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場

讀者來函:建制派與建制派,港澳小不同

數天後的澳門立法會選舉,香港朋友直覺選情有利民主派,但並非如此。

風災過後,不少澳門人不論派別,都自發上街做各種義務清潔工作。圖為2017年8月26日,一群市民在街上清理道路。

風災過後,不少澳門人不論派別,都自發上街做各種義務清潔工作。圖為2017年8月26日,一群市民在街上清理道路。攝:DALE DE LA REY/AFP/Getty Images

蕭家怡

刊登於 2017-09-14

【編者按】澳門立法會選舉將於9月17日舉行。

風災過後,緊接選舉,身邊好些香港朋友都對我說:「嘩!你地政府搞到一鑊粥,咁咪順帶連建制派選情都受影響?」這套邏輯在香港可能真是如此,但澳門建制派其實並不那麼容易就看穿,你看連戴耀廷教授都屢次因對澳門立法會選戰策略進言而被批,就知事情絕非那樣二分。

建制派一定保皇?

是也不是,在立法會裏的投票紀錄會告訴你,建制派絕對是政府的親密戰友,這點跟香港建制派會全力護航並無二致。不過,香港的建制派似乎比澳門的來得「忠誠」,因為香港建制派的字典裏只有「撐政府」,但澳門的建制派一到選舉期,往往不介意高調表達對政府的不滿:會高喊「庸官要下台」,會遞信向政府表達訴求,也會在風災過後質詢政府。

也許說明了,選票比戰友重要。

天鴿風災幫了民主派一把?

這是大部分香港朋友的直覺,但我認為並非如此。

風災過後,澳門人自發上街作各種義務工作,建制派與民主派的候選人當然也有出動,而這時候也正好突顯了兩者勢力的差距:建制派團隊有強大的人力網絡,能動員社團、組織或機構中的義工隊,加上資源充足,能穿上整齊制服到場、動輒就派上過萬個飯盒;反觀民主派,能動員的人有限,甚至做了義務工作也被無視(真的有不少香港朋友問我澳門民主派都往哪裏去了)。所以,災後的重整工作裏,不乏建制派的身影,雖然有不少人都找出建制派人物到現場作秀、打卡,但確實也有令他們加分,「因為風災而令建制派丟選票」這事可能只是香港朋友的一廂情願。

年輕人一定討厭建制派?

假如由香港泛民、自決、本土的支持者來看,年輕人應該是最討厭建制的一個年齡層,但澳門年輕人是否討厭建制派?未必。

澳門地方小,人際關係網高度交錯,加上大部分傳統組織或團體都有左派或建制背景,澳門人從小接觸時,根本不會一開始帶着批判眼光,以政治為切入點去觀看這些團體與組織,久而久之,也就與它們產生了不能割裂的關係,或自己的某親戚、某長輩、某朋友就已經是建制隊伍中的一分子,甚至,年輕人本身也是建制團隊中的一分子。

以上這些都是我的一點個人觀察,當然,港澳建制派的不同,絕對不只這些;唯望拋磚引玉,待高手們出手指教。

(原文刊於作者Facebook,端傳媒獲授權轉載,標題為編輯所擬)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端傳媒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