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眾傳媒寒冬瀰漫。繼亞洲電視於去年4月倒閉之後,香港一大收費電視頻道——有線電視最近亦面臨生死危機,其母公司九倉(0004)於2017年3月宣布停止向有線電視注資,意味着有線電視可能被迫「熄燈」。
4月18日,轉機似乎出現,經營有線電視的有線寬頻通訊(1097)於開市前申請停牌,待發內幕消息公告,有傳新投資者洽購有望。臨近中午,有線寬頻主席吳天海向員工發出內部通知指,「公司已經踏出重要的一小步,以繼續收費、免費電視和寬頻服務」。
然而,有線電視的經營狀況依然讓人擔憂。這家有23年歷史的電視台過去9年持續虧損,虧損總額高達16.5億港元,而有線寬頻集團目前總負債已達4.84億港元,即使融資有望,未來如何突破收入困境,仍是一大疑問。
曾在有線電視(以下簡稱有線)工作14年的馬啟仁對端傳媒憶述,有線有過一段頗長的風光日子:自1995年至2007年,有線電視憑藉英超等體育賽事的獨家播映權,一度贏得用戶和收入的持續增長。
當時不少香港市民都把有線與英超畫上等號,這家收費電視台一度確立了以體育賽事轉播權吸引用戶和廣告的商業模式。在最頂峰的2006年,電視台營業額高達18.95億港元,風光無量,並滋養了與體育賽事相關的許多專業人士。
然而,這種商業模式後來為何失效?有線的財政困局從何時出現?在今天的香港,究竟怎樣才能養活一家電視台?
得英超,得天下
世界級體育賽事的獨家播映權向來是電視傳媒必爭之地,這類賽事包括英格蘭超級聯賽(英超)、西班牙甲組聯賽(西甲)、德國甲組聯賽(德甲)、意大利甲組足球聯賽(意甲)等,其中以英超最受歡迎。
過去多年,有線及 Now TV 都曾多次出手高價競投英超的香港獨家播映權,播映權價格一路水漲船高,到了2015年,網絡電視樂視也加入戰場,以47億港元天價成功搶奪英超播映權。
「業界一直說,『得英超,得天下』。」馬啟仁說,這句話一度成真。
有線於1993年10月31日啟播,啟播前馬啟仁已加入電視台,起初擔任體育組資料搜集員,後來成為香港著名足球評述員,他介紹說,有線第一個買下的球賽播映權是德甲,原因很簡單︰版權費較便宜,當時也沒人買。
「收費電視需要很大量的節目留住客戶,而足球賽事基本上是一個又一個兩小時的節目,非常適合,好像連續劇一樣有追看性,球迷覺得有趣。」馬啟仁說。
1995年夏季,有線播映美洲國家盃,這可謂有線的第一場「大騷」,邀請了時任香港立法局議員詹培忠做節目嘉賓,詹培忠還自掏荷包五千港元設立獎金,讓觀眾競猜賽事總入球。之後,不少球迷開始為收看球賽而付費成為有線客戶。
「有線嚐到甜頭,於是更積極購入球賽播映權。」馬啟仁說,在1995/96的球季,有線先購入英格蘭足總盃,再買入被媒體稱為「四大聯賽」的英超、意甲、德甲、西甲,1996年又買下歐洲國家盃。
「1996年是最關鍵的一年,有線宣布播放歐洲國家盃全部賽事,那是前所未有的,以往其他電視台只會播部分賽事。」馬啟仁說,當時這個消息轟動香港:「球迷都高呼『正啊!』,有線可說是改變了香港人看球賽的習慣。」
同年8月,碧咸(David Beckham)在英超揭幕賽中場笠射入網,該入球被選為英超最佳入球之一,碧咸自此一舉成名,這是碧咸人生的轉捩點,也為有線帶來效益。
英超大熱,有線乘勢崛起,英超自此成為有線的皇牌節目。馬啟仁記得,當時有線大力投入資源製作英超節目,不惜花費資金,派香港足球評述員到當地採訪,又或拍攝場外花絮,同時亦開設球迷會等。
翻查有線寬頻的年報,有線電視獨家播放英超期間,客戶數目由1995年的15.6萬,增至2006年的78.6萬,升幅逾403%﹔而電視業務的營業額也從1999年的13.08億港元,升至2006年的18.95億港元,升幅達45%。
收入增長之餘,有線也帶動了足球評述業的發展。在1996年至2003年間,有線曾舉辦過三屆足球評述員訓練班。「當時有線播越來越多球賽,很多人(足球評述員)願意跳槽,但還是不夠,於是有線自行培訓。」馬啟仁說。
失英超,失天下?
不過,有線經歷長達十年的黃金期後,很快遭遇強勁對手。2007年,成立僅僅四年的Now TV 宣布投得未來三季的英超獨家播映權,市傳共花了15.6億港元,比起市傳有線奪取過去三季的英超獨家播映權的5億港元,高出逾3倍。
「有線被 Now 搶去英超播映權後,衝擊很大,可說是內憂外患。外患客人因為沒有英超看,而取消訂購﹔內憂是,那我們(有線)播什麼?怎樣留住客戶?」馬啟仁唏噓感慨。
三年過後,有線大手筆一舉奪回2010/11起的三季英超播映權,市傳花了逾10億港元,然而,英超帶來的真正效益卻並不明顯。
翻查有線寬頻的年報,自2007年開始,有線電視業務的營業額已經出現大幅下跌,由2006年的18.95億港元,跌至2007年的15.95億港元,跌幅達15.8%;若單看有線寬頻集團年度盈利,從2006年已經開始下跌,2005年盈利錄得5.82億港元,而到了2006和2007年,盈利分別跌到1.81及1.83億港元。
年報分析認為,英超、2006年世界盃等賽事播放成本高昂,給利潤帶來壓力。自
2008年開始,有線寬頻集團甚至開始錄得虧損,即使後來有線高價購回英超,虧損情況也沒有改善,一直持續虧損至2016年。
曾在有線擔任足球評述員12年的何柏霖對端傳媒表示,令有線元氣大傷的是有線未能在適當時間取得免費電視牌。2007年8月,有線取得2012年倫敦奧運香港獨家播映權,並在2009年7月向香港政府申請免費電視牌照,不過香港政府卻遲遲未有批准申請。然而,奧委會規定至少200小時的奧運節目需於免費電視台播出,有線被迫與其他電視台聯播,因而失去原本因獨家直播而獲得的廣告費。
「那次令有線元氣大傷,亦是令有線要節流的最大原因。」何柏霖說。為了控制成本,2010年後,有線開始慢慢減省節目製作成本,節目質素也有所下降。
「觀眾在那個時候已不能接受標清,試想像在60吋的電視上,畫面會很模糊的。作為付費電視的觀眾,付得起錢,但畫面質素卻比上網看更差,很難留住舊客。」何柏霖說。
何柏霖進一步指出,隨着互聯網發達,觀眾可上網以非法渠道免費看足球賽事,若網絡的免費內容比收費電視的畫質更清晰,實在難以競爭。「同事對內容及製作要求仍然維持一貫熱誠,只是高清平台硬件所限。我後來才知道,原來電視台營運一條高清頻道,需要額外成本,相信這是有線把部分球賽以標清播放的原因。」
另一方面,基於球賽是從外國購入,原本只有英文解說,但有線當時竟容許部分球賽只以英文播放,不作任何中文翻譯,而部分球賽節目,亦由兩名評述員減至一名。
從2011年開始,有線的訂戶人數已經開始下跌。2012年開始,有線再一次被 Now TV 搶去英超播映權,並開始停止購入新的足球賽事,訂戶人數和營業額都開始直線下降。
自2013年至2016年,有線的訂戶人數由106萬跌至90.9萬,跌幅達14.2%,而營業額亦由15.46億港元減至10.43億港元,減少逾32.5%。
但即便同期取得英超播映權的 Now TV,情況也並不樂觀,營業額亦由2013年的32.31億港元,下跌至2016年的29億港元,跌幅達10.2%。「得英超,得天下」之模式,恐怕已不再是未來收費電視的致勝之道。
收費電視,未來怎樣生存?
有線在失去英超後,直播的足球賽事亦不斷減少,四大聯賽只餘德甲,以及日本甲組職業足球聯賽和澳洲職業聯賽,其後有線轉而購入網球、籃球、排球等其他體育項目。不過,這些都未能為有線電視帶來起色,有線繼續虧蝕。
一度成功搶奪英超播映權的 Now TV 營業額同時也不斷下降。2015年9月22日,樂視
宣布以市傳47億港元的天價奪得2016/17起三季英超播映權,三天之後,Now TV 隨即宣布與樂視簽訂獨家協議,成為香港唯一獲授權全數直播的電視台,開展合作關係。
樹仁大學新聞與傳播學系助理教授梁啟業對端傳媒表示,聯合投取版權是大勢所趨︰「香港只有700多萬人,市傳有線及 Now 曾用上逾十億港元、樂視用上47億元奪取播映權,根本不划算。未來所有電視台應合作投取播映權,令所有電視台都能播,才能共存。」
「共同獲得播放權,各電視台可在節目質素上作出競爭,這亦對觀眾有利。」梁啟業說。
此外,梁啟業認為協助開放內地市場、開放電視政治廣告、主動投放政府政策宣傳費用於電視台播出,這都是政府可以協助業界長遠發展健康營商生存空間的方法。
不過,整體而言,有線電視靠用戶訂閱付費的模式是否可以生存,也是一大疑問。近年,全球影視大勢所趨的收費網路電視 OTT(Over-The-Top),在香港迅速發展,包括美國起家的 Netflix、來自大陸的樂視、電訊盈科(0008)旗下的 Viu TV等,這些內容生產商讓觀眾透過安裝播放盒子或相關程式,收看串流直播及自選點播影視內容。
OTT 大多採取以大量免費內容吸引用戶,再以部分內容吸引付費的商業模式。2017年1月,電視廣播(0511,TVB)也向政府交回收費電視牌照,改為力推 OTT 平台 myTV SUPER。TVB表示,myTV SUPER於2016年3月推出後的一年間,累計用戶總數逾300萬名。
對於收費電視的未來發展,馬啟仁認為︰「收費電視在過去十多二十年,只專注爭奪版權,爭奪完有幾年好的日子過。我覺得是浪費了幾年時間,所以未來不論什麼電視台,要繼續生存,我覺得出路是要提升自家節目的獨特性。」
2007年夏天,因為希望擔任北京奧運的評述員,馬啟仁離開了有線,轉去轉播北京奧運的無綫電視台,其後亦去過nowTV為足球賽事做評述。他目前自組公司,製作體育節目,供應給電視台。
2013年,何柏霖與另外三、四位足球評述員,都由有線的合約員工轉為自由評述員。「同事間開始感覺到有線不會再投資那麼多在足球上,對足球評述員的需求下降了。」
對於有線電視,馬啟仁和何柏霖都希望有線能重整旗鼓,提高節目質量,找到新定位。「我是在有線長大的,看着有線之前那樣,真的很心酸。」何柏霖說。
這就是香港人自認為腦子轉得快的結局?在大陸,所有的有線電視都是收月租的,人家在節目源和服務上為什麼可以做到盈利?同時還要面對互聯網的競爭?這說明什麼?坦白說,我已經沒有看香港有線電視台很長時間了,TVB起碼有5年沒用看過
2007年夏天,因為希望擔任北京奧運的評述員,馬啟仁離開了有線,轉去獨家轉播北京奧運的無綫電視台
08京奧,是無綫與亞視共同投得轉播權,並非無綫獨家,請更正
謝謝讀者指正,已修改。
很久沒看電視了,網路對我來說更方便也更習慣。
以前看电视基本就是看英超或者体育赛事,现在都在网络看了。我想很多人都会认为电视的衰落不可避免
已經很多年不看電視了。
"圖為旺角一間酒吧正轉播英超賽事。"重複了~
謝謝讀者指正,已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