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於社交網絡時代的他們 拿隱私怎麼辦?

在九零後的認知中,屏蔽父母、減少發布私密信息,都是保護隱私的合理方式。然而他們未曾想過,社交軟件甚至攜帶的移動終端,都在有意無意地洩露他們的隱私。
大陸

「網絡無隱私。」20歲的阿桑是江蘇某大學的一名大三學生,「除非你什麼都不發,不上傳照片,也不填信息。」這是她用了十幾年社交網絡後的唯一想法。

和其他許多的大陸90後青年人一樣,阿桑是在社交媒體中長大的一代。1994年,中國正式接入互聯網。1999年,騰訊公司推出了即時通訊網絡工具QQ,不到一年的時間用户人數就突破10萬。2003年,八歲的她剛上小學二年級,家裏的電腦接入了互聯網,那是她第一次接觸QQ。

從2003年阿桑註冊第一個QQ賬號開始,她的一隻腳就已經踏入了這股社交媒體產業的浪潮。從電腦到手機移動終端,QQ和其衍生出的QQ空間,記錄了阿桑的初高中時代的點點滴滴。2009年,新浪網推出的微型博客——新浪微博進入了她的生活。接踵而至的除了騰訊公司2012年推出的微信,更多匿名、實名的,語音的、視頻的社交軟件數不勝數,令人眼花繚亂。

社交媒體工具的特性和技術發展,塑造了工具的使用者,特別是幾乎和社交媒介一同成長的九零後用户,在不知不覺中,他們的社交方式已經完全帶有網絡平台製造出的社交模式的深刻印記。社交媒體工具的發展,塑造了工具的使用者們,尤其是幾乎和社交媒介一同成長的大陸九零後年輕人的使用習慣和偏好。

而在使用過程中,他們不僅被工具影響着,也有對工具的主動被動選擇。在這些選擇中,有他們對個人自由的期待,也有對隱私洩露的忽視。

社交軟件:根植於成長軌跡

在當下中國,99%的城市九零後人口都是社交媒體的消費者。根據《2015年中國互聯網社交和移動數據報告》,目前中國6.69億的互聯網用户中,社交媒體用户為6.59億。凱度2015年發布的《中國社交媒體影響報告》則提到,37.7%的社交媒體用户為城市九零後。然而當下中國的城市九零後人口,正好是兩億多這個數字對應的人群。

每天早上起床後打開手機,回覆未讀消息,隨手翻閲一下朋友動態,看看微博和新聞軟件,似乎已經成為了阿桑的生活習慣。有數字顯示,在中國,人們每天花費1個小時43分鐘在社交媒體上。但明顯,這個數字在年輕人群體中顯得過於保守。

「走路的時候,吃飯的時候,甚至上廁所都在看手機。身邊的人都在看手機,如果不這麼做反而會覺得尷尬。」阿桑坦白相告。

從小居住在內地,目前就讀於香港大學的男生小志,相比之下就較為理性,「如果沒什麼事,可能一天花費半個小時到一個小時在這些軟件上。但如果有事,就不好説了。」

阿桑細數了一下自己曾經用過的社交軟件。除了最早的QQ,之後用的微博,她還嘗試過不少朋友推薦過的日韓社交軟件Line,Kakaotalk,有興趣類的例如豆瓣、Lofter,也有需要翻牆才可以用的Instagram,Twitter和Facebook,甚至有同性社交軟件TheL,一直到2012年,騰訊推出了即時通訊軟件微信(Wechat)後,她逐漸減少了對QQ的使用,轉移到微信上來。現在在她的手機裏,經過嘗試和篩選,除了伴隨了她很久的QQ和常用的微信,也只有微博還沒被刪除。

QQ對於很多90後來説,除了是種情懷,更多的是多年來積累的好友圈。「微信三次元多,微博二次元多。」阿桑嫻熟地介紹。她口中的「三次元」,就是我們所説的現實生活中的熟人社交,而「二次元」則指的是虛擬網絡平台社交。但是她覺得QQ功能太複雜,界面也沒有微信好看,所以日常生活中她更經常用微信跟親戚朋友聯繫。

在QQ產生的時代,用户幾乎不需要什麼成本,只要有一台能上網的電腦,申請一個免費的QQ就可以實現一對一或者圈子內小志圍交流。很多年輕QQ用户至今還在使用QQ,就在於用電腦「掛QQ」已經成為了他們的一種生活習慣,這是QQ和微信最不同的一點。在QQ上,聊天對象的狀態,比如上線、隱身、還是忙碌,一目瞭然,微信則略去了這一功能,相對更加簡潔,這個設計也迎合了當下許多人年輕人保護個人隱私的偏好。

目前在北京電子科技大學就讀的男生周辰,在日常生活中雖然偶爾也會用微信聯繫朋友、獲取信息,但大多數時候,他還是沿襲之前使用QQ的習慣。他覺得還是用電腦打字會方便一些,特別是有時候和父母視頻,QQ的電腦版比微信更加方便,因為微信目前還沒有電腦客户端的視頻功能。不過他不僅很少發朋友圈,就連用QQ和微信也基本上是為了滿足日常聯絡需求。「我覺得我可能不太熱衷社交媒體吧,感覺沒有什麼想説的,也沒有什麼想要發的。」和很多沉迷於社交網絡的90後不同,社交媒體對他而言只是生活的一部分,其他大多數時間他則在學習或者運動。

與QQ和微信不同,微博並非一對一的實時聊天工具,更多的是內容的分享和言論的公開傳播。許多類似阿桑這樣的用户,在微博基本上是看明星和趣聞。「有人還會專門建小號追星,」阿桑説。平日她使用微博只是為了在一個沒什麼人認識她的地方記一些流水賬。

正是在功能、軟件設計和用户群體的影響下,阿桑和周辰,以及更多的90後年輕人根據個人的喜好選擇、使用着不同類型的社交軟件。更多的時候,他們的選擇偏好受到身邊人的帶動。有時他們也會為了避免和父母使用同種社交工具,轉向其他社交軟件來保護個人的隱私。

社交網:無孔不入的窺視

父母長輩的介入、社交軟件的用户群的不同,讓阿桑不得不在各種社交軟件中做出平衡和妥協,以便在維持和家人聯絡的同時,享受社交的樂趣,並給自己創造更多自由言論的空間。阿桑的妥協方式就是,不發微信朋友圈,轉戰微博。但不久之後她也發現,這一招行不通。

阿桑猜測,她的媽媽可能是從家中親戚處得知了自己的微博ID(用户名)然後關注她。「我真沒想到我媽會視姦我。」阿桑用了個不太善意的詞語。

「一點兒隱私都沒了。因為微博有個叫做 『悄悄關注』的功能,所以我一年後才發現。我曾經改過ID,但是她可以從別人的微博評論裏再找到我。拉黑也不行,因為只要記得一條我不會刪的微博,微博搜索關鍵字,就還是可以找到我。」阿桑無奈地説。後來她選擇了妥協,只能放棄微博這個平台,或者在發布信息的時候避開敏感話題。

即便沒有來自父母長輩的隱形壓力,阿桑也並不認為微博是個安全的平台。「微博定位太可怕。有人喜歡搜周邊、搜附近的人,很容易通過定位搜到你,只要再翻一翻你的微博,就差不多知道你多大,幾歲,在哪裏,做些什麼。」相比微信朋友圈只向好友開放,微博的確讓用户隱私更加暴露、更容易被陌生人窺探。

可能已經不為他們父輩成年人所了解的是,在眾多九零後社交軟件用户的心目中,安全和不安全感並非絕對概念,而是相對的。如果自己使用社交軟件所發布的內容不會影響到自己的社會生活,不會暴露自己的私密信息,比如職業、性別、日常生活,甚至性取向,就是相對安全。然而微博作為一個開放的平台,實際上為他人獲取用户個人信息公開提供了一個渠道,使用者不僅可以利用微博了解明星的日常,甚至可以窺探到小人物的生活動向,這就為保護個人信息增添了難度。來自家庭的保護,日益更迭的科技,以及紛繁複雜包羅萬象的文化衝擊,也讓中國大陸年輕九零後對安全感的定義千差萬別,難有一個共同理解。這很大程度上影響了他們對隱私的模糊性定義,甚至無法分辨那些信息可以歸屬為「隱私」這一範疇。

隱私洩露的風險和社交媒體的使用密不可分。在長久依賴社交媒體的慣性下,年輕用户探索着維護個人信息安全的可能。在他們的認知中,屏蔽父母、減少發布私密信息,都是保護隱私的合理方式。然而他們未曾想過,在當前的大數據時代下,日常使用的匿名社交軟件,甚至攜帶的移動終端,都在有意無意地洩露着他們的隱私。

匿名社交,就是將當下年輕人這種窺探、好奇的心理加以攪拌和重塑,製造出新形式的社交媒體模式。2011年8月,針對年輕人群體的匿名陌生人社交軟件「陌陌」應運而生。利用LBS(Location Based Service,地理位置社交)技術,陌陌通過分享個人定位,便可以結交身邊的人。

類似陌陌的軟件並不少,比如「無秘」、「Secret」等匿名社交軟件,雖然備受詬病,但此仍然有一大批活躍用户。這類匿名社交軟件要麼基於LBS技術,主導「附近的人在説什麼秘密」,要麼會讓用户導入手機通訊錄,以匿名的方式得知認識的人在説什麼秘密。然而用户在窺探他人秘密的同時,並無法得知個人信息是否被洩露,或被第三方盜用。

一方面,年輕人不知覺的通過匿名交友洩露了自己的隱私;另一方面,社交平台也讓陌生人隱私的娛樂化成為可能,甚至會間接推動地下黃色產業的發展。今年9月,萬達董事長王健林獨子,「國民老公」王思聰投資的一款由台灣研發的視頻社交軟件「17」涉嫌涉黃而被強行下架。該軟件的用户可以在平台上進行視頻直播,但是由於尺度難以把握並內容多次涉黃,讓人不得不考慮當下社交媒體尺度。

和陌陌相同,社交媒體的發展給色情信息和黃色產業的地下發展帶來了諸多可能。只要打着社交、交友的旗號,不僅可以吸引一批特立獨行、甚至想用極端手段炒紅自己求出名的網民,更可以口口相傳,吸引更多年輕受眾。

即使匿名社交普遍存在隱私漏洞,但此類軟件勢頭卻絲毫不減。2011年10月,微信緊隨陌陌,在其3.0版本中增加了「搖一搖」、「漂流瓶」等功能。對於阿桑而言,她避免發布朋友圈的考慮,除了規避來自父母的壓力,還有個人信息安全的考慮。「很多人會覺得微信朋友圈是熟人圈,所以無意中會透露自己的身份證號,電話號碼,或者是其他的個人信息。」但曾經使用過「搖一搖」功能,聊天結識了一些陌生人的她,就刻意避免使用朋友圈。「我的朋友圈太亂,不安全。」

相比之下,小志微信朋友圈的內容則豐富很多。除了可以看到他日常生活的隨感,隨手轉發的有趣文章,還有個人照片。但是他並非不注重個人隱私。「難道你不會屏蔽爸媽嗎?」小志好奇地問我,「畢竟那樣會省去很多麻煩」。作為男生,小志較少使用微博。但是在相對私密的微信朋友圈,他還是選擇屏蔽父母,以便創造一個相對自由的空間。他也坦言自己其實並不想屏蔽父母,「有時想到這些,有些想法就沒有再發朋友圈了,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屏蔽父母的行為,小志並非個例。騰訊智酷2014年的調查報告顯示,目前45%的中國大陸九零後社交媒體使用者會在社交媒體上屏蔽父母、長輩,並且這種情況在95後更加嚴重,數目達到六成。不論是小志還是阿桑,他們逃避、屏蔽爸媽都是有理由的。

對於阿桑而言,她並不想讓母親知道自己的同性戀取向,自己平日發布女朋友的照片,甚至日常的消費、交友習慣,都應該是屬於個人隱私範疇。小志則覺得,有時自己發朋友圈時間太晚,父母看到也許會擔心。而類似出去喝酒這類的內容,讓父母看到又不恰當,所以直接屏蔽父母,就會給雙方省去很多麻煩。

不過在外求學的小志坦誠説,屏蔽爸媽之後內心也會有一絲愧疚。「我能做的就是平日多和爸媽視頻,彌補一下內心上對他們的虧欠。」

兩位女士在北京街頭低頭看手機上的信息。攝:Kevin Frayer/GETTY
兩位女士在北京街頭低頭看手機上的信息。

隱私:跳不出的圈子

「我們想要一輛可以飛的汽車,得到的卻是140個字符。」彼得·蒂爾這麼描述21世紀。近些年,中國的監管機構從管理網絡言論和防範網絡犯罪角度,更加嚴格要求社交媒體用户進行實名註冊。而即使匿名登陸,在類似完全公開的、信息公共區域一般的微博平台上,人們幾乎沒有清靜之地可以做一個虛擬的自己。 越來越普及的「實名社交」,使這個訴求幾乎如同虛妄。

很多時候,隱私在不經意甚至渾然不覺的狀態下被洩露。微博上,用户個人信息在沒提前告知的情況下被第三方竊取甚至備份,這類案例屢見不鮮。

今年9月22日,微博小有名氣的漫畫畫手「@二木子布」,曾經被另一私人微博「@你的檔案」在不知情情況下備份所有微博,甚至包括已經刪除內容,並且通過網盤傳播、提供給他人下載。此事件在微博上引發數月熱議,但年輕人對此,就算有所耳聞,也無自我保護的可能。

香港大學法律專業的女生李念説,相比之前四五年,類似微信的社交軟件還沒有大規模使用的時候,她對隱私洩露的容忍程度相對更高了。既然已經選擇了使用社交軟件,她就下意識地在這部分的自我保護權利面前選擇了退讓。

「因為我不知道我的個人信息何時被他人獲取,也許當我個人隱私洩露的時候,我也同時沉浸在消費他人隱私所帶來的便利和樂趣這種。」

除了社交媒體自身帶來的隱患,社交軟件和其他日常軟件的緊密連接,也帶來了不少隱私洩露的隱患。阿桑截了一張支付寶的轉賬界面圖片,向我展示支付寶的轉賬功能——一旦向別人轉賬,實名認證過的交易雙方姓名就可以一覽無餘。「平常買外賣,就加了好多奇怪的大爺大媽。」阿桑調侃道。

支付寶並非不能在非實名狀態下使用,但眾多導向指向「實名」這一趨勢,特別是實名後可以使用餘額寶、可以綁定淘寶賬號、可以更快捷地尋找好友這些實用功能,讓人不得不相對進行妥協。與此同時,支付寶逐漸將其服務領域,從單純的支付錢包向社交網絡發展。

支付寶在今年10月15號發布了9.2版本,其中新增的「生活圈」這一社交功能,支持將視頻、照片分享給朋友,還支持聊天閲後即焚。對於此次更新,除了有質疑支付寶抄襲微信朋友圈的聲音,更多的擔憂則在於,當支付寶此類和個人資金緊密連接的、相對較為私密的軟件和公開自由的社交網絡進行對接,用户隱私就更容易暴露在他人的視野之中。

也在今年9月,大陸爆發Xcode Ghost惡意代碼事件,就印證了這一潛在的隱患。Xcode Ghost作為一種手機病毒,通過直接修改非官方下載的編程工具Xcode,以此植入惡意代碼並自動加載到開發者開發的程序中。受到感染的用户的個人信息會被加密併發送到遠程服務器上。這次的黑客攻擊波及了大量例如微信、微博、知乎、淘寶等含有用户機密信息的軟件,給數億大陸蘋果用户的隱私帶來了難以估計的風險。

當下社交媒體的運營者,實際上有意無意以便利的新功能為噱頭,引誘着用户打開一個又一個的「潘多拉魔盒」。

「保護個人隱私的時間成本,遠遠超出刪除瀏覽記錄這個簡單步驟所帶來的效益。比如我的Google賬號,裏面不僅有很多常用網站的賬號密碼,還有很多書籤。這樣的話,每次使用Google Chrome瀏覽器,就可以隨時在各個平台上實現資料的存取。雖然我知道個人信息會因此更容易洩露,但相較於其帶來的便利,我也還是妥協了。」小志雖然有不少這方面的思考,但是他對於當下的社交網絡生活,言語中還是有太多對現實的無力感。

無論是阿桑還是小志,在採訪中他們説過最多的詞,就是「透明」。

即使關掉軟件定位服務,迫使自己不在任何的社交媒體上面發布信息,他們也無法改變每時每刻對話都會被記錄在終端,受到運營商監視甚至相關信息被轉賣的現實。在李念看來,當下我們根本無從判斷什麼算是個人隱私,而什麼不算,因為在更多的時候,我們已經習慣把一些個人信息看做是社交媒體內容的一部分了。

「如果有一天大陸也發生『稜鏡門事件』,一定會比美國更可怕。」這是阿桑的反思。

(因涉及個人生活方式,文中阿桑,小志,周辰,李念皆為化名)

編輯推薦

讀者評論 1

會員專屬評論功能升級中,稍後上線。加入會員可閱讀全站內容,享受更多會員福利。
  1. 在大陆是没有隐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