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報

「偽鈔」製造者:手繪紙幣是藝術,還是犯罪?

「偽鈔」藝術家博格斯過世,他在自己看似瘋狂的作品中提出了各種蘇格拉底式的基本問題:什麼是金錢,什麼是藝術?

端傳媒記者 張可 綜合報導

刊登於 2017-03-18

以手繪鈔票聞名於世的美國藝術家博格斯(J.S.G. Boggs),在今年年初走完了62歲的人生。博格斯以玩世不恭的姿態拷問「錢的本質」和「藝術之價值」,並將自己徒手繪製的紙幣稱為「博格斯幣」(Boggs bills),這些「錢」被許多博物館收藏,在藝術市場的價格也遠超其票面價值。

博格斯的作品並非完全複製真正的紙幣,而是故意留下痕跡以顯示它們並非法定貨幣——比如有一張博格斯幣的背面寫着「博格斯,國庫的秘密」(J.S.G. Boggs, Secret of the Treasury)。

更有趣的是,他會拿着這些自製紙幣去買東西,試圖說服商家接受這些「錢」,並以票面價值來交易。一旦成功,他還會堅持索要正式的收據和找零,而商家找給他的必須是真錢。

在探索頻道(Discovery Channel)2013年製作的一部有趣紀錄片《錢的秘密生活》(Secret Life of Money)中,博格斯走進一家服裝店購物,在付款時向店員出示博格斯幣。不知所措的店員找來經理,後者告訴博格斯,她們不能接受用藝術品付款。作為回應,博格斯掏出一張100美元的真鈔,對經理說:「你看,它正面是一幅肖像畫,背面是一幅風景畫,其他地方還有各種抽象的幾何設計,這也是藝術品吧?所以你其實是接受用藝術品做交易的,是吧?」

我創造出能夠『說話』和『提問』的圖畫,然後把它們帶進現實世界去花費——並不是以假幣的形式,而是作為藝術品。這將幫助我們思考錢的本質究竟是什麼。

博格斯在紀錄片中表示

博格斯1955年生於新澤西州伍德伯里(Woodbury),後來在佛羅里達州上高中時,被學校以「在禮堂引起騷亂」為由開除。

1984年,不到30歲的博格斯開始紙幣創作,第一位接受博格斯幣的是芝加哥一間餐館的女服務員,她收下博格斯出示的「1美元」作為餐費。那之後,更多的博格斯幣流入市場,在藝術品市場的價格也逐漸遠超票面價值,比如他的「100美元」甚至賣出過42萬美元的天價。

博格斯認為自己用手繪紙幣進行交易屬於行為藝術,而非偽造鈔票騙人——因為交易對象都會被明確告知,他們將收到的是博格斯幣,不是真錢。

美國假錢藝術家James Stephen George Boggs。
美國「偽鈔」藝術家博格斯。

但政府部門顯然不這麼認為。1986年,博格斯在英國因為使用「偽鈔」而首次被捕,但在人權律師 Geoffrey Robertson 的幫助下得以脱罪;1989年,他在澳洲再次被捕,最終繳納約合2萬美元罰金了事。

而讓他損失慘重的則是在1990年到1992年間,他的住所被美國特勤局(USSS)先後3次突擊搜查,雖然沒有面對官司,但博格斯共有1300件作品被沒收。

博格斯在他看似瘋狂的作品中提出各種蘇格拉底式的基本問題:確切地說,我們對藝術的估價究竟是指什麼?

《紐約客》記者 Lawrence Weschler

在得知博格斯的死訊後,紐約客雜誌記者、為其寫過傳記《博格斯:價值喜劇》(Boggs: A Comedy of Values)的 Lawrence Weschler 提出大膽的想像:「我覺得博格斯若是偽造了自己的死亡,一點都不奇怪。我在讀他的訃聞的時候產生這種幻想,因為這種事像是他會做的。他是一個驚人的魔術師,一個生動的人物,一個完美的違規者。」

James Stephen George Boggs手繪的紙幣。
博格斯手繪的紙幣。

「違規者」博格斯並沒有入獄,生前也沒有回答出關於「錢的本質」或「藝術之價值」的問題——如果他真的死了的話。但他在大洋彼岸的一位「同行」,也許給出了自己的答案。

現年76歲的廣東汕頭畫工彭大祥,人稱「中國偽鈔教父」,在繪畫方面極具天賦,年輕時因為手繪以假亂真的糧票讓家人渡過飢餓,從此一發不可收拾。

他的手繪「作品」包括身份證、戶口簿、結婚證、畢業證等任何你能想到的證件,以及最終讓他走上不歸路的100元人民幣假幣膠片,這花了他5個月時間——任何人只要擁有假幣膠片,就可以輕而易舉地進行大規模假幣生產。

彭大祥在中國公安部督導的「803特大假幣專案」中被捕,2014年4月被汕頭市中級人民法院以偽造貨幣罪等多種罪名,判處無期徒刑、沒收個人全部財產。公安部稱,近年收繳百元假幣中,96.7%都出自彭大祥製作的膠片,總額達數億元。

彭大祥並不後悔,他在被捕後對媒體說:「我就是這個命運,正當生意什麼都做不好、做不起,有人來找,就接了這份工作。」但對「藝術作品」精益求精的他也有遺憾:當時在製作人民幣膠片時,由於疏忽,毛澤東頭像水印的衣服右邊有一角沒有填入網紋,所以水印看起來有一個小缺口。

來源:藝網新聞紐約時報中國警察網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端傳媒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