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深度

陳永政:立法會修改議事規則之後——想想如何「廢物利用」

就算真的完全不能拉布,立法會完全失去制度上直接制衡政府的權力,剩下的功能仍是重要的間接抗爭資源……

香港立法會修改議事規則一役,可算是香港穩步沉淪的里程碑,不但為「多數人暴政」奠下制度基礎,並鼓勵「只要有力量就不必講道理」的政治文化。

香港立法會修改議事規則一役,可算是香港穩步沉淪的里程碑,不但為「多數人暴政」奠下制度基礎,並鼓勵「只要有力量就不必講道理」的政治文化。攝:林振東/端傳媒

刊登於 2017-12-19

#議事規則#評論#陳永政

香港立法會修改議事規則一役,雖不讓人意外,但亦可算是香港穩步沉淪的里程碑。今次民主陣營的確輸得很慘,這不只是因為他們制衡政府的力量進一步被削弱,更是因為香港作為一個政治社群,再向「恃力不講理」的政治邁進一步。建制派透過修改議事規則杜絕「拉布」(Filibuster,冗長辯論),即使他日香港成功民主化,這亦會為「多數人暴政」奠下制度基礎,並鼓勵「只要有力量就不必講道理」的政治文化。這次修改對香港傷害之深遠,一時間實難以盡知,但香港民主化本就遙遙無期,反而馬上可見的傷害,已足夠我們反思。(註一)

建制派的偷襲

首先,建制派以偷襲方式快速修改議事規則,是對香港整個政治社群的侮辱。「拉布應否存續」這問題在香港爭議已久,上一次選舉中,建制派以「反拉布」為主要政綱全力攻擊民主陣營,而民主陣營亦明言會繼續議會抗爭,最後香港市民仍然選出民主陣營為直選議席多數。換言之,「拉布」作為制度上容許的政治手段,已經得到香港法例容許下,最大程度的正式民意授權;即使目前民調上反對拉布的聲音佔優,亦不能取代直接選舉的授權,因為民調本身受限於抽樣調查及研究方法,統計上始終會有誤差,而且難以準確反映出受訪者有的是強烈意見,還是其實雖有意見但不太在意。因此要得到正式政治授權,一個社群始終要定期舉行「選舉」,而不可只是定期舉行「民調」。除非選舉後出現非常明顯而重大的變數,否則單一民調的代表性實不可與正式選舉相提並論。

其實如果法例容許,公投是就單一議題獲得明確授權的最佳方法,但限於香港政制,直選已是對「拉布」或「反拉布」的最大程度的正式民意授權。如今建制派有足夠票數突襲,純粹是因為有六名民主陣營議員,在無香港市民授權下,被政府取消資格(DQ)。姑勿論DQ合理與否,民主陣營在立法會地區直選分組的確是被不民主的方式,由多數變成少數,而建制派在補選前偷襲,就是將香港全體市民的政治授權結果一舉推翻。由於直選制度這「政治授權」已是最接近體現香港政治社群整體意志之處,建制派的偷襲不但是對所有投票給民主陣營的選民的不尊重,更是對整個政治社群的侮辱。

而且,建制派亦選擇了以最差的方式修改議事規則限制拉布——擴大主席的隨意權力。限制拉布有很多方法,比較合理的,是設立程序,讓民選議員以表決終止辯論。為了保護少數派權益,50%的表決門檻一般並不足夠,如美國參議院便需要60%參議員支持才能終止辯論。這種安排有利鼓勵多數派尋求共識與合作。因為多數派只要爭取多幾個溫和的少數派議員支持,就能終止拉布,而極端分子單靠自己一般不會夠人數繼續拉布。若認為這也不夠快,簡單多數決仍屬較好做法,起碼全體民選議員要負起結束或繼續拉布的責任,亦必須經過辯論闡釋理據。這一方面迫使議員爭取選民支持,相對地亦讓選民有空間向議員施壓。換言之,「表決以限制拉布」是比較合乎民主及講道理的做法。

閱讀全文,歡迎加入會員

華文世界不可或缺的深度報導和多元聲音,了解更多

立即訂閱

已經訂閱?登入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端傳媒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