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格鬥(MMA)拳手徐曉東打敗太極拳師魏雷,迅速成為中國以至海外華人社會及媒體茶餘飯後的話題。這場約架的勝負成為引爆點,火花射向整個中國武術界。徐曉東挑戰,並指國內許多傳統武術人士(甚至是官方武協)「造假」,敗壞武術。反過來,大量武林中人向他約架,意圖教訓這位「狂人」。網上除了有人高呼要捍衛中國武術外,也有很多人在質問,傳統中國武術是否已爛透,變成一場又一場的騙局,甚至有人把帳算在中國政治及體制頭上。我在網上看過有人極端地說,中國武術是千年騙局。事件的最近發展亦很有中國特色,似乎是往政治方向飄移過去,傳聞徐被武術協會以至更多更大的官方勢力封殺,不只記者會開不成,無法出行台灣,連在網絡上也消聲匿跡。
我對整件事感到有興趣的原因,倒不是官方機構的赤裸封殺,這在中國已屬常態。有人要挑戰傳統武術的實戰力亦非新鮮事,中國功夫常被嘲為「花架子」,是芸芸「國產假貨」之一,但有趣的是,反過來追尋「真功夫」的還大有人在。這件事有意思的是,國人似乎對武術仍然很有興趣,很有想像力,口誅筆伐兼身體力行,高舉或鞭韃這個「中國傳統」。回頭看事件本身,本來是芝麻綠豆,算不上聞名的太極拳師輸了,竟迅速代表了「傳統國術」的失敗,引為國恥;那些對徐曉東盛氣看不過眼的人,也一下子竟忘記了他也是地道的中國人(或許有人覺得他成了「文化漢奸」),恍如把他等同那些香港人戲稱為「打鬼佬」電影中耀武揚威的「西洋大力士」或「西洋拳手」(例如《霍元甲》與《葉問》系列)。在網絡及媒體狂躁之中,我讀到的是一種國族文化的焦慮感,許多人都在問:中國有真功夫能敵得過西方及現代的格鬥嗎?
歷史悠久的「現代/西洋」想像
這個問題的背後,是一種歷史悠久的「現代/西洋」想像,國族主義焦慮感,即使今天不是面對列強環伺,只是全球流行的綜合格鬥,依舊未改。清末民初,中國武術帶着複雜的地方傳統,進入西方強國文攻武嚇,不少民眾與媒體把強國慾望投射在武人身上。坊間開始流傳了許多真假難分的故事,述說中國武術宗師如何決戰及打敗西洋大力士。最家傳戶曉的當然是霍元甲;遠至民國初年,當時的上海民眾、報章及小說家已喜歡渲染霍元甲與西洋力士比武的故事,又傳聞日本人害死他(有人考證過全非事實)。這一堆虛構多於真實的故事,成為倪匡先生1970年代初編撰《精武門》劇本的材料,虛構霍的徒弟「陳真」,成就香港功夫國族主義的經典文本。筆者小時候身體潺弱,父親把我送到一名跌打醫師林師傅處習武強身(也許亦因為功夫熱),拜龍形拳門下;套路我早已忘記得一乾二淨,但師傅跟我說過龍形宗師、東江三虎之一林耀桂的故事,我還印象深刻,當中便有打敗西洋大力士的情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