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深度

環球大廈經濟學:如何在寸金尺土的中環活36年?

$4310的最低工資,乘以18萬人數,超過7億的現金流,即使八成都送回去菲律賓,仍有一億港元市場流通——赴港打工的菲律賓人,養活了環球大廈的224間店。

環球商場的金飾店,菲傭在店內選購飾物。

環球商場的金飾店,菲傭在店內選購飾物。攝:林振東/端傳媒

特約撰稿人 金其琪 發自香港

刊登於 2017-09-26

「我喜歡環球大廈,喜歡香港,因為這裏讓我賺大錢。」在中環置地廣場的露天餐廳裏,Rhea Yanyan Boyce對記者說。今年36歲的她來自菲律賓,是一個年輕商人。她開的旅行社就在環球大廈中,與置地廣場僅有一橋之隔,她的客人,九成是菲傭。

「我曾經很多次被誤認為菲傭,」Yanyan戴著精緻耳環,身穿剪裁得體的洋裝,叼一根煙,喝一口酒,接著說:「我覺得環球大廈也給菲律賓人另一種工作的可能和想象,也就是說,菲律賓人在香港,不只是可以做家傭的。」

開業36年的環球大廈,位於中環地鐵B出口上蓋的黃金地段。大廈樓高27層,四樓以上,是屢創地價新高的寫字樓,三樓及以下,是每一個菲傭都會知道的「小菲律賓」,消費水平低廉,滿足菲傭一切需求。最近十年,更多菲律賓中產也闖入環球大廈淘金,Yanyan 就是其中代表。今年,她的旅行社開業七年,生意紅紅火火,抵得住加租壓力,「反正什麼東西都是年年漲價的了!我現在的目標是慶祝開店十年。」

菲傭在假日「佔領中環」,他們聚集在遮打道、皇后像廣場、大會堂和碼頭天橋這些公共空間,聊天,休息,分享美食。
菲傭在假日「佔領中環」,他們聚集在遮打道、皇后像廣場、大會堂和碼頭天橋這些公共空間,聊天,休息,分享美食。攝:林振東/端傳媒

藏在寸金尺土的中環地王中,這三層商場如何生存下來,撐起一片菲傭的小天地?「跟我們想象的不一樣,因為人數多的關係,菲傭每個月產生的現金流不少,而每個人都有購物需要。」研究菲傭社群的香港中文大學人類學學者陳如珍對記者說。今天,香港有超過35萬外籍家庭傭工,其中18萬來自菲律賓,陳如珍請記者算一筆簡單的賬——

閱讀全文,歡迎加入會員

華文世界不可或缺的深度報導和多元聲音,了解更多

立即訂閱

已經訂閱?登入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端傳媒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