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場

打駡責罰的教育方式,會給下一代留下怎樣的印記?

「他出去後,我收起那個漂亮的娃娃,她有金色的中長捲髮,黑色的短洋裝,但是她的身體斷成兩截,我試著用膠帶把她纏起來,裝進專門放秘密的小鐵盒裡,沒有丟掉她,但是不敢在爸媽面前拿出來玩,舅舅的溫柔跟爸爸暴烈同時是那個娃娃給我印象。」

台灣藝人宥勝於2月2日在臉書貼出玩具卡片被撕爛並散落一地的圖片,稱因女兒不懂事,便以當面撕爛玩具的方式予以懲戒和警示。帖文短時間內引發大量討論。

台灣藝人宥勝於2月2日在臉書貼出玩具卡片被撕爛並散落一地的圖片,稱因女兒不懂事,便以當面撕爛玩具的方式予以懲戒和警示。帖文短時間內引發大量討論。圖片來源:宥勝之旅 Facebook

端傳媒記者 楊鈺 整理

刊登於 2018-02-11

#Your Opinion

專欄 Your Opinion 精選重要報導、爭議話題底下,讀者的評論、來信、或者獲得授權的個人臉書感言,整理成文並發佈,讓更多人可以讀到你的觀點,讓聲音穿透同溫層。歡迎你繼續在端APP網站寫評論,在端的Facebook留言,或者寫信給我們community@theinitium.com。我哋實睇,一條都不會走寶。

「人類如果想要成長,心碎是第一步......不收玩具很簡單,我就直接摧毀給你看。」台灣藝人宥勝因日前在臉書貼文稱自己當面撕爛女兒玩具以示懲戒而引起網民討論,嚴厲家教是否適當,「『規』與『矩』」如何教導成爲爭論的焦點之一。

「孩子的意願是可以被尊重的,但是不能不懂『規』與『矩』。」藝人宥勝2月2日及3日連續在Facebook上發文表示,因女兒當晚想用「不收玩具」逃避睡覺,並帶有試探底綫性質地「挑戰我們的言行」,他在幾番勸導且已出口言語威脅後,決定用撕爛玩具卡片的實際行爲給女兒以訓誡。

「現在終於懂,為什麼父親要扮演一個嚴厲的角色,」宥勝認爲,「嚴厲不代表暴力,嚴厲更不是憤怒」,但要「狠心畫出界線,孩子才會有所依歸。」

然而,宥勝的解釋并未平息關於子女教育的討論,而他此前表示自己「曾一次揍過兩歲半蕾蕾」的採訪也被網友找出,在2011年發佈育兒十大戒律的耶魯大學法學院教授、美籍華裔「虎媽」蔡美兒及大陸「打駡教育」出三位北大生的「狼爸」蕭百佑之後,嚴苛家教是否可取、暴力教育會對孩子造成怎樣的影響又一次出現於公衆討論的視野中。

讀者ravings認爲, 打駡責罰教育可成就名校生的理論「根本是倖存者偏差」,而Liberty8964則引用亨利·哈代對伯林的評價,表示「家長制是最大的專制主義。」在端圓桌的相關話題下,討論者從宥勝帖文本身游走至個人經歷,父輩的教育會給下一代留下怎樣的印記?爲人父母者又該如何面對易被傷害的孩子?讀者們的故事與感受中,或許可以尋得一些答案。

為人子女:「我體諒他們,愛他們,但我們已經不可能再親近起來了。」

孤騎:小時候自己偷偷攢錢買的漫畫被大人藏起來、撕碎,光盤被折斷……這是到現在都無法忘懷的心殤。

泡沫:我對我父母的最大印象就是暴力和恐怖。他們把惡定義為善,然後說那都是為了我的好。這個討論不僅應該出現在端這裡,更應該出現在法庭中。既然我父親打我之前我已經警告過他打人犯法,他不聽警告甚至還用我對他的警告作為訓斥我的理由,那麼他對於我來說將永遠是一個犯罪分子。任何縱容野蠻和暴力的法律系統都是一個失職的法律系統。對暴力的包容就是對邪惡的縱容。

從小吃飯要端著碗,椅子坐前三分之一,父親二講話要看著他眼睛,他是軍人出身,動輒訓話半個鐘頭以上,我就是立正站著聽,做錯事輕則面壁,重則罰跪,有幾次跪到昏倒。

by ericliu

ericliu:我父親跟母親的家教,一開始也是很嚴格,從小吃飯要端著碗,椅子坐前三分之一,父親二講話要看著他眼睛,他是軍人出身,動輒訓話半個鐘頭以上,我就是立正站著聽,做錯事輕則面壁,重則罰跪,有幾次跪到昏倒,我媽是國中老師,但她不太打我們,可是成績不好時,就會發脾氣罵我,或是半夜叫我爸把我叫起來訓話,坦白說,待在家裡的壓力很大,吃飯時想趕快吃完,一看到我爸回家,就躲在房間不出門,不時被我媽檢查有沒有在念書。我姊是高中後就盡量找藉口待在外面,我則是一上大學就住外面。

我跟我姊都是國中全校前十名畢業,高中第一志願,大學都在台大,我姊有繼續念研究所,我雖然完成大學學業,但對念書已經沒有興趣,或許嚴格的家教對考試念書是有影響的,但是我自己覺得,在家裡承受這種來自父母的壓力,對心理是不好的,而且我爸後來沈迷賭博,整個人的精神渙散了,自己的行為都不好,還反過來要求子女,我的反彈也越來越多,到後來,幾乎是父子一講話就開口吵架。

現在的時代真的不一樣,那時候,或許所有父母都是用管教的方式在教小孩,他們也不覺得這樣做有什麼問題,我自己當了爸爸,面對自己小孩時,心理上也明白,如果我不去教小孩,就放任他,他真的是會把家裡弄的亂七八糟,而且親戚朋友也是會說些閒話,但是現在教養的資訊很豐富,就會發現,很多以前被認定是問題的,就只是每個小孩會經歷的階段,父母其實不用太過焦慮,覺得是不是自己的小孩出問題,想趕快糾正,結果反而矯枉過正。

盜火者:我說說我最近的煩惱吧!

我父親患痛風已經多年,最近公司組織一次醫生講座,專門講痛風的治療和管理,我把通知給我母親,結果她說我父親的痛風已經好了,是她求神拜佛唸經念好的。

我聽了很生氣,但又不好發作,只好忍了。我母親信盧軍宏的「心靈法門」已經5年,無論什麼都改變不了她對「盧台長」的信任。自己信就算了,最近又發展到生病了也不去醫院,也不打針吃藥,只管唸經,燒「小房子」。而且自己不上醫院,也不讓家人上醫院,天天對着家裏的觀音像唸啊念拜啊拜的。

我心裏是想砸了她的觀音像搗毀她的那個神壇的,但知道不是解決辦法,而且只會加深她的敵意。之所以有這樣的想法,還是因為我父親。

我父親年輕時算是一名「虎爸」,教育我的方式簡單粗暴:我學習成績不好,就不讓我去上學;我喜歡玩遊戲機,就直接把我的遊戲機摔得粉碎;在我內心深處的那個小人,就變得十分暴戾。還好只是潛意識,輔以心理治療,還是可以向好的方向發展的。

每個人都應該享有不被暴力對待的權利,暴力留下了難以抹滅的恐懼跟退縮,對於溝通一點幫助都沒有,而且掐滅了反抗權威的勇氣,埋下了一個隱性的暴力狂引信。

by clareyeh

ravings:我個人經驗對此也深有體會,從小爸媽便因為成績打我,沒有全班前三名就打;國中進入私校由學校承接打的工作,考得不好就打,這種打罵教育讓我國中全校前三名畢業,進入校風自由的明星高中,再也沒有人打我了,即便知道讀書重要,卻缺乏自我控制能力,成績一落千丈,同時也有輕微的憂鬱傾向。

成年後父母不再使用打罵教育,我們的親子關係就外人來看也不錯,但母親偶爾抱怨孩子們總是不親近他們,不會告訴他們心事,遇到挫折他們也總是最後才知道。

我知道原因,因為心底深處那個幼時的我,還記得做錯了事就會遭打罵的恐懼,那種恐懼刻在骨子裡,我至今仍非常害怕惹他們生氣,我意識到了,我努力過了,卻仍無法相信他們,於是乾脆任何壞事都不告訴他們。

但我無法向父母解釋這些,因為我知道當年的他們也無所適從,沒有人天生是父母,只能繼承上一代的教育方法;我知道,我體諒他們,甚至有些憐憫他們,我愛他們,也想照顧他們一輩子,但我們已經不可能再親近起來了。

本來以為我已經接受這些,但打著打著,還是覺得十分難受。

clareyeh:小時候我父親也毀過我的玩具。

那是一個非常俏麗的芭比娃娃,每次我們跟舅舅見面,他都會帶我們去買玩具,爸媽覺得這會造成舅舅的負擔,於是告訴小孩不可以再接受舅舅的禮物;可是小孩(大約是小學的年紀))哪裡知道怎麼拒絕,舅舅是個很溫柔的人,不多話但常常微笑,每次見面總牽著我的手往玩具店走,讓我挑,我不敢挑他會自己選一個去結帳,都超漂亮超好的...

有一天,我拿著舅舅送的新玩具回家,內心有些緊張因為新玩具的盒子很大很難藏,已經努力過了,不知道為什麼爸爸還是發現,一陣暴怒,衝進我的房間把玩具丟在地上用力踩爛,我都33歲了,當時的心碎跟驚嚇感仍然歷歷在目。

他出去後,我收起那個漂亮的娃娃,她有金色的中長捲髮,黑色的短洋裝,但是她的身體斷成兩截,我試著用膠帶把她纏起來,裝進專門放秘密的小鐵盒裡,沒有丟掉她,但是不敢在爸媽面前拿出來玩,舅舅的溫柔跟爸爸暴烈同時是那個娃娃給我印象。

當時我沒哭,但內心的確心如刀割,如果這就是那些倡議「社會就是這樣,我只是讓你提前準備」的人覺得合理的理由,我可以用我自己的經驗回答他們,這只會讓當時遭受暴力的人表面上順服,卻深刻地明白需要練習做一個殘忍的人,只有這樣才能迴避受傷,有一天遇到比自己弱的人,踩下去是可能的選項,不用覺得懷疑或內疚,或許是「終於有人跟我一樣嚐嚐這種滋味」。

每個人都應該享有不被暴力對待的權利,暴力留下了難以抹滅的恐懼跟退縮,對於溝通一點幫助都沒有,而且掐滅了反抗權威的勇氣,埋下了一個隱性的暴力狂引信。

爲人父母:「可以緊記一個簡單的原則:溫和而堅定」

Fai:教育是社化,本就是打磨的過程,會伴隨痛感。不是遇到的人都溫柔敦厚孜孜不倦。父母嚴厲孩子未必不能感受其真心,只要兩端心意相通,小孩便能正向消化父母哪怕最無理無禮的行徑。教育,說的不是一種方法,而是體悟人心和易地而處的能力。坊間教育理論只教形,父母學來沒有神也是白搭。

breezyjourneys_:我教過的小孩中有一個小孩跟朋友講話的時候很正常,跟老師講話時常常口吃,原因是小時候老師因為他沒做好功課而把他的功課撕毀丟掉,自此他就對老師有很大的恐懼和陰影,看見比他有權威的大人都控制不了自己一直口吃⋯ 成年人真的必須注意自己對待小孩的方式,撕毀小孩的物品的時候同時可能毀掉了小孩的自信心和自尊心,造成的影響可能會用很多年都補償不回來。

ravings:兩三歲的小孩以心理發展而言還在自我中心階段,較不能同理他人,也較難理解規矩背後的意義,需要父母以身作則,或是一起陪伴完成,規矩背後的想法也得慢慢解釋。

嚴厲不需要打罵,不需要暴力,只是需要更多時間跟耐心,可以緊記一個簡單的原則:溫和而堅定。

這很難,父母也有自己的情緒,不是時時刻刻都能保持溫和,這時候休息一下沒關係的。

而打罵教育或使用暴力的教育為什麼不好,因為打罵後小孩照做了不是因為認同了規矩,而是出於恐懼,意味著待小孩長大了,恐懼源頭不再,或者能抵抗了,就再也不需要理會這些規矩啦~

給予自由,也就是給予足夠的犯錯機會的同時,又能夠讓孩子從中學習寶貴的經驗,少走錯路。這個是每個父母必須掌握的平衡。

by yanggubv

ericliu:自己做為父親,是無法認同他這樣的做法,幫小孩建立生活常規是必要的,這跟做錯事處罰小孩是兩回事,他的小孩還很小,不知三歲了沒有,玩玩具故意不收,不一定是為了要頂撞父母,可能有其他原因,父母用寬容的態度去面對,聊一下:為什麼不想收?或是:那爸爸陪妳一起好嗎?也或者說不定過一會兒小孩就願意收,他堅持要小孩自己收,小孩也堅持不要收,對抗的結果,當然一定是屈服在有力量的大人之下。

我的小孩,現在剛好跟宥勝小孩差不多大,他的心情我很能感受,有時心裡真是會有一把火,想說:是不是罵下去,或是兇一次就好了。我自己經歷過那樣嚴格的家教,深知這樣的家教,只會讓親子關係變的緊繃或是很疏離,不想複製這樣的親子關係,所以寧願好好的去了解孩子,也幫助她可以逐漸成長,二到三歲小孩,看似很任性,或是很容易有情緒,我都寧願先接受她當時的狀態,先安撫她,讓她覺得不管要做什麼,爸爸都是支持的,如果爸爸不能答應,是因為有什麼原因,能不能找一個父女都能接受的方式呢。

給小孩空間,也讓小孩有選擇的權力,讓小孩明白,父母是可以溝通的,小孩子開心,就會願意去做父母喜歡做的事,把小孩看成大人般尊重,他也會尊重你,需要點耐心就是。

yanggubv:我自覺我的育兒理念是比較放縱自由的,但確實很難掌握好火候。有時候,所謂的放縱自由,其實只是作為父母想偷懶的一個好藉口而已。

不過我真心相信,子女必須有自己的選擇,才會有屬於自己的人生。我兒子曾經有一次偷拿我錢包里的錢去買玩具,發現後我請了物業的保安人員來假扮警察來家中,那次我兒子真的怕極了。後來物業帶著我兒子出去轉了一圈,告訴他絕不能再犯,才送回家中。

給予自由,也就是給予足夠的犯錯機會的同時,又能夠讓孩子從中學習寶貴的經驗,少走錯路。這個是每個父母必須掌握的平衡。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端傳媒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