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特首選戰

黃偉豪:林鄭月娥當選,民主發展的雙刃劍

今次的選舉明顯是溫和對強硬,包容對撕裂的治港路線之爭。

刊登於 2017-03-28

#香港特首#2017香港特首選戰#香港

2016年3月26日,林鄭月娥以777票當選行政長官。
2016年3月26日,林鄭月娥以777票當選行政長官。

林鄭月娥,以比梁振英五年前的689票更高的777票,成功當選為下任的香港特首。這埸選舉矚目的地方,絕非只是個別候選人之爭,更是中央對香港管治路線的一種公開表態。香港的特首選舉,是一場名副其實的「小圈子」選舉,只有被中央「欽點」的候選人才可以成功勝出。這次的選舉結果及勝出的票數,意味着中央比五年前更堅定地支持現有的強硬治港路線。

林鄭月娥由宣布参選的一刻開始,雖然她和梁振英的政策未必全然相同,但因作風同樣強硬同,已被稱為「CY 2.0」(即「梁振英2.0」),被視為現屆政府治港路線的延續。相反,另一位同時受關注的候選人曾俊華,則代表另一條治港路線。即使他的政綱有提及23條立法,但整體來說,他和林鄭月娥最大的分別,是立場溫和,主張建立共識及修補撕裂、捍衛香港人眼中的核心價值。值得留意的是,曾俊華及林鄭月娥兩位候選人,在其他方面均十分相似。他們同是現屆政府的問責高官,也是政務官(AO)出身,同是建制派的候選人,同樣取得中央信任,和有相當的工作能力。在政治立場上,他們兩者同樣保守,均沒有承諾會在任內推翻由人大常委會定出的8.31框架,為香港向中央爭取真正的普選。

治港路線之爭

所以,今次的選舉明顯是溫和對強硬,包容對撕裂的治港路線之爭。大部分的民意均走向曾俊華的一面,足以證明不少市民,特別是中產和專業人士,也厭倦了過去五年的分化與撕裂,希望社會能重回正軌,走向共融及和解。可惜,選舉的結果卻剛剛相反,使不少曾的支持者感到沮喪與失落。今次中央不惜在回歸以來,首次在特首選舉中逆民意而行,甘願放棄一個深受市民支持的候選人,而挑選一個不受歡迎及極具爭議的候選人為特首,給港人發放了一個十分清楚的訊息。

由於北京治港的路線已被選定,很難期望香港的撕裂,可以在林鄭月娥領導的政府下得以修補。雖然,她在當選後的演辭中,曾提及修補撕裂是她任內的重要工作,但時光倒流,五年前梁振英當選的一刻,他又何嘗不是說過類似的說話?他指出在選舉過後,再沒有「梁營」和「唐營」之分,而只有一個「香港營」,但在他任內,香港卻出現了自「六七暴動」以來,社會上最大的撕裂,並在2014年發生了「雨傘運動」的大型佔領及抗爭事件。

林鄭月娥在選舉期間的表現,相比當日的梁振英,更傲慢及更不近人情,包括曾拒絕落區或拒收請願信。當一個候選人,在選舉期間,一個理應最需要建立自己民望的時刻,也不願意去改變一下自己的言論及行為,爭取和自己立場不同的人士接受,實在很難相信,她會有動機在得到權力後,當自己已高高在上時,反而會變得更親和。

在林鄭月娥當選後的第二日,警方便逐步通知雨傘運動的發起人,他們會被正式起訴,這是現屆政府給予反對他們的人士的一個明確警告。雖然同日亦有報導指出,在佔領期間於旺角街頭襲擊市民的警司朱經緯,也有可能被起訴,但從之前的七警和曾健超案已看到,這種各打五十大板,而不是鼓勵直接溝通,建立共識和共同價值的方式,對修補不同陣營的互信收效並不顯著。而且,因新政府接收了不少現屆政府的支持者,及它之前種下的種種恩恩怨怨,要達致理想的大和解,定必困難重重。

泛民團結港人移民?

不少泛民人士擔心,曾俊華萬一當選,會對香港的民主發展帶來不少負面影響。由於他本身得到不少溫和民主派人士的支持,他的當選只會令原來已經鬆散的泛民主派內部分裂加劇。他的個人魅力也足以使他當上一個仁慈獨裁者(benevolent dictator),使香港重回有自由無民主的港英殖民地年代的政治神話,在中間共識政治下,減低民間對民主追求的迫切性。

這些憂慮,在林鄭月娥當上特首後,便立即消失。擁有共同的「敵人」,往往是促成團結的強大力量。雖然面對改朝換代,但之前團結泛民的 ABC(Anyone But CY Leung)的口號相信依然適用,只是當中的 C,所代表的已由梁振英,變成了 Carrie Lam(林鄭月娥的英文名)。林鄭月娥出任特首,應有助團結泛民主派。

可是,另一方面,「曾俊華效應」亦為民主運動響起了警號。曾俊華如此受歡迎的原因,是他代表了昔日香港的價值,不少中產及溫和派人士,甚至願意暫時放下對民主的追求,而交換一個可以平穩過活、較人性化及以人為本的香港。所以,很多人認為,在今次選舉中落敗的並非只是曾俊華或胡國興,還有香港,以至是現有既得利益集團以外的絕大多數香港人。在「輸掉香港」的陰霾下,不排除有不少的香港人,會放棄過去積極發聲的追求改革策略,變得心灰意冷,轉至採取消極離開的策略,透過移民等方式遠離香港。失去了這些有能力及對香港有歸屬感的成員,對香港及民主運動而言是一個重大的損失。由此分析,林鄭月娥有可能成為香港民主發展的雙刃劍,最終的影響仍是未知之數。

香港是否仍然能夠再經歷五年的內耗與撕裂,而能保持其國際城市的地位,以及繼續吸引有才華的香港人及來自四方八面的人才,選擇留下來安居樂業,這才是香港現正面對的真正難題,及最使人擔心的地方。

(黃偉豪,中文大學公共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端傳媒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