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成有來北京不到五年,搬了八次家,都是因為租住的房屋要拆。這一回更「要命」,房東給了期限:三天內必須搬走。汪成有跑斷了腿,終於在離家不遠的公寓裏租到一間房——也是暫時落腳,因為新租的房明年開春兒也得拆。
自從11月18日那場火災之後,北京展開為期40天的清理行動,四、五環內外的出租公寓幾乎無一倖免,寄居在這些公寓裏的所謂「低端人口」被要求在三天內搬離。
汪成有就是其中之一。2017年12月1日,我們在北京東五環的一處公寓遇到了正在搬家的汪成有和太太李京。這是公寓限定搬離的最後一天。
汪成有生於1969年,湖北人,幾年前來北京打工,在一家電視購物公司做快遞員,月入5、6千。太太李京是北京人,今年35歲,以前在夜市裏賣襪子。但這幾年,李京身體每況愈下,去年剛做完心臟搭橋手術,算上手術費和給醫生打點的紅包,里外里花了十幾萬——這是一筆沉重的開銷。大病初愈的李京不能工作,汪成有一個人要照顧這個小家和李京的父母。
李京的父母蝸居在四環外一套很小的房子中,每天盼著拆遷,那樣就可以拿到補助,可以住大一點的房子。
李京和汪成有的結合形成了一種矛盾的象征:他們一方面是北京龐大拆遷計劃的受害者,一方面又盼望著藉由父母家的拆遷改變生活的現狀。
但盼望的拆遷遲遲不來,畏懼的拆遷卻躲也躲不掉。面對突如其來的搬家,李京是憤怒的,汪成有則顯得有些逆來順受,在那個背陰的、黑乎乎的新房子裏忙著拆行李的汪成有始終帶著笑臉。採訪到一半,屋頂上的燈泡突然亮了,汪成有仰頭看了一眼,笑道:「來電了。」這似乎是他對新生活的唯一要求。
觸摸世界的政經脈搏
你觀察時代的可靠伙伴

已是端會員?請 登入賬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