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特朗普來了

習近平、特朗普在佛州莊園散步,會談什麼心事?

端傳媒聽取各路專家,提前知道習近平與特朗普,會產生怎樣的化學反應?

端傳媒記者 馮兆音 發自華盛頓

刊登於 2017-04-03

#特朗普來了#特朗普#美國

特朗普的私人莊園、人稱「冬季白宮」的海湖莊園(Mar-a-Lago)。
特朗普的私人莊園、人稱「冬季白宮」的海湖莊園(Mar-a-Lago)。

初春的佛羅里達州棕櫚灘,天氣通常晴朗涼爽,放眼望去都是海灘度假勝地明信片上的標準景色,宛如人間天堂。特朗普的私人莊園、人稱「冬季白宮」的海湖莊園(Mar-a-Lago,又譯馬拉阿歌俱樂部)就坐落在這裏,佔地八萬平方米,包括126個房間。海風温潤,吹拂着岸邊錯落的棕櫚樹,也吹起莊園旗杆上的美國國旗。多年前,因為旗杆高度和國旗大小超過了當地規定,特朗普曾與政府對簿公堂,最終庭外和解。

根據當地媒體報導,莊園別墅四周是修整平齊的草地,兩道相距十幾米的灌木叢將莊園與公路間隔開,保證了主人的隱私。主樓是一座紅棕色屋頂、淺粉色牆體的歐式別墅,在塔樓上可將海景一覽無遺。

幾天後,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也許也會在此登高望遠,中美關係能否「更上一層樓」,仍未有答案。

預計習近平將在4月6日與特朗普在此共進晚餐。7日上午兩人在園中比肩散步。此次訪美,習近平只到訪佛州一站,停留一天半,沒有公開活動。

莊園外交

這種中美元首私人會晤的模式,延續了2013年6月習近平首次以國家主席身份訪美、與奧巴馬在加州安納伯格不戴領帶的「莊園會晤」,最早可追溯到2002年江澤民到訪小布什在德州的私人農場,江成功利用外訪表現為國內政治角力爭取更多籌碼。如今,習近平也希望在十九大前,顯示他有能力處理好中美關係,藉此穩固政治權力。

2013年6月習近平首次以國家主席身份訪美、與奧巴馬在加州安納伯格不戴領帶於莊園會晤。
2013年6月習近平首次以國家主席身份訪美、與奧巴馬在加州安納伯格不戴領帶於莊園會晤。

「習特會」談什麼?普遍認為,北韓將是會議的重中之重,其次是經貿、南海問題。白宮發言人斯派塞(Sean Spicer)較早前也將這三大議題列為美方的談判目標。他說,會面是特朗普與習近平建立個人關係的機會,「他(特朗普)與習主席通了幾次話,但是我們有重大問題,從南海,到貿易,到北韓。」

美國智庫CSIS的資深研究員葛來儀(Bonnie Glaser)預測,習近平可能以台灣問題開題,讓特朗普重申堅持「一中政策」的立場,還會「教育」他關於中國的知識。據說,習近平與奧巴馬「瀛台夜話」時就大談中國近代歷史。

就美方來說,私人會晤的模式十分重要,特別是面對習近平這樣大權在握的外國領導人。「美方希望最大化跟他面對面相處的時間。」活躍在美國政策界超過30年的葛來儀告訴端傳媒。奧巴馬執政時就發現,「安納伯格陽光之鄉模式」(Sunnylands model)十分有效,特朗普政府似乎也有意延續這一策略。葛來儀指,沒有跡象表明中美曾討論安排習近平在此程到訪白宮,雙方都希望此次會見是非正式的。

如果習到訪白宮,中美會面臨發表聯合聲明的壓力。「坦白說,就美方而言,目前沒有發表聯合聲明的意願。」她說。

美國總統的「莊園外交」是持續已久的傳統,也並不僅限於用來接待中國元首。總統的避暑勝地戴維營常作為外交舞台,艾森豪威爾總統就曾在此接待蘇聯領導人赫魯曉夫,約翰遜總統則在自家農場接待西德總理阿登納。小布什尤其善用莊園外交,他多次在家族的德州農場接待澳大利亞、意大利、日本等外國元首,還曾在美俄關係緊張時,於父親老布什的緬因州莊園裏宴請普京,共乘遊艇釣魚,大啖龍蝦。

「訪問白宮也有風險,為何不享受特殊待遇(到私人山莊做客)呢?」 CSIS中國研究中心主任、在美國情報和外交界有20年經驗的張克斯(Christopher Johnson)對端傳媒說。訪問華盛頓需要更周全的準備,倉促下難安排。而且,如果正式訪問白宮而中美再在近期產生摩擦,將為中方帶來負面效應。何況習近平在2015年9月國事訪問時已踏足白宮,體驗過最高規格官方訪問待遇。

到訪美國前,習近平將先赴芬蘭作國事訪問。張克斯對端傳媒說,這樣「製造外訪」再「順道」訪美的模式,也與安納伯格莊園會晤類似。當年,習近平也是先赴特立尼達和多巴哥、哥斯達黎加、墨西哥進行國事訪問,再到美國。

特朗普上任才兩個多月,中美就安排元首會面,這在中美關係史上是十分罕見的。先例只有美國前總統老布什1989年上任一個月後訪華,以及2009年奧巴馬上任兩個多月後,乘倫敦G20峰會之便,與中國前國家主席胡錦濤會面。

親密有限

雖然習近平與特朗普在莊園相聚,力求建立私人關係,住宿安排卻顯示親密有限。習不會住在海湖莊園,將在約15分鐘車程外的歐棕櫚灘度假村( Eau Palm Beach Resort and Spa)過夜。這是中國領導人外訪的一貫做法,曾有參與接待的美方人員透露,相信這是出於防止被竊聽,也能避免處理費用問題。2013年安納伯格會晤時,習近平選擇住在莊園附近的凱悅(Hyatt)酒店;2015年國事訪問時,他也沒有住在美國的國賓館布萊爾宮,而選擇了華盛頓西北區、中國大使館附近的一家萬豪(Marriot)酒店。

日本首相安倍晉三2月訪美時,除了到訪白宮,也到海湖莊園一遊,還免費過夜。白宮發言人斯派塞說,免費住宿是特朗普送給安倍首相的禮物。海湖莊園是會員制的私人莊園,入會費在特朗普當選總統後翻倍,達到20萬美元,另有年費14000美元。

曾與英國前首相卡梅倫喝啤酒、熱愛足球的習近平,與滴酒不沾、愛打高爾夫的特朗普,看似沒有共同語言的兩人,又會在海湖莊園產生怎樣的化學反應?

拆封禮物?

觀察家認為,遠道而來做客的習近平將帶着禮物來。葛來儀分析,十九大召開前,習近平希望中美關係積極與穩定,因此短期內他也許願意滿足特朗普的一些要求,平穩度過2017年,儘管未來兩國關係可能出現摩擦。「習特會」只是習近平在十九大前完善外交履歷的其中一步, 「一帶一路」高峰論壇、金磚峰會將在今年內陸續登場。

特朗普可能也有準備收禮的心態。2月初兩人通電話後,白宮發表聲明稱,在習近平的要求下,特朗普表示同意美方繼續堅持一個中國政策。葛來儀分析,特朗普可能認為自己已經讓利,是時候由北京作出犧牲。

禮物內容很可能涉及北韓。

特朗普政府急迫地希望北京向北韓進一步施壓,中國銀行和公司是北韓通往國際金融市場的主要通道,葛來儀分析,中方可在此施力。但如果美國要求中國切斷北韓的能源供應,她估計答案會是「No」。「中國對北韓的政策沒有發生變化,中國願意向北韓施壓,但底線是那不會造成北韓局勢不穩。」

內藏暗湧

然而,攜禮而來、遵照前例、不入白宮,不代表此次會面就毫無風險。張克斯指出,習近平和特朗普的外交風格迥異,特朗普的商人基因會讓他想要從對方身上獲得什麼,但中國領導人不喜歡被當面施壓。

2017年2月,特朗普抵達棕櫚灘國際機場準備前往馬拉阿歌俱樂部。
2017年2月,特朗普抵達棕櫚灘國際機場準備前往馬拉阿歌俱樂部。

「習特會」前夕,特朗普頻頻出招,先在Twitter上發言,稱這次會談將「非常艱鉅」。「我們不能再有龐大的貿易赤字……以及工作機會流失。」他還簽署兩則貿易行政令,要求全面審查美國貿易赤字、要求對反傾銷和反補貼貿易案件更嚴格地徵收關税, 劍指對美貿易順差最大、經常成為「雙反」調查對象的中國。同時,特朗普又在與美國全國製造業協會成員會面時主動提到習特會,在沒有指明習近平名字的情況下,指期待與中國主席及代表團的會面。

另一方面,薩德反導彈系統(THAAD)如弦上之箭,即將在韓國完成部署,外界觀望特朗普會否為近期被北京猛烈批評的首爾鳴不平,習近平又將如何應對。葛來儀認為,北京正在調整軟化立場,適應新常態。張克斯指出,薩德已是板上釘釘,

「如果中國在薩德系統上向特朗普猛烈施壓,很可能會讓他動怒。」

習近平願意承擔風險、在特朗普執政後不久就安排會面,張克斯分析是因為習有充足自信,也希望摸清特朗普的底細。另一方面,特朗普政府的經貿鷹派人事任命,例如將擔任美國貿易代表的萊特希澤(Robert Emmet Lighthize)和領導白宮國家貿易委員會的納瓦羅(Peter Navarro),讓中方感到緊張,希望與特朗普政府建立互信。

「峰會都是危與機並存的。」美國資深外交官、前駐華大使芮效儉(Stapleton Roy)建議: 「作為外交官,決不能無意識地冒犯對方。」芮效儉雖強調雙方都要避免踏足這一雷區,但聽起來更多是對不按牌理出牌的特朗普的忠告。特朗普上任以來與外國元首的交往,有和諧也有不快,他與安倍上演「高爾夫外交」,一起打球7小時,互贈高爾夫球具和球服;但與德國總理默克爾會見時出現「拒絕握手門」,還曾怒掛澳大利亞總理特恩布爾的電話。

芮效儉指出,特朗普和身邊大多數親密幕僚都沒有豐富的政治、外交經驗,國務院、國防部又仍有許多關鍵職位虛位以待,無法充分研究議題,敲定新政府的具體政策。這次會面中,美國應該與中國確認未來可以合作的大範疇,但不要過早敲定細節。「如果在大點上有共識,會面就能算是成功的。」 參與了中美建交談判全過程的芮效儉說。

3月中旬訪華的美國國務卿蒂勒森(Rex Tillerson)稱,將本着「不衝突不對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贏」的精神,努力與中國探索拓展更多領域合作。雖沒有直接承認中方倡議已久的「新型大國關係」,他已表述了其核心內涵。這一發言引發美方將重新定義中美關係的猜測,注重「面子」的中國尤為期待。

最近被問到習特會是否會產生中美關係新框架,白宮發言人斯派塞卻模糊回應,轉而強調「裏子」。「如果你有任何標籤(的建議),告訴我一聲。我覺得現在我們擔心進展多過於口號。」

中美「面子」與「裏子」的需求錯位,令人玩味。

有豐富政界人脈的葛來儀也認為,那只是蒂勒森的個人解讀,不能代表美國政府的政策轉向。

缺乏互信基礎、行程短暫倉促、美方治理班子未完全到位等原因讓專家看淡習特會成果。有中美關係資深專家指了指媒體攝影機,私底下對記者說:「這不過是photo-op(拍照留念的機會)罷了。」首次「習特會」或許有如擊劍選手對戰前的敬禮,畢恭畢敬,客客氣氣,真正的過招還要留待日後。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端傳媒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