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場

讀者來函:在顛倒黑白的社會,我們如何能活得清醒?

即便我們對自己的要求因為外力一降再降,有一件事卻是不那麼難但必不可少的,那就是記錄。

不要依賴任何社交平台的轉發收藏,用傳統的方式做好文字和圖片的資料備份,在有能力的時候親身觀察和參與。即便不是為了有理有據地反駁謊言和給歷史留下證據,也為了反擊你內心的軟弱。

不要依賴任何社交平台的轉發收藏,用傳統的方式做好文字和圖片的資料備份,在有能力的時候親身觀察和參與。即便不是為了有理有據地反駁謊言和給歷史留下證據,也為了反擊你內心的軟弱。 攝:Bernard/ 端傳媒

三水

刊登於 2017-11-27

【編者按】有話想說嗎?端傳媒非收費頻道「廣場」歡迎各位讀者投稿,寫作形式、立場不拘,請來函 community@theinitium.com,跟其他讀者分享你最深度的思考。

14年的時候就在想,為什麼發生在眼下、波及那麼多人、涉及那麼多公開信息的事,都能如此徹底地顛倒黑白。之後每一次僥倖具有公共性的公共事件中(是的,重點是「僥倖具有」),我都能清晰地體驗,官方如何以闢謠的形式造謠、如何利用時間差和信息差重塑一件事的樣貌、如何通過不對等的傳播渠道製造認知隔閡與價值撕裂,普通人為了壓抑內心的恐懼如何遺忘如何猜忌如何積極地為權力辯護、如何百般苛責受害者而對公權力滿懷柔情。

基本上,要想反駁他們,你不僅要有理解事件核心脈絡的清晰判斷力,更要具備預先洞察纖毫邏輯漏洞的能力,還要確保自己透徹掌握每一個信息死角、每一處被攪渾的水的真實脈絡,還得為自己說的每一句話、指正的每一個問題保留好證據,還得確保自己沒引述任何可能不夠完美的說辭、核實了所有相關表述,還要有強悍的不因辱罵而憤怒的心理,最好還要有完美的受害人。換言之,在專業媒體已幾乎沒有傳播空間和報導膽量、人才也正急劇流失的時刻,你得是一個全知全能、獨力負擔專業媒體功能的人,才能勉強在社交媒體上表達意見──這前提還是你沒被封號,你發布的觀點沒被選擇性呈現,你想要檢索的信息還沒被刪除,你沒有因為顧慮家人安危而放棄發言。

因為前三點,跟一個對某件事和事件背後的系統性問題全無認知或逃避產生認知的人對話,已經很難達到勢均力敵的狀態。而由於第四點,我不得不在太多事情上克制自己的表達欲。

每次這種時候,都很慶幸端還在。雖然它記錄得很有限,在每一個當下,和能觸及我內心最深刻的憤怒和無力的波瀾相比,可能只提供了一個剪影。但因為它連貫地保留了那些重大的時刻、那些重要而被忽視的信號,任何事件不再是孤立的事件,而是有脈絡、有縱深、有系統的,可以隨時甩出鏈接給人「看,某年某月發生了什麼」,也隨時提醒自己某些判斷是如何有理有據地形成、別因為眼下的甜頭和虛妄的繁榮而忽略那些人之所以為人的價值和某些人沒資格當人的現實。

從個人而言,即便我們對自己的要求因為外力一降再降,有一件事卻是不那麼難但必不可少的,那就是記錄。不要依賴任何社交平台的轉發收藏,用傳統的方式做好文字和圖片的資料備份,在有能力的時候親身觀察和參與。即便不為了有理有據地反駁謊言和給歷史留下證據,也為了反擊你內心的軟弱。何況,能不能為歷史保留些什麼真的難說,幾個月前發生的事,你如今就能說得清來龍去脈、不被那些真真假假的新版本誤導嗎?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端傳媒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