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受“少子化”冲击的台湾,不少大学院校为获取经济利益,放弃捍卫学术自由的立场;最近爆出的“一中承诺书”事件,只是刚刚揭开面纱而已。近年来,承诺书背后的两岸研修生教育交流,某种程度上就是一种经济利益往来,对于部分私立大学尤其如此。研修生需要自费赴台学习,不过游玩性质居多,停留四个月左右即返回大陆,形同“大学观光客”。金钱利益之下,台湾不少大学极力招收此类大陆学生。
作为大陆研修学生,想如何选课、参加什么活动是个人的自由,台湾院校不应配合大陆的要求进行所谓承诺或审查。据我所知,用不着台湾院校干预审查选课与活动,普遍多数大陆学生自己就已经实现自我审查。而且,大陆研修生所选的课程,大陆高校若不认可,则可能无法回校后互换学分。
其实,台湾院校声明学术自由的原则,确认大陆学生自己有选课自由即可,越过底线,对大陆方面“承诺”、“配合”,排除特定的课程,显然违背台湾社会的民主常识。难道学术自由与民主也是一种特权,不同的学生群体需要区别对待?大陆研修生若按“承诺书”办事,将有沦为大学校园内“二等公民”之嫌。而价值观的双重标准与人权的退步,正是声称签署承诺书对两岸交流没有实际影响的人士所未曾料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