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場

中國北方煤改氣風波:藍天與溫暖為何成了對立面?

「本來應該是政府和民間協作解決,靠市場的力量逐步改善問題。現在變成命令與服從解決問題。」

為改善霧霾問題,中國北方多個省份在供暖季開始強制推行「煤改氣」工程,因價格過高、設備未安裝完善等問題致大量居民受凍,甚至出現學校、醫院無供暖情況。

為改善霧霾問題,中國北方多個省份在供暖季開始強制推行「煤改氣」工程,因價格過高、設備未安裝完善等問題致大量居民受凍,甚至出現學校、醫院無供暖情況。攝:Kevin Frayer/Getty Images

端傳媒記者 楊鈺 整理

刊登於 2017-12-11

#Your Opinion

專欄 Your Opinion 精選重要報導、爭議話題底下,讀者的評論、來信、或者獲得授權的個人臉書感言,整理成文並發布,讓更多人可以讀到你的觀點,讓聲音穿透同溫層。歡迎你繼續在端APP網站寫評論,在端的Facebook留言,或者寫信給我們community@theinitium.com。我哋實睇,一條都不會走寶。

「誰燒煤就抓誰」,為治理空氣污染問題,多個環京省市在中國北方供暖季強制推行「煤改氣」(燃煤改天然氣)工程,然而由於多地煤改電煤改氣工程未完工、天然氣與電力供應不足等問題,致使大量居民甚至包括學校因未供暖而受凍。12月4日,中國環保部向京津冀及周邊地區「2+26」城市下發特急文件,允許未完工地區仍然沿用此前的燃煤取暖方式。

《關於請做好散煤綜合治理確保群眾温暖過冬工作的函》:進入供暖季,凡屬(煤改氣、煤改電工程)沒有完工的項目或地方,繼續沿用過去的燃煤取暖方式或其他替代方式。

然而,不少未完成煤改氣工程的地區卻早已被拆除燃爐,而已改換燃氣的地區也依然遭受著供氣不足的影響。最低氣溫目前均已降至零下、部分地區出現降雪的中國北方,在藍天與取暖看似對立的取捨中爭議不斷。

我們早前也在圓桌發起《中國強推煤改氣惹民怨,為什麼環保與溫暖不可兼得?》話題,如果你對這話題有話要說,也歡迎登陸圓桌,與各位桌友交流交流。

煤改氣始末

早在2013年,中國國務院下發《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簡稱《大氣十條》),其中將2017年設為空氣治理第一階段的收官之年,預計今年地級及以上城市可吸入顆粒物濃度比2012年下降10%以上,京津冀地區細顆粒物濃度(PM2.5)下降25%,北京市年均PM2.5控制於60微克/立方米左右。

2016年7月,中國工程院對《大氣十條》發布了中期評估報告,其中提到,重污染67.4%發生在冬季,且京津冀及周邊地區是重污染高發區,因而提出對京津冀秋冬季重點治污的對策建議,「採用煤改氣、煤改電等方式對北京周邊傳輸通道地區的工業用煤和散煤進行替代」。

今年,環保部依次下發《京津冀及周邊地區2017年大氣污染防治工作方案》、《京津冀及周邊地區2017-2018年秋冬季大氣污染綜合治理攻堅行動方案》等文件,其中將含北京、天津在內的28個城市設為大氣污染傳輸通道城市及北方冬季清潔取暖規劃首批實施範圍,要求北京、天津、廊坊、保定10月底前完成「禁煤區」建設任務;「2+26」城市要完成以電代煤、以氣代煤300萬戶以上,每個城市完成5萬-10萬戶。

「2+26」城市有:北京、天津+河北省石家莊、唐山、廊坊、保定、滄州、衡水、邢台、邯鄲;山西省太原、陽泉、長治、晉城;山東省濟南、淄博、濟寧、德州、聊城、濱州、菏澤;河南省鄭州、開封、安陽、鶴壁、新鄉、焦作。

煤改氣即是指用天然氣取代煤炭作為能源資源,而煤改電則主要包括空氣源熱泵、地源熱泵及蓄能式電暖器三種方式,因輸電線路降壓、布線相對繁雜,煤改氣成為華北燃散煤取暖地區改革工程的主要選擇。

由於改換能源後取暖花費較高,財政部、環保部等聯合發布《關於開展中央財政支持北方地區冬季清潔取暖試點工作的通知》,提出對以上28個城市每年財政獎補158億元人民幣,各地也開出對能源改革家戶電、氣收費的不同補貼措施。

然而,這些補貼卻未能完全補救更換取暖方式帶來的成本差異,據《好奇心日報》,河北省涿州市一戶農家此前燒散煤取暖總費用1200人民幣左右,而煤改電後,即使有電費補貼,整日開電器取暖的月電費也預計高達1600人民幣,取暖季總花費是此前的3至4倍,「從裝好以來,就沒敢插上過電」。

而天然氣成本則更為高昂,有網民估算,換氣供暖後,平均每天需要50到100元人民幣的燃氣費用,四個月取暖期共需6000到10000元人民幣,與此同時,農村用戶換天然氣機箱亦需2600到5000元人民幣不等。即使有政府2500至4000不等的補貼,依舊對華北農村用戶而言難以承擔。

同時,斥巨額投資的工程效果也未如預料,由於多地煤改氣工程於今年年初甚至年中才展開,在專業人才有限、工期過緊之下,不少地區出現未完工、質量存隱憂等情況,「受凍」的新聞與網民留言也隨著華北溫度的降低而在大陸社交媒體上不斷出現,涉及人群包括農村、城中村甚至學校。

而在居民「受凍」的另一面,則是天然氣價格的高速攀升與各地大面積的氣荒。事實上,與去年同期相比,今年前10個月天然氣消費量已暴漲20%,進入供暖季後供應愈發吃緊。近三個月內,液化天然氣(LNG)價格近乎翻倍,11月28日,河北全省更啟動天然氣供應橙色預警,意味全省供需缺口達10%至20%。

據財新網,河北省發改委以河北新增「煤改氣」220萬戶測算預計迎峰度冬期間全省天然氣需求約65億立方米,同比增加約30億立方米,然而實際上,由於煤改氣用戶數「超額完成」,僅保定、廊坊兩地禁煤區取暖新增用量就高達12億立方米。

藍天與溫暖為何成了對立面?

QiaNg:座標北京。 今年明顯沒有往年熱,屋子裏很冷。

frostRed:去年我們學校自有鍋爐就停了,併入統一的暖氣管道,搞了大半年才趕在供暖前完成,這種工期規劃很容易出現延誤。

rhrm:政策是北京設計的,也是為北京服務的,在北京的上等人要乾淨的空氣,河北人是不是暖和就是第二位的事情,反正北京需要的天然氣一定是足夠的。

牆奴:環保與温暖哪有什麼不可兼得的問題?民怨從來都是失控的權力造成的。而且本來環境就是被權力所污染的,人們因貧困而用不起清潔的供暖方式也是權力造成的。所以,失控的權力才是一切問題的源頭。

caqika:我現在就在被這項運動嚴重影響的涿州採訪,當地居民太慫了,自己的利益受損了,面對媒體什麼都不敢說,這就是中國的輿論常態。

YiKay:初衷是好的,就是有時候步子邁着大了容易扯着蛋。實施前有沒有做可行性調研,需不需要分步實施。這些東西有沒有放到枱面上來討論?我惡意揣測下衙門的思路,「反正凍着的不是我們家,無所謂啦。[攤手]」

愛思小蘋果:@YiKay: 最可氣的是,這麼大力推行煤改氣,結果氣還不夠,氣不夠就算了,批了這麼多的天然氣發電機組項目,批了之後不管別人死活,反正一到冬天就是北方採暖保供。

ZarieZEN :一個自上而下的系統是不可避免的陷入這種情況,領導拍腦袋決定,沒有人能提出反對意見,下級無條件服從,為了邀功再一級級,變本加厲,這就是常態。

Falsetime:政府辦事一刀切,沒有考慮到不同地域間的差異性。儘管今年空氣質量相較往年有了巨幅改善,但是這背後的卻是強制性的煤改氣,大量工廠被迫停工四個月的代價來度過霧霾期。強權政府在運用國家強制力方面確實有其優勢,但是民意在權力面前一次又一次的缺失。

這是典型的專制國家的常態,依靠腐敗的權力推行改革是註定失敗的,註定造成災難的,古有王安石變法,今有大躍進。當今煤改氣等工程不過是在重複歷史錯誤。

By 寬衣皇帝

寬衣皇帝:簡單的用行政手段去干預一個複雜運行的社會當然會出大問題。本來應該是政府和民間協作解決,靠市場的力量逐步改善問題。現在變成命令與服從解決問題。你中央給地方下死命令,地方就給百姓下死命令,結果不叫是百姓活不下去麼?煤改氣工程拖延不就是不受拘束的地方行政權力造成的麼?拖延工程就是為了向中央追要預算嘛!這是典型的專制國家的常態,依靠腐敗的權力推行改革是註定失敗的,註定造成災難的,古有王安石變法,今有大躍進。當今煤改氣等工程不過是在重複歷史錯誤!

鹹魚姬:環保和温暖可以兼得,從來不是吸霾死和凍死之間只能二選一的問題。可是為什麼現在看上去怎麼就變成了只能二選一呢?這還是輿論引導的結果,下層兩派互鬥,權力階層才能坐穩。如果大家都去想第三條路,那麼最終指向就可能是權力階層。權力階層並不在乎下層是吸霾死還是凍死,畢竟連空氣都可以特供。既然不在乎,那麼自然就是按自己心情來就好了。

Fai:為民者包括傳媒,介入(會有傳媒覺得自己沒有介入嗎?)事件的思維需要改變,從對政府喊話(泥牛入海)的被動依賴(批評再多都沒有意義,我們沒有政策倡議的位置),改為民間自救的能動自立(不再期待強人)。

與其不斷去探討當局可以怎麼做如何做,不如換一換說法想法和位置,民間可以怎麼做如何做,資源如何整合分享,遭難的人有什麼應對的經驗可以借鑑(求存的經驗對中國人是必須的,它能讓人看見共同體而不孤單)。不是被動等待更壞的、更具摧毀性的事情到來,而是要用災後思維應對眼前的局面。不管中共內部在搞什麼,它都已經是等待割除而又擴散難治的沉痾。民間的潰散才是中國人的惡夢,民間若不能自強自力,它本身就會成為災難。

盜火者:歷史總是相似的,在1000年前由王安石主導的那場變法,和此次煤改氣工程有相似之處:初衷雖好,但在專制體制下運作這樣的改革,最終的結果卻是製造了新的且更為迫切的問題來解決此前想要解決的問題。

比如《青苗法》的實施,本來是為了解決日益嚴重的土地兼併的問題,政府將貸款從私營收歸國有,由政府進行「低息貸款」,年利率20%。中央政府為了貫徹變法,將貸款的額度納入到地方官員的政績考評當中,但是上有政策,下有對策,地方政府為了完成業績,就用公權力搞攤派,本來是自願參與借貸,變成了各地轄區內每個人都要向政府借貸,無論你有沒有這樣的需求;由此到最後出現百姓流離失所就不奇怪了。

1000多年過去了,當今世界和北宋王朝所處的那個世界完全不一樣,但政府部門的執政思路依然和北宋王朝相差無幾,只要專制體制不改變,政府不願將市場的大門打開,治理污染沒有企業參與而全部是以行政方式上級壓下級,那麼類似這樣的悲劇哪怕再過去10000年,也依然如是。

民間的潰散才是中國人的惡夢,民間若不能自強自力,它本身就會成為災難。

By Fai

高成本與重污染之下,取暖究竟如何解決?

由於改換燃氣、電力取暖後費用高昂,加之補貼發放情況不一,已經完成煤改氣的用戶仍然要面對高額取暖費,取暖方式變革的重重阻礙又引起對能源、建築等問題的討論。煤炭一直是中國最主要的能源資源,產量與消費量均為世界第一,而天然氣產量則緊俏許多,2016年中國35%的天然氣儲量均來自進口。

有論者提出,煤炭因含硫化物、氮化物與微塵,一直被認為是一種較「髒」的能源,但經過選洗處理、型煤加工、水煤漿加工、脱硫淨化等潔淨煤技術便可以最大限度減少污染並提升燃燒效率。而在此能源含量的國情之下,並不能完全摒棄煤炭。

也有論者認為,「電代煤」甚至「電代氣」才是目標,以風電、水電、太陽能發電等零碳排放的發電方式,為居民取暖提供能源。

此外,亦有端讀者提到,北方農村的住房材料保暖效果並不好,改善建築或也是可行路線。

偏偏咱們國人的眼睛只看到城市,忘了八億的低端人口,唉。

By 退休老頭

退休老頭:題目問的是為什麼環保和温暖不可兼得?我們就從温暖下手,不知道有沒有人會問現在的農民房是否合理設計?保暖(冬天)又保冷(夏天)?記得以前北方農村的農民房個個低矮土牆採光極差,現在農民有錢了紛紛造新房,這真可喜可賀,但是許多北方農民蓋新房時追求的是挑高中庭大開窗,恨不得個個都像海南三亞一帶別墅,這種拿來的房型冬天一到就冷得受不了,鍋爐再怎麼燒家裏都不熱,這次斷氣事件誠然是領導同志腦袋一拍配套工程沒搞定就斷煤,但同時間我們也要想一想,到底我國的建築師有沒有花時間花精力去好好想想我國農民需要什麼住房?當住房節能時,我們對於燃煤天然氣的依賴也就不會那麼多了。

Zoey_瑩:建築師當然探討過農村住房的設計,我記得西建大還有專門針對農村土坯房設計的課題,其關注的重點就是農村住房的經濟性和實用性,他們也在農村開展過實踐。但是農村的房子都是農民自己蓋的,有幾個有閒錢去請設計師呢?

退休老頭:剛剛看到某同志的留言:在農村...談什麼建築師?這一點讓我感慨萬千,不得不再多說幾句話。

中國13億人口有8億住在農村,假設農村每戶4口,那麼就有2億棟農舍,這群農舍從破爛到豪華,體積、外觀和裝修上有着天壤之別,然而本質上卻沒啥兩樣。

首先是今天的主題冬天保暖,有錢的村書記家中自己有個小鍋爐燒水供地暖,一天24小時暖和的很,沒錢的生個火塘,也能湊合過冬,至於房子本身是否保暖?沒人關注,真的沒人關注,有錢的村書記不過是從網上下載一些平面圖找個工程隊就開幹,沒想過保暖;沒錢的貧農就只能自己在農暇時弄點磚瓦修修補補,沒有能力想到保暖。再看看農舍建材,早年是以雜木為梁柱,黃土加碎高粱杆打成的土胚牆,現在則是鋼筋、水泥、磚塊、玻璃,要說起保暖和環保,早年的農舍的土牆可是比現在的別墅既環保又保暖的太多了,如有半米厚的土牆基本上牆內温度可以保證。

現在各地方為了農舍需求所建的水泥廠、小鋼鐵廠、小磚窯等哪個不是污染大戶?哪個不是耗能大戶?偏偏用這些材料建成的農舍還不保暖,你們說氣不氣?

所以各地方棄煤改氣純粹是治標不治本,再多的氣來都不夠燒,根本就應該從農舍的建材和取暖方式下着手,建材譬如:輕鋼架、土牆,隔熱棉,取暖譬如:壁爐、地泵、炕連灶、高效鍋爐、生物質燃料、合理的室內平面規劃圖...等。

這些都需要建築師工程師的參與,偏偏咱們國人的眼睛只看到城市,忘了八億的低端人口,唉。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端傳媒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