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者來函:他們的《芳華》,美化了荒唐年代

廉價感動取代了批判,對苦難年代的浪漫化,對於造成苦難原因反思的弱化,這對於一個多災多難的民族是福還是禍呢?
《芳華》電影劇照。

【編者按】有話想說嗎?端傳媒非收費頻道「廣場」歡迎各位讀者投稿,寫作形式、立場不拘,請來函 community@theinitium.com,跟其他讀者分享你最深度的思考。

本文包含部分電影內容陳述。

導演馮小剛新作《芳華》經歷了國慶下檔風波之後,終於在12月15日,於中國大陸和北美同步上映。由於有撤檔的噱頭,大家都想看看有什麼敏感的內容不讓播,於是場場爆滿。

電影根據嚴歌苓小說《你觸摸了我》改編。在電影的片名上,嚴歌苓提供了幾個選項,《好兒好女》、《青春作伴》、《芳華》等,最終馮小剛採用了《芳華》。芳華的立意,芳是芬芳、氣味,華是繽紛的色彩,非常有青春和美好的氣息,很符合記憶中的美的印象。那是馮小剛們心中,追憶似水年華的美好年代。

影片的時間跨度,從上個世紀70年代後半期,到毛去世,文革結束,對越作戰,到改革開放後十數年。講述了軍隊文工團裏面一群男男女女,隨着大時代的變遷,經歷的人生起伏和變遷。

當時代浪潮褪去,當年處於時代風口浪尖的男女,對自己的過往,會給予一種怎樣的評價。當曾經被賦予高於生命價值的理想失去光彩的時候,他們又會如何詮釋自己的青春過往呢,有人覺得往事不堪回首太匆匆,也有人覺得青春無悔,憶往昔崢嶸歲月愁。個人的閲歷,和對歷史的了解,對於如何詮釋過去,都會帶來極大的個體差異。

年代背景的矛盾

影片一開場,一幅巨大的毛像衝你揮手的照片映入眼簾,旁邊是在刷「將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進行到底」的標語的場景,一看就知道發生於火紅歲月。明媚的練功房,青春健康的肉體,雪白的大腿,暴露的泳衣。給人的感覺,好像那是一個自由奔放,可以隨意暴露身體的年代,事實是否真實這樣的呢,王小波的小說裏面《黃金時代》裏面講的,禁慾年代的男女如果自由戀愛,暴露身體,或者隨意發生婚外性行為,是要被打成搞破鞋,要被遊街示眾,出鬥爭差的。電影中這種暴露身體的場景,似乎與年代背景不合。

在那個論出身的年代,要加入軍隊文工團,肯定要政治過硬,根正苗紅的才行。像何小萍這樣親爹被打成右派去勞改的不知道能否通過政審,影片開頭說的改了姓跟繼父姓,家庭成分也改成了革命幹部不知道是否行得通。

片子當中,人物形象是扁平的,也就是說人物塑造不立體,性格單一。一個個人物就像一幅幅白描,不具體,不生動。劉峰跟何小萍說,你爸爸在勞改,你改了姓,劃清了界線,給你改了家庭成分,成了革命幹部的家庭。聽到這句話,何小萍沒有一絲焦慮和憂愁,嘴角居然露出了天真無邪的微笑。她生父在勞改,生死未卜,她居然能天真的笑得出來。後來她爸死後她萬分悲痛,可見也不是個沒心沒肺的人,那開頭這麼處理賣萌就非常的令人匪夷所思了。

拍這種歷史題材的片子,不對體制進行反思,就是浪費公共資源和公眾的感情,靠賣情懷賺錢是一種無恥的炒作行為。用6分鐘的戰爭場面來吸引打雞血的民族主義軍迷;用白皙的長腿,扭捏的身段,泳衣,沐浴鏡頭來取悅文革中失意的油膩男;用一句乾淨利落的草泥馬,來撫慰改革中沒有得到甜頭的落魄群眾;再用幾首紅色經典歌曲和無處不在的毛像,來讓廣場舞大媽大叔追憶文革中雖然物質匱乏,但是貧富差距沒有那麼大,明面上的腐敗沒有那麼多,表面上貌似平等的年代,這成為了很多人幻想的烏托邦。各種噱頭滿足各個階層的不同需求,票房自然就上去了。

美化荒唐年代

文工團是一個很奇妙的存在,它的存在本身就是一件相當奇葩的事情。這個非戰鬥群體中還能產生將軍,還產生了多名領導人的妻子。文工團越美麗,則現實越醜陋。文工團的青春,不是普通人的青春。是出生在大院的官二代郝淑雯,陳燦們的青春,而不是出自草根的劉峰,何小萍們的青春。劉峰跟何小萍的青春只有被歧視和被排擠的痛楚,哪裏有一點美好可言。官二代文革開始的時候可以參加聯動打老師,抄家,打黑五類。文革後可以參加文工團,改開後又可以下海經商撈金富得流油。草根無論是文革期間被壓榨被排擠被冷眼,還是改開之後被城管驅趕,被公安當成「低端人口」 清退。他們哪裏有一點尊嚴和美好可以回憶。美化這種荒唐年代,和畸形年代的荒誕產物文工團,正如欣賞裹腳之美一樣,是一種變態。

馮小剛對那個年代的態度是曖昧的,是含情脈脈的,從那多次的毛像特寫可以看出來,從烽煙滾滾唱英雄,四面青山側耳聽的歌聲中也可以看得出來。一排排女兵挑起紅色娘子軍的芭蕾,白皙的大腿凸顯出流動的線條,還有女兵洗澡的鏡頭,多次出現的對平杯內衣的特寫,馮小剛對紅色年代的回憶,最後固化在對青年女性身體的物化上。馮小剛自稱是大院子弟出身,對紅色年代是充滿眷戀和懷念的,對紅五類可以隨意迫害驅趕黑五類的荒唐年代是嚮往的。就像電影《老炮兒》裏,馮小剛們意淫對許晴角色的強暴可以看出來,老炮們不服老,還是想要再幹一票的。

關於對越戰爭的動機,也有多種不同的說法,其中比較普遍流行的說法之一,就是跟蘇聯結盟的越南,因為柬埔寨的越南僑民1萬多被殺,在1978年12月入侵了柬埔寨,發動了對反人類的紅色高棉的攻擊,並在1979年1月7日攻佔了金邊,推翻了紅色高棉建立的民柬政權。而紅色高棉一直是受到北京的支持,波爾布特也是在北京受訓的。越南入侵柬埔寨,遭到了中國的強烈不滿。於是港媒有流傳這句最高領導人的講話,小朋友不聽話,自然要打屁股。1979年2月17日,中國發動了稱之為對越自衛反擊戰的戰爭。還有一種說法是,鄧小平剛剛復出不久,急需一場對外戰爭來樹立個人威信,也掃清黨內毛派勢力的掣肘。同時中國不能容忍中南半島出現一個跟自己對抗的地區性軍事大國。不管是那種理由,這場戰爭的理由似乎都不是很充分的,難免有大國沙文主義的成分。由於越南跟美國纏戰多年,作戰經驗豐富,且全民皆兵,又是多山的地形。中國軍隊準備不夠充分,損失巨大,還經常被伏擊,所以不久就開始大開殺戒,越南平民的傷亡非常大。1990年代以後,由於改善了中越關係,之後官方對這場戰爭就很少提及。近幾年退伍老兵上訪要求改善待遇的群體事件,也多少有些敏感。所以馮小剛的這部片子重提這場戰爭對官方來說有些許的尷尬。

一場發動原因不是很站得住腳的戰爭,電影裏再體現士兵作戰多麼英勇,救護人員救死扶傷多麼的無私,是否也有些荒誕。就好比一個電影在歌頌二戰德國士兵日本士兵作戰多麼英勇,救護人員多麼無私無畏地救助發動侵略戰爭的德國兵日本兵,顯得一樣的荒謬。

馮小剛的電影,對嚴歌苓的原著小說做了較大的修改和處理,主題和主旨都發生了較大的變化。嚴的小說,較注重於小人物被集體主義吞噬的悲劇結局。而電影的處理,對人物形象,和年代背景都做了虛化處理。模糊化和唯美化的結果,就是不承擔任何歷史責任,避免展示時代的荒謬性,也減少了批判性。讓觀眾多去關注絢爛的青春,追憶逝去年華的美好。廉價感動取代了批判,對苦難年代的浪漫化,對於造成苦難原因反思的弱化,這對於一個多災多難的民族是福還是禍呢?

編輯推薦

讀者評論 40

會員專屬評論功能升級中,稍後上線。加入會員可閱讀全站內容,享受更多會員福利。
  1. 不是很认可,太偏激了。

  2. 連「擁抱」都沒有的年代為什麼值得懷念?http://www.storm.mg/article/466695

  3. 沒看過電影, 但是覺得"可以緬懷自己逝去的青春, 不要緬懷錯誤的時代", 感覺上芳華有偷渡洗白的嫌疑

  4. 這篇是目前讀過對電影 芳華 寫得最 透徹 與 中肯 的影評了
    深有同感
    大讚!!!

  5. 这篇评论质量也太差了吧。读者投书也不意味篇篇都要发,至少应该有些筛选机制吧……

  6. 那句“天下都是我们家打下的,你算老几”印象深刻,深深印在了脑子里。

  7. 又何來美化一說呢?文工團一夜之間就被解散,好人不得志,落井下石陷害劉峰的婊子卻能夠去國外享清福,劉峰和何小萍的命運令人扼腕嘆息,請問作者又是怎麼看出來是對文革年代的美好追憶呢?影片中那些歌頌XXX的鏡頭,為了XXX做一個好戰士此類的片段在大陸人看來是尷尬多一些還是美好的追憶多一些呢?你自己心裡沒有bee數,大家心裡卻有。

  8. 没看过电影,不予置评。但是看到了很多人对不同声音的零容忍。

  9. 冯和严都有在文工团的经历,电影是对荒唐年代的真实写照——你没有这样的经历,对当时的人的单纯、善良和辛酸又有多少的体会?
    同意前面的评论,站着说话不腰疼。

  10. correction: 苦惱→苦難

  11. alternative point of view: 即使在那樣苦惱的年代,人們也沒有放棄對美好生活的追求。

  12. 如果没有审查,冯小刚拍成这样真是让人扼腕叹息。

  13. 七律•《芳华》
    漫道温馨一大家,蛮圻几悟惜芳华?
    清歌枉颂关山月,热血空浇战地花。
    多少聪明追实利,两三纯善似浮霞。
    春风未必传佳讯,聚首如斟杂味茶。

  14. 对于中国的导演在电影中有对某些荒诞时代的批判或反思这一件事我已经不抱任何希望。不仅是冯小刚这样的大院子弟,很多人,说起那个年代都是怀念,觉得那是个好的时代,这才是悲哀的。看完这部电影能让大家讨论中越战争、讨论文革就可以了。

  15. 再回来看了一眼评论,对端的读者不被随意带节奏更尊敬了。哈哈哈哈。作者应该尴尬了。

  16. 这篇影评对《芳华》和冯小刚的批判无甚新意。

  17. 年代不会荒唐,人会,包括作者。

  18. 这就叫我想起了近二十年前的事:当时巴黎歌剧院来北京演《茶花女》,有些观众说:这个茶花女是个妓女啊!男主角也不是什么好东西,玛格丽特和阿芒,两个凑起来,正好是一对卖淫嫖娼人员!要是小仲马在世,听了这种评价,一定要气疯。法国的歌唱家知道了这种评论,也会说:我们到这里演出,真是干了件傻事。演一场歌剧是很累的,唱来唱去,底下看见了什么?卖淫嫖娼人员!从那时到现在,已经过了十几年。我总觉得中国的观众应该有点长进——谁知还是没有长进。

  19. 你是军迷吗?你被吸引了?
    你是油腻男吗?你被取悦了?
    你是落魄群众吗?你被抚慰了?
    你是大妈吗?你追忆文革了?
    暗戳戳的给别人打上标签然后揣测别人,端传媒和环球时报的编辑看来只是屁股不同,脑袋却是一样的。

  20. 文工团里,阳光如同黄金一般洒在那些健硕、柔美紧致的皮肤上,荷尔蒙如同壮阔的音乐一般飘散,青春如同小鹿乱撞,生命像花朵一样盛开,这就是冯小刚给我们制造的《芳华》。
    他和他的同龄人一样,拒绝忏悔,而且,他们还要肆意美化他们的青春,发誓忘记他们曾经犯下的罪和让别人流过的血,粉饰出一个充满着理想的、天真无邪的、唯有阳光和爱的世界。
    他们以坚定和无耻的决心,拖延、毒害和阻碍着这个转型的国家走向宽容、公共与自由的新时代。
    他们所有的芳华,腐朽、发酵、翻腾,全都释放成了广场舞震耳欲聋的喧哗。

  21. 这篇文章读者没有被带节奏,想必作者和端媒体编辑都一脸蒙逼很尴尬吧?

  22. 端确实该对内容甄选更加认真些 这种高举高打的影评放豆瓣上不会有人看的

  23. 没听说过6分钟号称“真实”的解放军挨打片段能吸引“民族主义”军迷。

  24. 单就这篇影评性质的文章而言,我不希望它属于付费文章的一部分。

  25. 这篇影评的水准放在豆瓣根本没人看吧竟然能刊在端傳媒上

  26. 站着说话不腰疼,吃瓜看戏不嫌事大。

  27. 「不對體制進行反思,就是浪費公共資源和公眾的感情,靠賣情懷賺錢是一種無恥的炒作行為」這種不xx就是xx的句式不就是典型的文革扣帽子技巧嗎?打著反文革的旗號搞文革,作者這種人和紅衛兵的區別只在一個屁股之間。

  28. 能拍能上还是有进步的。不好一巴掌拍死

  29. 荒唐不慌唐该由亲历者说了算,在此不置评论。我只建议作者回去补补历史,先了解清楚柬越战争和柬埔寨的历史再来论述,不然有指桑骂槐的嫌疑。
    政变上台的龙诺将军同样实施过军事统治和镇压异己;柬埔寨独立之父西哈努克亲王与北京的关系是怎样;北京决定“惩罚”越南并非出于支持红色高棉的立场,更多是考虑维持一个独立的柬埔寨。最后事实也证明,1993年在联合国监督选举下,西哈努克创建的奉辛比克党成为第一大党被人民认可,而一直受北京支持援助的西哈努克也复位

  30. 看看30年代昭和青年的下场,看看70年代昭和青年的下场,谁比你傻逼,那就老老实实别当21世纪的昭和青年了。毕竟一将功成万骨枯,但haoshuwen luocan一滴汗不留就从旧时代权贵变成新时代权贵了,马克思他老人家说战争就是两个国家的被统治阶级拼命给统治阶级抢战利品,这个问题想明白,枪口对向谁是不是要清楚一些了呢

  31. 能如此輕描淡寫地說出「不對體制進行反思,就是浪費公共資源和公眾的感情,靠賣情懷賺錢是一種無恥的炒作行為」這樣話,讓人有一種夢迴十年前的錯覺。可惜如今江河日下,賣VPN都會獲刑五年半,而說出「為何不反思體制」這樣的話,只會讓人想到「何不食肉糜」

  32. 电影歌颂了中越战争…我咋没看出来…另外我觉得芳华的存在给当下提供了一种批判性的矛盾感。芳华的确反映了那个时代幸运者对青春的怀念,虽然也没有讳言其中的霸凌和不平等。而当革命理想真的照进现实,中越战争这场主动的战争留下的却是一车年轻的尸体。当下学生不了解中越战争,也不了解文革,尤其是对后者的批判是稻草人式的。让受众接受看似矛盾的文革刻画,我倒觉得更有利于认识一个真正的文革,意识到这种矛盾,才可能认识到当下的“美好生活”也是一种矛盾,而不是接受“一个胜利到另一个胜利”的庸俗教科书叙事。浅白的说,这部电影让年轻人意识到“卧槽他们年轻的时候怎么跟我现在差不多”,历史让年轻人意识到“卧槽他们不再年轻的时候为什么被像猪一样杀了”。如果我们都不能理解他们哪怕虚伪的理想,我们怎么能理解历史怎么把他们推向悲剧的一边。疫苗必须有毒才有效。我们走进那个时代的芳华,又看到那个时代的荒唐,才有一点点可能走出今天被权力资本话语罗织的芳华。

  33. 1979年的事情實在說不上久遠,可現代中國史本身就是含糊其辭的。

  34. 这也是批判此片最无力的一篇文章了。提出的何小萍所谓家庭成分是否行得通,听到抚琴劳改何小萍没有焦虑而微笑,这些点都非常无力。“拍这种历史题材的片子,不对体制进行反思,就是浪费公共资源和公众的感情,靠卖情怀赚钱是一种无耻的炒作行为。'请问真的要电影上不了画你就开心了?

  35. 回答楼下的“不配”这个拍摄是八一电影制片厂的,所谓的什么大尺度突破底线,根本从一开始就不存在。所以冯小刚自己都说了,与原来10月要上的版本相比,一刀未剪。另外今年所谓越战近年被淡化隐瞒,也有严重的舆论风向被引导问题,这个年代谈朝鲜战争的都少了,何况越战?主要是年代久远的原因。

  36. 不同意关于冯小刚是艺术家的言论,倒不如说更是一位商人,会以噱头炒作,又会以情怀把握人心,这部电影唤醒年轻人关注中越战争?别做梦了,倒是更坚定了粉蛆们对毛的纪念了,更弱化文革的恐怖,更乌托邦化了那个仿佛平等实际和现在没什么两样的社会罢了…

  37. 同意樓下,不是人人都有劉曉波一般的勇氣,馮敢把話題挖出來算是徘徊在安全線前面玩火了,現在看到的版本的劇情及描寫重點或者在之前被禁播後作出了較大修改,讓老闆們的投資不至於打水漂。後面就看多少年輕人開始重新認識越戰話題了。

  38. 不知道作者会怎么评价姜文的《阳光灿烂的日子》?

  39. 不管他谈论的深度如何,角度如何,他敢在这个时代把这个石子扔进如死水的大海里,我觉得有其作为艺术家的担当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