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報

如果列寧也玩 Facebook:俄羅斯記者為歷史人物建立社交帳戶

1917年是俄羅斯歷史上最好的和最悲慘的時刻。如果當時有社交媒體,俄國沙皇和列寧會發些什麼?

端傳媒記者 紀小城 綜合報導

刊登於 2017-03-27

1917年,俄國爆發「十月革命」,沙皇尼古拉二世(Nicholas II)被推翻並慘遭滅門,列寧(Vladimir Lenin)等人建立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蘇聯,從此對整個世界格局造成深遠影響。

100年後的今天,如何讓沉迷於社交網絡的現代人了解那段關鍵的歷史呢?俄羅斯記者濟加爾(Mikhail Zygar)想到一個好辦法:讓列寧他們也來玩社交媒體。

在這個名為「1917 自由歷史」(1917 Free History)的網站上,將近200個歷史人物各自有一個類似 Facebook 的頁面,這些人既包括尼古拉二世及其家族成員,列寧、托洛茨基(Leon Trotsky)等革命人士,也包括作家納博科夫(Vladimir Nabokov)、芭蕾舞藝術家巴甫洛娃(Anna Pavlova)、詩人阿赫瑪托娃(Anna Akhmatova)等時代名流。

Project1917網站內,列寧的社交媒體帳戶。
1917 自由歷史網站內,列寧的社交媒體帳戶。

他們每個人都會在自己的頁面上不定期發布消息,包括文字、圖片、影片等,所有內容均來自真實人物日記、信件、回憶錄等歷史資料。在網站首頁上,不同人物發布的內容亦如 Facebook 的時間線般排列,通過群體視角呈現出那個時代的風貌。

我們黨應該宣傳瑞士的社會主義轉型。革命是將工人階級從高物價和飢餓的悲慘境地中解脱出來的唯一且最有效的途徑,是徹底消滅軍國主義和戰爭的根本條件。

列寧,1917年2月16日,於瑞士首都蘇黎世

網站的時間線上可以看到,1917年2月16日,在瑞士流放、剛剛寫完《戰爭問題的解決方案》(Proposed Amendments to the Resolution on the War Issue)的列寧發布了一段文字,宣揚革命是結束戰爭、解放工人階級的唯一途徑。

2月17日,尼古拉二世寫了一段簡短的日記,提及姐夫 Sandro(即亞歷山德羅維奇大公,Grand Duke Alexander Mikhailovich)當日上午造訪,並附上一張照片。

同一天,Sandro 也發布了一條訊息,坐標顯示為俄羅斯皇宮,內容則為向尼古拉二世力陳俄羅斯目前的危險處境,並稱政府本身正在促成革命的可能。

2月18日,後來成為革命領袖、當時身在美國的托洛茨基則分享了一段不愉快的租房經歷,並從中思考美國社會存在的問題。

濟加爾:為普及歷史,而非懷舊

俄羅斯社交媒體網站Project1917。
俄羅斯社交媒體網站Project1917。

網站創立者濟加爾不僅是俄羅斯知名記者、作家,也是號稱俄羅斯唯一獨立電視台 TV Rain 的前主編,他新著的《克里姆林宮的手下們》(All the Kremlin's Men)一書,描述了國家決策過程,以及總統普京身邊的權力鬥爭。

對於「1917 自由歷史」網站,濟加爾稱這個創意沒有任何政治動機,主要是為了普及歷史知識,是「將社交媒體作為一種藝術形式而非服務,來革新歷史教學的方法」。同時,這個項目也與學校無關,濟加爾想要「教育」的對象是更廣泛的大眾:「你可以像看電視一樣,每天等着看你的新朋友發生了哪些有意思的事情。」

被問到是否認為有些人會懷念那個時期,濟加爾果斷回答:「這顯然與懷舊無關,因為沒人會懷念100年前發生的事。」濟加爾解釋:「1917年是俄羅斯文化和公民社會的頂峰。是俄羅斯歷史上最好的和最悲慘的時刻。」

1917
1917年3月8日,俄國爆發「二月革命」,沙皇尼古拉二世被迫退位,帝國滅亡。同年11月7日俄國「十月革命」,克倫斯基(Alexander Kerensky)領導的臨時政府被推翻,列寧領導的布爾什維克建立了新政府。

聲音

我們可以想像,如果那時候(1917年)有互聯網,人們都使用社交媒體,會是怎樣的景象?

濟加爾接受採訪時稱

布爾什維克

布爾什維克,在俄語中意為「多數派」,是俄國社會民主工黨中的一個派別。布爾什維克派的領袖人物列寧認為,社會民主工黨應該建立一個以少數「職業革命家」為核心、多數黨員對其絕對服從的組織模式,即所謂民主集中制。遭到了黨內另一派的質疑和反對。1903年在布魯塞爾和倫敦舉行的俄國社會民主工黨第二次代表大會上,布爾什維克派與黨內的另一派孟什維克(意為「少數派」)因意見不合最終分道揚鑣。在《火星報》編輯部領導層選舉時,由於布爾什維克人數多於對方,因此以俄語「多數派」得名。1917年,布爾什維克通過十月革命以暴力奪取了俄國政權,最終在日後成為蘇聯共產黨。雖然布爾什維克在俄語當中的意思是多數派,但是直到1917年十月革命的時候,布爾什維克在俄國社會民主工黨當中實際上一直是少數。 (資料來自維基百科,百科內容以 CC BY-SA 3.0 授權)

來源:CNNBBC1917 自由歷史經濟學人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端傳媒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