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96年3月,台灣首次直選總統,中國大陸試射導彈試圖阻嚇,美國派出兩個航空母艦戰鬥群到台海,最終解放軍偃旗息鼓,李登輝也當選總統。這是中國近代吃下航空母艦苦頭最重的一次。21年後的4月,中國首艘國產航空母艦下水,不同於收購後改裝的遼寧號,001A 型航母的意義在於中國踏入可持續的航母世代。可是與大陸群眾的雀躍對比,美國評論大撥冷水。說到底,中國的兩艘航母跟美國相比,究竟怎麼樣?
這個問題表面上很簡單。如果比併大小、艦載機數目、機種、作戰效能,001A 全不如美國。001A 及遼寧號的滑跳甲板,限制了飛機的最大起飛重量,只能在燃油和載彈量上取捨,普遍做法是滿載彈藥,起飛後由僚機空中加油,但代價是調動戰機作加油機,進一步減低捉襟見肘的戰力。相反,美國航母擁有蒸汽彈射器,福特級更使用電磁彈射,戰機的彈、油不受限制。而滑跳甲板更致命的限制是無法使用定翼預警機,只能搭載預警直升機,可是在雷達效能大減下,變相令艦隊少了一對耳目。美國《國家利益》雜誌有文章討論「中國航母是終極武器還是紙老虎」,得出的結論仍需數十年時間追上美國。
不過以單純的二元對比,卻未免過度簡化。1996年那次台海危機中,中國吃過美軍兩艘航母苦頭後,近年專注發展反介入/區域拒止(Anti Access/Area Denial,簡稱A2/AD)策略,紙上談兵來說是由東風 21-D 反艦彈道導彈負責對付航母、號稱可對付隱形戰機的 S-400 防空導彈在沿岸劃出400公里的防空圈(註一)、長航程的殲20隱形戰機攜帶遠程空對空導彈(網傳照片推測)對付後方預警機及加油機,減低對方武力投射範圍,擴展自身主場優勢,理論上有一定阻嚇力。在A2/AD戰略下,作為兵力投射工具的航母效益並不大。再大膽推論下去,若中國航母的假想敵不是美國航母,兩者比較便毫無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