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演講,和它背後的中國敘事爭奪戰

毋庸置疑的是,楊舒平是又一位被輿論處死的海外青年。然而這次的輿論戰與之前相比,要混亂複雜的多。
國際 大陸 美國

「五年前當我走出從中國啟程的飛機,離開達拉斯航站樓,從我準備好的五個口罩中拿出一個帶上。但當我第一次聞到美國的空氣,我放下了口罩。這裏的空氣如此甜美、清新,甚至有些奢侈。我們驚訝。在我成長的中國城市,我外出時必須戴上口罩,不然我可能會生病。但是當我第一次聞到美國的空氣,我放下了口罩。」這是作為學生代表的中國留學生楊舒平,在2017年5月21日馬利蘭大學畢業典禮上的演講。

一天內,這段話迅速在國內網絡上傳播發酵,但卻又在第二天銷聲匿跡。

一場瘋狂發酵的畢業演講

畢業典禮之後,馬里蘭大學許多學生在朋友圈表達了自己對楊舒平演講的不滿,並引起了一些留學生公眾號和主流媒體的注意。5月22日,新媒體「北美留學生日報」在當日推送中發表了《馬里蘭大學中國留學生畢業演講涉嫌辱華:我在美國吸到的空氣都是甜的》。這篇文章並沒有得到編輯的關注;不但沒有放在頭條,還被安排在當日推送的最末位置。

馬里蘭大學傳播系學生歐歐慄狸璃(網名)聽到演講之後,在朋友圈中呼籲同學拍攝視頻講述自己家鄉的美好。她對記者說:「視頻的初衷是為清除楊小姐演講帶來的錯誤刻板印象,邀請大家勇敢站出來說明中國沒有那麼不堪。」 她在半天內蒐集到多個視頻,迅速剪輯加上字幕,並貼到了Youtube和微博上。

讓許多人沒想到的是,事件爆發的速度和走向都超過了想像。「馬里蘭大學畢業演講」迅速進入微博熱搜榜;歐歐慄狸璃的微博獲得了兩萬多條轉發;北美留學生日報的文章兩天之內也迅速突破了十萬閲讀量。一大波網友湧上楊舒平的微博進行辱罵、要求道歉,並人肉出了她的家庭背景和個人資訊;在楊舒平發出道歉信後,網友繼續辱罵並說「不接受道歉」,直到她刪除微博賬號。隨之而來的陰謀論文章、蹭熱點軟文、聲援楊舒平的文章,在短短的24小時之內幾乎淹沒了微博和微信。

馬里蘭大學博士生小西無奈的說:「這件事情沒有人願意負煽動者的責任。留學生可以說他們只是想為自己的學校正名,不背這個鍋;北美留學生日報主編在朋友圈裏說是環球時報共青團中央炒作的,他們不背這個鍋;共青團中央也可以說我們就是轉發一個正能量,怎麼就是煽動了?歸根結底,每個人都是加害者,受害者只有一個人,就是楊舒平。」

在強大的輿論壓力下,楊舒平在社交媒體上銷聲匿跡,她的LinkedIn頁面被刪除了,微博被清空,只留下一則道歉聲明。在一個提供翻譯服務的網站上,還能找到她兩年前寫的自我介紹。她介紹自己來自中國,在那裏了生活了18年,學習現代與古典中國文學、中國歷史、政治等科目,在美國則學習古希臘和羅馬經典、哲學、戲劇、西方歷史與德國文化。

事件喧囂塵上之際,馬里蘭大學校方發表聲明,支持楊舒平分享個人意見的權利。校方稱,聆聽和尊重有不同意見的人是作為國際公民的重要技能,無論是在校內或是校外。

根據校方數據,在2016至2017學年,馬大共招收了2197名中國學生,是第二位印度的兩倍以上。此前三個學年,馬大每年都招收超過2000名中國學生。

微博上關於關鍵詞「馬里蘭」的搜索超過了曼徹斯特恐怖襲擊和美國總統特朗普。
微博上關於關鍵詞「馬里蘭」的搜索超過了曼徹斯特恐怖襲擊和美國總統特朗普。

官方輿論機器的參與軌跡

在傳播過程中,北美留學生日報的推送成為把這個事件和「辱華」聯繫在一起的關鍵節點。根據公眾號粗糙的理想主義者的整理,在「北美留學生日報」的10萬+文章《馬里蘭大學中國留學生畢業演講涉嫌辱華:我在美國吸到的空氣都是甜的》以前,共有以下公眾號平台發布了帶有「辱華」字眼的文章:

有關馬里蘭大學畢業生演講的微信公眾號文章統計。
有關馬里蘭大學畢業生演講的微信公眾號文章統計。

記者得到消息稱,在留學生自媒體發出消息後不久,共青團中央的編輯就開始四處尋找演講原視頻,詢問留學生是否有字幕版本。共青團中央的官方微博同一天就這件事發了兩條微博,人民日報、環球時報等也紛紛跟進。

但事件發酵不到一天,記者就在多個媒體相關的微信群中看到了「上面有要求,這個事情(馬里蘭大學演講事件)不要在談了」的傳聞,但無法獲得官方求證。事件相關的關鍵詞在22日進入微博熱搜榜前十,卻在23日從微博熱搜榜上消失。截止到發稿時,演講的原視頻被全網撤下,國內網站上保留的都是剪輯過後的版本。

並不是所有批評楊舒平的留學生都認同官方輿論機器的參戰。馬里蘭大學一部分中國留學生,組織了「馬里蘭大學Proud of China」微信群,與包括團中央在內的國內外媒體溝通。一位學生直接對共青團中央的小編說:「謝謝你們對我們在國內的幫助,但是團中央的政治色彩過於濃厚;國內的趨勢我們也了解。」另一位學生在群裏說:「這下好了,女孩子被定義成了叛國者、脱北者,不知道她的父母還能不能正常生活。雖然國家出面說還是歡迎她回來做貢獻(記者注:指外交部就此事發言),可大家都知道這個是態度。但對她個人而言,她還怎麼回來?」

也有許多留學生對共青團的參與持有歡迎態度。相比起組織公開資訊、然後就貼上「辱華」標籤的部分媒體,共青團的操作「人性化」得多:

團中央小編會和留學生商榷他們想要表達的內容,並主動提出幫學生協調官方微博、中國青年網等渠道。

最早發視頻回應演講的歐歐慄狸璃對端傳媒記者說:

「現在團中央也在幫我們說減少網絡暴力,與學生協商之後在考慮發通稿。我本來不是團員也不信政治,但是這個事情之後我覺得他們還是很理智的。包括我這次視頻被新浪刪掉也是團中央的小編第一時間站出來說要幫我在官方號上重發,就不會被刪掉。」相比之下,她對《環球時報》等媒體就很不滿,覺得他們「亂帶節奏」,容易引發網絡暴力,「發什麼也不跟我們商量,搞得現在我們裏外不是人。」

雖然輿論調控的痕跡處處可見,諸多選擇支持楊舒平的微信公眾號都繞開了屋裏的大象(編者註:來源於英文俚語「elephant in the room」,形容顯而易見卻被忽略的既存事實)。極少有人直接論述她所提到的「民主」和「言論自由」問題,而轉而批評北美留學生日報等營銷號惡意貼標籤,或者批評網絡輿論中常見的民族主義情緒。

一位時事相關微信公眾號的編輯對端傳媒記者說:「民主、言論自由這樣的話題還是很複雜,想到這種問題我總會想繞開不談。現在想想,還沒張口就預設自己會被輿論逼到角落裏,這可能也是自我審查的一種吧。」

在中國傳統的民族主義話語體系中,海外留學生總是被要求承擔宣傳中國正面形象的責任。圖為一位於美國留學的中國學生在校園路過。
在中國傳統的民族主義話語體系中,海外留學生總是被要求承擔宣傳中國正面形象的責任。圖為一位於美國留學的中國學生在校園路過。

留學生:新敘事的構建者,舊敘事的受害者

留學生群體長期處在中美兩個不同敘事的夾縫中。

一方面,在中國傳統的民族主義話語體系中,海外留學生並不總是正面角色,與「假洋鬼子」、「崇洋媚外」的標籤常常只有一步之遙。輿論對留學生常常有一種家長式的要求——中國為留學生成長過程中提供了物質和精神基礎;作為交換,留學生被動獲得了「回報祖國」的責任。在這個語境裏,留學生被要求承擔宣傳中國正面形象的責任。

另一方面,美國政治敘事中的中國往往只有環境惡劣、政治集權、落後守舊的單一形象,這也讓大多數留學生頗為困頓。儘管西方媒體中不乏對中國客觀詳實的報導和分析,但是無論在生活中還是在學習中,留學生無法避免地還是會遇到這類標籤化敘事,這與他們曾經體認過的温情、複雜又生動的中國具有強烈落差。但是,在有限的英文語言能力,和同樣有限的對中國當下的認知下,給缺乏語境的外國人重構中國複雜多元的一面,對留學生來說並不容易。

在兩種敘事的夾縫中,楊舒平的演講一方面完美契合了國內民族主義者對「留學生出了國果然忘了本」的想像,另一方面也重複了「被洗腦的中國學生來到美國終於感受到自由」的老生長談,令留學生覺得格外刺耳。

小西說:「雖然她說的事實上沒什麼大錯,但是大家都是這種單一價值體系的受害者,都想構建一個更多元化的對中國、對留學生的敘事,她這樣重複了一個刻板印象,還激起了國內五毛對留學生的負面態度,這麼豬隊友的行為,留學生應該都會很frustrated(受挫)吧。」

馬里蘭大學本科生小田說,他對於公開批評中國這件事情並不反感;無論是課堂上、網絡上還是平日閲讀裏,都會接觸到大量詳實的對於中國問題的分析,他也都會認真閲讀。對他來說,楊舒平演講讓他不舒服的最大原因,正是她選擇了他最想擺脱的對於中國的敘事體系。「留學生的意識形態從來都是一個光譜,毛左也有之,奉哈耶克為聖經的右派無政府主義者也有之。對我個人來說是這樣的 –——開個腦洞說,如果要是這個演講是一個關注農民工健康問題的記者,被封號八次喝茶六次逮捕三次,但是依舊堅守,我不但不會介意他來畢業演講,反而會含淚鼓掌;但是她選擇的表達方式是『我來了,我被你們拯救了』,彷彿是在迎合一種近似於殖民主義者的『你快來,快被我們拯救』的心態,讓我很不舒服。」

然而,這種對「多樣複雜」的需求來源於什麼樣的深層次敘事要求,是一個更難以啟齒的話題。

曾在喬治城大學政治系就讀的李二說:「海外留學生對於現有敘事的深層不滿,其實是海外留學生認為的『人權/政治敘事』對更宏大的「中國敘事」的劫持。這種挾持造成了一種想像中的義憤,本身來自於他們自身對政治、人權在中國敘事中的分量和比例的看法。對很多人來說,人權問題是『存在,但不值得這麼大張旗鼓的強調』,而對我來說,我覺得主流媒體對人權的關注還遠遠不夠。」

在這種環境下,留學生一方面渴望擺脱被人權、環境問題綁架的中國敘事,又無法徹底信任來自官方的民族主義敘事;很長一段時間內,敘事的塑造還會在對中國的無限貶低和對中國的無限歌頌之間來回波動。畢竟將一個集體經驗通過語言帶入一個新的、沒有人體驗過這些經驗的環境,本身就是一個巨大的課題。

楊舒平在演講中提到了自己參與構建這種敘事的願望。她在提到一個她參與的關於警察暴力的戲劇時說,「這部劇作是我在政治敘事上的第一次體驗,它給觀眾帶來辯證化的思考…我一直有熱切的想要講述這類故事的願望。但是我以前一直深信只有當權者才有敘事權利,只有當權者才能定義真相。」

編輯推薦

讀者評論 43

會員專屬評論功能升級中,稍後上線。加入會員可閱讀全站內容,享受更多會員福利。
  1. @竹间 作为一个父母在国内有不低地位的昆明人,她难道在出国前就一直待在昆明吗?这种设想更加不符合内地人的认知吧,估计半个中国都去过了。更不用说以她是昆明人来指责她的动机有多么荒谬了。无论一个人她来自哪里,什么家庭,做过什么,都有表达的自由,她表达的时候,讲真话就是最大的良善。所以我们与其去猜测不可验证的动机,为什么不更关注讲话的内容本身呢?

  2. @竹间,她是体制的受益者,却反过来批评体制,这不是更令人佩服?
    相反,我看得出你是一个言行一致的人:国富令你家强,受益的你告诉别人“享受了福利就别讲坏话”,然后默默接受翻墙才能访问端传媒这个事实。
    对了,“享受了福利就别讲坏话”,这听起来,像不像受贿?

  3. 虽然是两年前的文章,但还是想评论一下。大陆的愤怒并不仅仅是这个女孩歌颂了美国的空气,大陆的愤怒在于她出于某些你很难美化的动机而去撒谎。第一,她是昆明人,昆明根本不是一个不戴口罩就生病的城市,昆明的空气质量可以自己去了解一下,你如果来自河北等污染严重的城市说这个话,我想那些网民抨击的底气也不会那么充足。第二是文中完全没有提到的一个细节,这个女孩的家庭背景被扒出来的行为虽然不对,但是拔出来的信息本身很微妙,这女孩的父母我没记错的话是公务员,而且职务不低那种。留学在中国大陆普遍而言还是一个奢侈品,这个女孩除非是勤工俭学的,否则实际上她也是一个中国体制内家庭的受益者。她既没有遭到雾霾的侵袭,也没有遭到政权的打压,但依然要到美国去发表凭空捏造的“我被美国的空气拯救了”的言论,满足美国人的想象,讨好他们的情绪。这对国内众多既不在体制内享受福利,也没有生活在昆明这种空气质量里的网友来说是难以忍受的。人权斗士要么真的为了他人以臂挡车,要么真的自己受苦受难,这个女孩哪儿都不占,事实上更近似于两头便宜都想要的精致利己主义,当她通过中国的资源跳到美国后,就为了美国的资源而出卖中国。这种行为给大陆人的感受,会混杂着嫉妒和愤怒两种情绪,别人终其一生未必能达到的,你身为体制内家庭的子女不但轻松达到,还要放下筷子骂娘,这招恨程度可想而知了。

  4. 忽視房間內的大象,中文可用“顧左右而言他”。本來演講的用意是在勸勉馬里蘭同儕珍惜自由,並鼓勵大家履行公民義務,然而這個具體敘事的語境因演講者的身分問題得到了一定的污染,進而產生了對中國人的刺激,故而屬於“外部敘事被引述後的迴避重點”,因而這裡用英文諺語確實更符合語境。
    中國人的言論勇氣確實不斷增強,這個是好事。討論本來是件值得鼓勵的事,但問題在於中國因言定罪的事件頻發,公共領域與私人領域界線沒有明確保護,因此我們應該對這類帶著明顯民族主義及情緒的討論應該高度警惕,以防自己成為一個施害者。

  5. 國家層面的事就是政治,一個小女孩為什麼要當畜生。你生活不了呼吸困難,中國養活全球18%的人口。USA放個屁都是香的,連最基本的道德都沒有,在USA怎麼活出優越感?

  6. 国内民众反应冷淡吧,小女孩一些值得评论的发言而矣。有心人往左往右扩大罢了。说这小女孩是受害者,言论自己负责,说了不让人评论吗?只不过评论者或左或右或对或错….或没有这么多或:)

  7. @JeffHsu, 不同人有不同的语言环境,长期生活在海外的人中文收到海外影响很难避免,久而久之没有旁人指出很难分辨。谢谢指正 – 原作者

  8. @auc
    六四那帮人、五四那帮人,那得佩服,没得说,要不怎么是爱国运动呢?包括近年被捕的这些律师也好,从事政治活动的也好,那我就是觉得他们是好样的。
    可是杨小姐……我咋把她跟他们联系不起来呢?

  9. @auc
    我与国家的关系、我与“家”的关系并非顾客与商家、用户与产品的关系。屈原当初如果把自己与楚国的关系定义得那么简单干脆,又何必去自投什么汨罗?这不是扣顶民族劣根性的帽子就能完事儿的啊……

  10. 又番炒個topic, incompetent little press.

  11. 有空看看白鹿原多好,这么个破事天天盯着给人家造成二次伤害有啥意思!

  12. 阴阳怪气说话的那几位,端媒体在大陆的苹果商店下不到,你们怎么用上的?

  13. 让人真正感到寒心的是,这次各路媒体与小粉红对杨本人大肆批判与侮辱,不是因为她讲了事实,而是因为她作为一个中国人讲了事实。

  14. elephant in the room。視而不見。這個顯而易見卻被刻意忽略的既存事實

  15. “房间里的大象”用在这里十分恰当,很难找到相对应的中文说法

  16. 港台人又开始喷中国了

  17. 回复 BH 呵呵,赶快移民吧

  18. 真心希望杨同学能吸取教训,以后再也不要踏上中国的的土地,因为这片土地上的罪恶,远远比你想象的要黑暗得多,这次的事件不过是冰山一角啊

  19. 翻墙来的不少

  20. 谈笑风生皆乳滑。

  21. 太浮誇,太忘本。
    話說寫中文文章要用英文俚語,然後還要解釋,會不會有點太做作了呢?

  22. 他們什麼都不是

  23. 坦克碾碎的是学生还是为了一己私欲的人啊

  24. 到了这里,大家就不要无视房间里的大象了吧。这件事情到底触及到了什么是十分显而易见的,民主自由在墙内不可提,在这就应该成为讨论的重点才对吧。

  25. 有些人總以爲自我感覺良好,就是沒生病。

  26. @auc,她做的和站在坦克前不是一回事,认清真实,有勇气去身体力行是一回事,看不清自己的欲望和emotion,用煽情和感动来rationalize是年轻做的傻事,我并没有批判她的意思,她值得同情,我们的state repression 和authoritarian institutions 才是值得批判的 。

  27. @张子野
    引用自联合国的官网
    超过80%的欧洲人正暴露在高于2005年世卫组织空气质量准则规定的颗粒物值,这使得欧洲民众的平均寿命缩短了8.6个月。最新研究表明,足以引发死亡的PM2.5值数比当前《空气质量准则》规定的 PM_2.5 10 µg/m^3 年平均要低,因此,世卫组织的报告建议,在2015年之前修改《空气质量准则》中颗粒物值的相关条目。报告同时建议欧盟修改相关法律,因为当前欧盟空气质量标准指令对 PM_2.5 的限值是《空气质量准则》建议值的两倍。
    http://www.un.org/zh/sustainability/airpollution/effectsofpm.shtml
    2014年5月,世界卫生组织发布了“城市空气质量数据库”更新版,涵盖了91个国家的1619个城市的空气中细颗粒物(PM2.5)和1528个城市可吸入颗粒物(PM10)的年平均值,包括兰州、乌鲁木齐、西安、西宁、北京在内的112个中国城市向数据库提供了资料。
    2014年
    PM_10 昆明 72 µg/m^3 全球排名 1279
    PM_2.5 昆明 33 µg/m^3 全球排名 1314
    http://www.un.org/zh/sustainability/airpollution/china.shtml
    相应美国全国的年平均为
    PM_10 20 µg/m^3
    PM_2.5 12 µg/m^3
    http://www.un.org/zh/sustainability/airpollution/maps.shtml
    所以有点好奇昆明的空气质量能在国际上排上号的结论从何而来
    (以及跪求端支持LaTeX)

  28. 什么叫在雾霾中心口罩并非必不可少?
    什么叫国内并没有不带口罩就生病?
    什么叫家丑不可外扬?
    什么叫年轻做的傻事?
    这些发言看得真叫人几乎哭出来。我自知并非聪明,但要我赞同荒诞不经的第一句和毫无事实根据的第二句真的是宁可自投汨罗。第三句完全就是民族劣根性,至于第四句,这句还真难以驳斥,毕竟上一批做傻事的年轻人被坦克碾碎了。
    我是很难以理解是抱有什么样的心态才能讲出这种话。就像我难以理解总是为商家讲话的顾客,总是为产品讲话的用户。毕竟商家自有店员,产品自有导购。而一个顾客一个用户不以自身利益,甚至不以顾客和用户利益为重,甚至不惜为了商家和产品去攻击其他顾客和用户,这需要怎样的大无私精神啊?

  29. 对其余的内容不发表意见,只针对她个人成长在昆明,却睁眼说瞎话昆明的空气质量差,昆明在国际上也是排的上号的。

  30. 在国内当然有不戴口罩就生病的情况,我就经历过。一些有过敏的人每年春天花粉柳絮飘飞的时候也会经历。“五个口罩”的语境是她在美国的机场,准备掏出自己携带的五个口罩中的一个戴上,却发现不用戴,因为那里空气好,这处描写和中国无关。

  31. 看來有些外賓還是不懂中共的可怕

  32. 她說的我也不大認同,我是台灣人。反正就是家醜不外揚,何必去暴露自家醜事。但是還要勞動官方傳媒,這就讓人不寒而慄了。看起來,只要說的話不合國內的意見,將來連國內工作都找不到了。

  33. 简单:各打五十大板。留学生里面的“二鬼子”确实气人。中国的媒体也会带节奏。千年帝国,不乏其例。二鬼子多;带路店家也不少。

  34. 搞不懂這事跟一般網路肉搜、掐戰有什麼差?居然來勞動外交部的說明?

  35. 吃不上飯是真的,混到現在也沒出過國。也並沒有代表國家的意思,我連我們這棟樓都代表不了。但是,我說的重點是,在國內並沒有不帶口罩就生病的情況(因為昆明明顯不是霧霾很嚴重的地方)那又何必抹黑呢,就算以後不準備回國,但是畢竟也在國內生活過一段不短的時間,所謂君子交絕不出惡聲,何必要說中國的壞話呢。而且還不怎麽切合實際。有時候也會想想,感覺中美兩國語言語氣大不相同,比如美式英語總是略顯誇張,所以,這個女生纔會有什麼5個口罩這樣的誇張說法。但是留學生畢竟也是中國的臉面,也已經是一名成年人,在這麽大的公眾場合做演講,牽扯到一個國家,尤其是這個國家是你的祖國的時候,總是要切合實際比較好。

  36. 墙内确实言论管制是很严重的。“我不赞成你的观点,但是我维护你说话的权利”这种自由确实在网络暴力下几乎消失了,现在的网络动不动就战队,非黑即白。媒体引导舆论,默许媒体引导的是谁不言而喻,恶意的揣测一下,中央这背后有没有文化的管制,这样下去文革又会不会再次出现?

  37. 演讲本身,我实在不知道哪一句话不对了,要说不对,那就是和中共目前的意识形态导向不符,而小粉红俨然把自己当做了赵家人,自觉的维护起了中共的意识形态叙事,再加上五毛的刻意煽动,才有此事,这件事的后果,就是以后在美国发言的中国留学生,要开始自我审查,再不敢发表于中共意识形态叙事向左的言论,不然就等着国内和海外的红卫兵的网络批斗吧

  38. 这次事情在我看来完全是环球时报和观察者网这两个超级五毛网煽动的,当然,有些留学生也是身体出了墙,思想还在墙内

  39. 前些日子回北京,刚到的前几天感觉整个人处在一种平静的幸福里,离开熟悉的环境到新的完全陌生同时有数不清喜欢的食物,建筑,人,的新经历,我猜和她刚到美国时可能差不多,和日常乏味的生活对比,的确可能说出肉麻的话,她还很年轻,做点傻事没什么大不了的。

  40. 你自己还吃不上饭的时候就骂起别人吃相难看了?你有什么权利代表国家职责别人

  41. 主要是迎合的吃相太難看。大天朝絕對是問題重重,所謂人權、民主、自由,多了去了,有時候靜下心來想想,並不感覺到活的未來會多有希望。作為一個在霧霾中心附近的生活的小老百姓,口罩並非必不可少。那麽又何必非得添油加醋誇張的說祖國的壞話呢?人確實是不要太忘本的好。

  42. 恭喜,又一位被人格毀滅的好青年,中共大概以為網路上所有言論刪除之後一切可以當沒事。

  43. 社交媒体加民族主义 真是一对天作之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