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深度

馮嘉誠:「伊斯蘭國2.0」會在東南亞崛起嗎?

近日遠在亞洲另一彼端的菲律賓捲入一場牽涉「伊斯蘭國」的武裝衝突,便再次展示「伊斯蘭國」能力,提醒世人「伊斯蘭國」威脅未退。

菲律賓軍警與自稱受「伊斯蘭國」感召的恐怖主義組織「密特集團」(Maute Group)在菲南馬拉威市(Marawi)正面交鋒,總統杜特地宣布棉蘭老島進入戒嚴狀態,交由軍隊負責平定當地「叛亂行為」。衝突至今尚未平息,圖為2017年6月6日,菲律賓軍警在市中巡邏。

菲律賓軍警與自稱受「伊斯蘭國」感召的恐怖主義組織「密特集團」(Maute Group)在菲南馬拉威市(Marawi)正面交鋒,總統杜特地宣布棉蘭老島進入戒嚴狀態,交由軍隊負責平定當地「叛亂行為」。衝突至今尚未平息,圖為2017年6月6日,菲律賓軍警在市中巡邏。攝:Jes Aznar/Getty Images

刊登於 2017-06-26

#評論#馮嘉誠

昔日教人聞風喪膽的「伊斯蘭國」(IS),近來卻似有步入黃昏之感。伊斯蘭國在伊拉克的大本營摩蘇爾(Mosul)已被盟軍重重包圍,而領袖「哈里發」巴格達迪(Abu Bakr al-Baghdadi)據報遭到俄羅斯軍隊空襲被殺。伊斯蘭國在中東地區勢力忽然變成強弩之末,亡「國」之日似乎指日可待。

然而,近日遠在亞洲另一彼端的菲律賓捲入一場牽涉「伊斯蘭國」的武裝衝突,便再次展示「伊斯蘭國」的威脅未退。今年5月23日,菲律賓軍警與自稱受「伊斯蘭國」感召的恐怖主義組織「毛特集團」(Maute Group)在菲南馬拉威市(Marawi)正面交鋒,總統杜特地(Rodrigo Duterte,杜特蒂)宣布棉蘭老島進入戒嚴狀態,交由軍隊負責平定當地「叛亂行為」(acts of rebellion)。衝突至今尚未平息,但短短三星期已造成超過二百人死亡。這場「馬拉威危機」像是響起警號,提醒世人「伊斯蘭國」威脅未退。肉體的生與死,對一個虛擬族群的興亡起不了作用。逝去的「伊斯蘭國」隨時可以透過另一個軀體浴火重生。

東南亞地區一直被專家視為伊斯蘭國覬覦之地,穆斯林人口自然是其中主因。根據皮尤研究中心2015年的研究報告估算,全球大約有16億穆斯林,中東及北非地區只佔當中的3億1700萬,而亞太地區卻獨霸9億8600萬人口,是前者的三倍;加上東南亞穆斯林超過九成同屬遜尼派,與專門吸納激進遜尼派系起家的伊斯蘭國可謂一拍即合。馬來西亞、印尼、汶萊這三個國家均以穆斯林佔主流,相對容易提供「戰士」,成為有心人的針對目標。

自從恐怖主義成為全球關注的議題以後,媒體對東南亞出現恐襲的關注呈現上升跡象。筆者利用新聞資料庫 Factiva 的數據作出一個粗略統計,發現2001年美國九一一事件後提及「東南亞」、「伊斯蘭」、「威脅」(或「恐怖主義」)的新聞報導從2000年的82篇升到2001年的520篇,在2002年更達到2613篇的顛峰,主要與同年印尼峇里發生當地史上最大規模恐襲有關。2014年伊斯蘭國立國後,媒體對東南亞的關注亦再度上升,從2013年的256篇一躍至2014年的636篇,2016年更高達1452篇(見圖)

閱讀全文,歡迎加入會員

華文世界不可或缺的深度報導和多元聲音,了解更多

立即訂閱

已經訂閱?登入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端傳媒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