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陳嘉銘:「沒有故事」的絕地武士──STAR WARS VIII的平民想像

然而,如果擁有更大原力的,竟是一個平民,且是如延錦不絕的鏡像而身份難辨,那一切就要改寫,甚至可與當下美國政治一起閱讀,更可堪玩味。

《星球大戰VIII:最後絕地武士》劇照。

《星球大戰VIII:最後絕地武士》劇照。圖片來源:Imagine China

刊登於 2017-12-21

#評論#陳嘉銘

哲學家拉康(Lacan,拉岡)的鏡像理論,最基本說法,是人如果能在鏡中區分出自己,那就是身份確立的時刻,因為那是憑藉對照,而看出自我與鏡像的異同,知道自身主體的存在。這個說法放在文學或電影創作上,很多時都成為設計角色對立個性的公式,就如鏡像對照雙身,反映忠奸、對錯、陰陽與明暗,製造戲劇衝突。

當電影《星球大戰:最後絕地武士》(Star Wars: The Last Jedi)去到中段,女主角Rey掉入黑暗深淵時,她也來到一面鏡前,希望看到自己遺忘的親生父母到底是誰,卻只在鏡中看到延錦不絕的自己,可又並非對望而立,反而是如列隊般,順勢逐一移動身體……這個角色,雖云在上集才被說成「原力覺醒」,竟比久經訓練的反派Kylo Ren/Ben Solo更強大驚人。她沒有身份,卻為數無盡,只是凡人!

這一幕比戲內的飛船互轟場面更震憾,因為如此失之身份的女主角,竟然會是最後的絕地武士!電影尾段再添引證,Kylo Ren對她說,她的父母只是平民,「你在故事中沒有位置!」(You have no place in this story!)這讓我更肯定,自己兩年前對《星球大戰VII:原力覺醒》的看法有錯。當時我說,原力覺醒,只因父輩承傳,並非真的以個人能力為上(如戲中的Kylo Ren,祖父是黑帝Darth Vader,媽媽是莉亞公主,根本就是「含着金鎖匙出世」)。然而,如果擁有更大原力的,竟是一個平民,且是如延錦不絕的鏡像而身份難辨,那一切就要改寫,甚至可與當下美國政治一起閱讀,更可堪玩味。

星戰系列的原力承傳觀轉變

《星球大戰》系列已來到第八集,相信終將完結,但是外傳可以不絕,那就不能僅僅複製公式──年少主角擁有原力而被看上,獲培訓成武士,到結尾必然一念天堂,一念地獄,前傳製造黑帝,正傳生出天行者。

從後傳首集Star Wars Episode VII: The Force Awakens開始,一切有變。女主角Rey身懷不明原力,還有白兵良心發現,而揭開面具竟是英籍黑人John Boyega所飾的Finn,以小人物角色加入了莉亞公主的反抗軍。此一描寫,當然是因為美國氣候大變,把一向被視為弱勢的女性及少數族群,擺在主角位置充權,取悅市場。這種描寫在過去十年尤其可見,比如《吸血新世紀》或《飢餓遊戲》系列,都以女性人物支撐主線,就可知那是大勢。

然而《最後絕地武士》走得更前的,是進一步否定我此前所講「子憑父貴」的原力承傳觀,反而更多強調平凡人物的成長。這在女主角的故事線中昭然若揭:她要經Luke Skywalker訓練,而在光明與黑暗勢力拉鋸下進化。更重要的,是電影中連Finn以至僅為配角的反抗軍機師Poe,也有內心戰鬥與成長的細緻描寫──Finn本來只是想與女主角取得聯繫,更一度打算逃避參與反抗軍,卻因看到他人在戰爭犧牲,終選擇捨身抗敵;Poe就更有趣,因為他本來就如一般荷里活(好萊塢)個人主義為上的死命英雄,一人獨斷而犧牲隊友,但電影安排他看到團長Holdo為救眾人逃難,獨自駕船撞向敵方龐大軍艦,終於明白群體重要,心生利他精神。這等人物描寫,反映本集着意營造凡人角色的成長,比任何原力承傳更重要。

兩年前,當我看完第七集《原力覺醒》,只想到Rey與Kylo Ren必然是如鏡像的一體雙生,後者男主角血緣來自莉亞公主,前者女主角就必然是天行者後代。結果第八集所交代的,卻令人出乎意料。那無窮鏡像,呈現出女主角那根本沒有家世背景可言的空白!如果這一點可在第九集最終章得到堅持,那就更見《星球大戰》系列那來自George Lucas的個人主義世界觀,真的可以不靠父輩承傳,而遍地開花。

美國政治的少數族群觀電影

《星球大戰》系列創作團隊的轉變,或者可為這「凡人之說」找到蛛絲馬跡。電影的正傳與前傳,整整橫跨30年的六套電影,都是由George Lucas一人獨力編導的。內裏要言說的原力,雖云源自人人皆可苦學的武士道,卻離不開西方世界文明滲透的個人主義。然而要成為武士,在個人努力之外,還需要訓練過程,當中牽涉師徒制,也有階級與考核過程。因此在個人主義的包裝之下,武士之說,其實潛藏的,仍是相信權力制度的承傳關係,甚至父輩一代為師教導的權威。

然而來到電影第七及八集,整個製作團隊有變──第七集的劇本,是由正傳第三集《武士復仇》(1983)的編劇Lawrence Kasdan再次操刀,亦由六十後J.J. Abrams執導,因此相對較接近前作六集父輩傳承與父子對立關係的脈絡,是故裏頭也有更多Han Solo與反派親兒Kylo Ren的對立處理。至於第八集就完全是新人接棒,由七十後Rian Johnson一手包辦編導(註一)。類近的新人事轉變,其實在《俠盜一號:星球大戰外傳》(2016)已然發生,就是讓七十後Gareth Edwards執導,另開一條線,說了一個以平民為首,涉及搶奪死星藍圖的故事。因此,把權力/原力「下放」,變成普通人作為主角的正邪對決,已是《星球大戰》系列首六集之後,由新人創作繼而調子逐漸有變的伏線。

如此變調,是因為荷里活十多年來放下了白人英雄的單向公式創作,衍生更多以邊緣族群為主角的想像。有說這是前任美國總統奧巴馬(歐巴馬)自二千年初為世界認識而出現的文化現象。及至他在2009年當選總統,更令美國社會關注少數族群的聲音,引進到不少流行文化創作,令歐美世界電影電視內容有變。不過其實在此之前,美籍黑人Denzel Washington和Halle Barry同樣在2002年以電影《邊緣特訓》(Training Day)及《孽愛傷痕》(Monster’s Ball)分別取得奧斯卡影帝影后,已有說會令更多少數族裔問題成為電影創作題材。近年的「黑人故事」作品有《被奪走的12年》(12 years a Slave)(2013)、《白宮管家》(The Butler)(2013)、《馬丁路德金-夢想之路》(Selma)(2014)及《月亮喜歡藍》(Moonlight)(2016)等等。今年初有說Will Smith等美國演員不滿奧斯卡提名有偏頗,至年中就有美國電影學院建議翻新選舉委員,增加遴選團隊中的女性甚至非白人的參與,以改變奧斯卡被美國白人壟斷的印象。

這或者更能讓人明白,為何《星球大戰》系列的調子有變,這既是與創作團隊新血介入有關,也對應外部荷里活電影機制與社會日益高舉的平等聲音。而我更相信,不少創作人亦有意無意回應美國現任總統特朗普(川普)當下的「狂人政治」,創作出批判權力的電影意象。畢竟,特朗普父親雖然是德國移民後代、木匠出身,卻在美國發展房地產而成了企業龍頭,特朗普背景根本就是子承父業的楷模,而他入主白宮的後妄動,就更會叫人聯想到,他就像《最後絕地武士》中的Kylo Ren,在進入權力核心之後,越發狂傲。電影內可見編導把如此人物描寫得險惡至極,對照凡人如前述的Rey、Finn和Poe,都在成長進化中而利他互助,就已知編導取態,是與庶民同在。

《星球大戰VIII:最後絕地武士》劇照。
《星球大戰:最後絕地武士》劇照。

May the EGGs be with you!

綜觀《最後絕地武士》,垂垂老矣的Luke Skywalker,最能代言編導有意批判的原力承傳──戲中他想隱居,甚至有意燒毀武士聖殿及典籍,讓一切只成過去,而自己就是絕響,武士團亦不再出現。當然,Rey會反駁說那是消極想法,但相對正面意義,就是那不再存在被神化的、高高在上的地位與想像。話已至此,就不難明白,說了30年的一句“May the force be with you”,在新團隊的創作下,或可不為武士專有的論調──飾演Luke Skywalker的Mark Hamill多次在訪問透露,自己不認同這個改動。那當然可以明白,作為老一輩的美國白人演員,是必然懷有舊派的英雄公式想像,但若要以此公式再放到今日作品,就難以服眾了。

我是「星戰迷」,今次為電影翻新兩年前拙文的批判,是因為我看到電影裏似是強化了平民都可擁有原力的可能。以此去想,雞蛋與高牆,或者新導演都願意以雞蛋之名想像人物,對抗權力。Rey在鏡像中看見無數個自己,竟如列隊成軍,力量無窮,縱是平民而手無寸鐵,也會痛擊權力,滿有無數雞蛋面對高牆之意。想來,新作對美國社會意義重大,對香港亦相去不遠矣。

(陳嘉銘,香港中文大學文化及宗教研究系全職講師,任教名人及流行文化,電影歷史、美學與政治,全球化與文化生產,動物與城市分析等學科)

註一:已公布他會拍攝所謂“Untitled Star Wars Trilogy:Episode I”的計劃,相信會是《星球大戰》系列分支項目,雖延續「帝國」的經典,但也必然在故事上另闢蹊徑。

註二:文章撰於2017年12月16日。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端傳媒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