是加入wto時承諾的事情,中國汽車關税25%美國2.5%,最後中國政府妥協不妥協都說不定。妥協後對老百姓其實是好事,在中國買進口產品更便宜。

zazhime:@chninus: 大批量的失業,國民收入的顯著降低,一線工人還會有錢買進口商品?怕是温飽都難以解決吧。

SunsetTown:@chninus 不必美國動手,萬年不變的官方統計失業率突然高了0.6%,而不完全統計失業率今年直接翻了三倍。大陸政府從來不是未雨綢繆,而是後知後覺的。

rapper:因為統計口徑的不一致(未包含金融服務類,以及產品的附加價值,舉蘋果手機的例子,國內生產只賺幾美元的加工費,美國卻按照整機的價格去計算),看起來中美貿易逆差很大,其實跟歐盟差不多。美國對中國徵税的商品範圍主要集中在高科技領域,針對的是《中國製造2025》中的十大戰略方向,目的是要打斷中國未來支柱產業的脊梁。中國目前應該順着「逆差」的台階,加速產業升級。這次的經濟戰爭應該會持續很長時間。

Clarence_Xu:@rappe 明白人!美國商務部301調查報告裡面提及中國製造2025達到103次。很多討論裡面拿著反中仇中的意識形態以中國崩潰論為論據,完全無法理解大國的戰略布局。

SunsetTown:@rappe 美國產業復甦時,美元匯率會下跌,而目標是令新興國家遭受重創,1970-90的情況就可以做一個參考。大陸沒有能力縮小貿易逆差,首先大陸主要對美進口的是機電音響設備及其零配件,以及車輛/航空/船舶設備,兩項佔總進口額的40%+,這兩項均為國家採購,沒有任何擴大市場的機會。第三項,17年糧食佔總進口額10%左右,這也是大陸政府揚言要砍的一部分,但很多人沒意識到大豆的國際價格在16年取消對國內大豆保護後最多時候低了29%。糧食進口噸數佔總消耗糧食的20%+,大豆進口數量甚至佔到了國內市場總量的86%。

按大陸最新的關税條約,對比美國對大陸砍下的6.10B(Billion),大陸僅僅只是砍下了可憐的0.45B,這已經是極限了,並且是在大陸政府領導下,我們勒緊褲腰帶的前提下(主要砍的是糧食進口)。再看看大陸出口的,廉價機電設備佔到了40%左右,玩具和紡織品佔到了27%,機電部分怎麼轉移市場?非洲絕對不可能承擔該類進口,也日韓的同類產品也無任何競爭力。在這個前提下,反觀外資企業提供了國內32%以上的工作崗位。同時以日本為核心的11-TPP也順利構建。無論開不開打,貿易戰是一場壓倒性的戰爭,美國幾乎沒有損失,弱美元和低價農產品回湧會加快產業復甦,而大陸會遭受重創。結合大陸政府一次次在中美談判桌上的食言,這場戰爭很有可能打到大陸崩潰為止。

中國目前應該順着「逆差」的台階,加速產業升級。這次的經濟戰爭應該會持續很長時間。

by rappe

Clarence_Xu:根據1960年Robert Triffin提出的Triffin Dilemma,美國長期貿易逆差不可避免。

中美貿易逆差和美國就業數據並無根本性關係。在中美貿易逆差創造新高的同時,美國失業率一直保持在4.5%左右的低位,基本實現全民就業。

中國對美出口超過四成是外資企業帶動的,中國對美出口的機電產品(蘋果手機這些)、傢俱玩具、紡織品佔出口額大約七成。按照國際分工系統裡面來說,大部分被外資、日本、韓國、台灣所拿走。所以如果中美爆發貿易大戰,遭受重創的是日本、韓國、台灣這些長期對中國有大量貿易順差的國家和地區。

2017年中國大陸消費市場大約是5.7萬億美元,已經基本追平美國,預計幾年內將會成為世界第一單一市場。2017年中國對外總出口為2.2萬億美元,即使去掉對美出口的5000多億美元,依然高於美國對外出口的1.5萬億美元。隨著中國對非洲、中亞、東協等地的深耕,出口額依然會保持世界第一。所以一旦貿易全面開打,我不認為大量企業會拋棄全球最大的消費市場和出口市場,最多也就是多元化去分散風險。而一旦全面開打,受創最大的是在全球產業鏈上對中國長期大量貿易順差的日本、韓國和台灣等地。

中國目前最大的問題是要從出口導向轉向消費導向,這需要時間。出口市場的多元化無法去替代美國,同時也需要時間。所以我個人認為中國會妥協,以換取時間。就算是最壞情況下,大約會影響到涉及對美出口的幾千萬人就業問題。不過美國等於也是被全球最大單一市場拒之門外。是一個雙輸局面,中美兩國都不願意如此。最後應該是中國擴大對美進口減少貿易順差以換取時間為結束。

SunsetTown:@Clarence_Xu 貿易戰必定令台灣,日韓等國遭受損失,這也是美國退出12-TPP主要原因,為減少損失已經,以日本為核心的11-TPP也已經建立完成,你說的準備也基本完成。大陸購房負擔率三年已經逾越93%這個指標,國內實業和消費市場不斷在萎靡,深圳方面尤其明顯。中美貿易戰,除了普通人給習大總統做儲備糧外,別無對抗的方法了。

編註:擁有12個成員國的原「跨太平洋夥伴協定」(TPP)在美國總統特朗普宣布美方退出後,在今年2月21日正式更名為「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展協定」(CPTPP),共11個成員國。

這是一個雙輸局面,中美兩國都不願意如此。最後應該是中國擴大對美進口減少貿易順差以換取時間為結束。

by Clarence_Xu

Clarence_Xu:@SunsetTown: CPTPP依然還是依附於全球生產鏈的基礎上,本身缺乏足夠大的單一市場。台灣的「天下雜誌」 最近在講「短鏈革命」,我對這個的理解是:其實就是為了圍繞大的單一市場進行在地化的供應鏈聚集。全球化下供應鏈太長,產品生產中週轉時間過長、對市場的在地化反應不夠敏捷也缺乏針對性。加上各國的政策措施(例如中國印度要求的國產化、美國的各種貿易壁壘),所以全球化的生產供應鏈會轉變為圍繞大市場的短鏈生產聚集。CPTPP能否解決這個問題我個人持懷疑態度。至於中國實業和消費市場是否會萎縮,很多經濟專家認為到2021年中國消費市場會上升到6.1萬億美元,所以這個問題只能放到幾年後來觀察。

TPP需要美國市場拉動TPP內的其他國家經濟,這也是美國國內對TPP爭議那麼大的原因。不僅僅是川普反對,連希拉蕊在大選的時候也反對TPP。眾所週知日本的市場開放程度相對比較低,本身也是依託與中美市場的供應鏈上。加上日本持續20多年的經濟停滯,安培經濟射出的幾支箭效果也不顯著,指望日本作為CPTPP的經濟火車頭來拉動實在太難了。就算是CPTPP整合產業鏈,也只不過是全球化供應鏈的環太平洋版,一樣要面對中美甚至印度的在地化供應短鏈衝擊,那麼CPTPP國家要不要這些市場?

SunsetTown:@Clarence_Xu 首先,中國實業已經萎縮,消費市場同時萎縮,這點上結合年鑑以及大量數據已經可以得出。最顯然的就是對實業固投的上漲態勢徹底崩潰和實業企業的鉅額虧損面。消費市場失去增長性,且萎縮約19%,因為數據整理過程過於龐雜,不給予論述。有興趣可自行觀察年鑑和地方財政報表進行整理。

其次,美國退出12-TPP,可以理解為旨在最小化顧慮對於東亞的整個的制裁。而11-TPP僅僅只是日本等國的自救措施,我不覺得這個措施可能會有有什麼效益,但是為達到自救的目的,整個措施會對中國關閉,且短期內有一定作用。整個措施不僅是需要考慮到中國的廉價加工成本會直接損害成員國的利益,並且需要考慮來自美國的政治壓力。但本質上,這個組織只可能加深大陸的嚴重危機,而對美國來說無大影響。

Clarence_Xu:@SunsetTown: 您確定的話那就只能繼續觀察中,這些未來的想像目前也只能各說各話有待觀察。至於說CPTPP是短期自救,我記得安倍認為是日本百年的機會。

目前看鋼鋁的關税豁免並沒有日本,特朗普一向崇尚雙邊貿易談判而不是多邊機制,我個人覺得你過份樂觀看待這個了。

民眾失去了被收割的價值,政府嘗試逆着經濟規律強行維持,說經濟崩潰不為過。

by SunsetTown

SunsetTown:@Clarence_Xu 並非各執一詞,行業中的共識了。一系列政治上的加強政策都是應對,外界看到的是政治政策,而沒有看到什麼原因。大陸供給側改革已經徹底失敗了,去庫存將購房負擔率極度提升,扼死了消費市場,網路零售業雖然增速很快,但是一旦結合實體零售業就可以發現這個消費市場增長速度已經到了20年以來的最低,同比萎縮19%。整個經濟正在崩潰。

此項過程從15年初見端倪,16年徹底已經被觀察到了,之後什麼都是徒勞。銀行業的壞賬通過去庫存轉移到居民端,間接掠奪居民財富。而現在商業銀行卻依然均在倒閉邊緣,浦發銀行甚至有2k億以上的壞賬。上一個月開始直接消除壞賬,直接導致一次崩盤。民眾失去了被收割的價值,政府嘗試逆着經濟規律強行維持,說經濟崩潰不為過。

11-TPP我看來和美國無關,只是成員國自救。美國不在意對其成員國也不打算對其進行豁免。雖然與美國無直接關係,但11-TPP肯定會對大陸進行排斥。

Clarence_Xu:根據財經引述中國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17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到36.6萬億元,比2016年淨增3.4萬億元,同比增長10.2%。

2006年的時候很多人(特別是非大陸的朋友)一直認為中國經濟必定崩潰,當時我和他們也討論了很久,結果2008年反而是美國次貸危機。2009年的時候很多人也是如此說,也是爭論無果。從1949年開始這種說法就沒有停過,所以感覺中國崩潰已經成為一種信仰、一種價值觀,一種執念和怨念。當然我也承認中國經濟確實有問題存在,畢竟世界上所有的經濟體都有其問題,看怎麼解決處理。所以還是放幾年看看吧。

無論是TPP還是CPTPP確實都是排斥和圍堵中國的工具,這個大家都心裏有數。問題是CPTPP既無法豁免貿易戰帶來的衝擊,裡面的主要國家又依附於中美市場的產業鏈,自己本身又沒有核心市場帶動,我個人認為您還是過於樂觀。

英國金融時報有一篇很有趣的文章,根據紐約數據提供商S3 Partners的數據,2017年,做空在香港或者中國內地上市的中資公司的投資者遭受了逾350億美元的損失,幾乎是他們賭注的一半。

相對於其他的嘴炮黨或者鍵盤黨,這些投資人是拿出真金白銀來對賭中國經濟崩潰。2009年的時候我也是和說中國經濟崩潰的網友有過激烈的辯論,也是爭論無果。當然,歷史經驗不能簡單複製和重複,所以覺得還是需要多觀察幾年。

感覺中國崩潰已經成為一種信仰、一種價值觀,一種執念和怨念。當然我也承認中國經濟確實有問題存在,畢竟世界上所有的經濟體都有其問題,看怎麼解決處理。

by Clarence_Xu

SunsetTown:@Clarence_Xu 大陸政府最擅長的就是通過數據掩蓋問題,同比增長是需要經過一個係數處理的,如果你真願意了解,那麼只是觀察所謂新聞的快餐數據是完全不行的。整理出真正的數據是需要根據地方財政年鑑和年鑑中通過地價交易,固投以及中央財政轉移為主,對所有信息進行一個整理。而你說的那些只是快餐。即便是如此,08年的各項消費增長以及失業率也從沒達到16年以來的水平。我的觀點是大陸經濟不可能崩潰,大陸經濟接近崩潰邊緣開始就會不斷腐蝕民眾,即便是BIS已經對央行提出警告的情況下,大陸當權者依然會最大程度壓制民眾。

我覺得與你討論,也許你在08年也遇到了一樣的問題。即討論一直沒有涉及具體的經濟數據,兩方只是空口以沒最簡單的公布數據觀測外形,那樣的分析必定是模糊的。在整理數據過程中,會遇到一個很顯著的問題,即地方財政數據和中央統計數據極其不符合,地方數據存在嚴重的造假。故數據整理需要以地方的單項為主,最大程度甄別該類問題。山東省與深圳市一月前刪除了其近兩年的財務報表,並目前已經更換。數據方面出現了更加的不協調。

而你提到了看空中國,那麼請看近日港幣匯率,你就會發現這些投資人是有一定遠見的,港幣正走入十幾年來最弱水平,而近日有100Billion左右的資本正通過香港外逃。大陸的市場受到嚴重的干預,不可能以正常態勢發展。同時,我的觀點是美國對大陸進行貿易制裁,必定導致整個東亞一起受損,但是大陸受損會最嚴重。

舉個例子,你提到的數據關於零售總額有一個大的問題,即居民儲蓄率自15年以來,處於一個大幅下跌的狀態下,伴隨着購房負擔率的大幅上升。而在這個狀態下,消費同比增長達到了20年來最低的水平,那麼你才能看到經濟的全貌。那麼很顯然,關於消費市場的究竟是否萎縮,已經顯山露水了。再來看china daily數據,很顯然是一個偷換名詞,而實際情況是:「2017的1-9月城鎮居民人均消費性支出17846元,同比去年同期的16797元,同比增幅僅僅只剩下6.2%。」這個數據是駭人的,歷史上唯一一次出現了這個數據是在大陸加入WTO之前。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端傳媒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