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國際媒體都在關注俄羅斯的大規模反貪抗議之際,與俄羅斯接壤的內陸國家白俄羅斯( Belarus ),也恰巧爆發了一連串至今已為時近兩個月的反政府示威;一時之間,求變呼聲於兩個鄰國迴響。這一連串示威,是掌權廿二年、被外媒冠以「歐洲最後獨裁者」的白俄羅斯總統盧卡申科( Alexander Lukashenko ),繼2011年總統大選引發的一連串爭取民主的示威後,再次面對來自民間抗爭力量的挑戰。
走上街頭的人群中,不乏對經濟前景與威權統治心存不滿的白俄青年。缺乏戰略資源與地緣優勢的小國如白俄,是否註定遭殃?白俄既在歐盟和俄羅斯的角力之間如走鋼線般掙扎求存,近年又恰逢中國朝中亞與東歐拓展版圖的「一帶一路」戰略時機。中國投資能否刺激白俄本地就業與建設,走出經濟困局?還是只是盧卡申科為求繼續執政一廂情願的「救命草」?
三月廿五日是白俄的「自由日」,原意是紀念在一戰結束前夕,白俄羅斯從德國的統治下獨立、成立「白俄羅斯人民共和國」的歷史。跟往年不同的是,今年的「自由日」有大批青年以及失業工人聚集在首都明斯克(Minsk)的中央廣場,抗議盧卡申科向失業人士徵稅的行政命令,要求他下台的呼聲此起彼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