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2月22日,現屆香港政府公布任內最後一份財政預算案,由剛剛接替曾俊華的財政司司長陳茂波公布。外界一直盛傳曾俊華和特首梁振英理財哲學「唱反調」:梁振英傾向進取,而曾俊華則強調「量入為出」。新一份預算案,換上與梁振英友好的陳茂波,情況又如何?
陳茂波早上宣布預算案之初便指出:「想盡力運用大家一起努力積累下來的財富,照顧社會上有需要的市民,紓緩中產家庭的生活重擔,以及為香港建設美好的將來作出恰當的投資。」
端傳媒研究本屆及梁振英政府過往四屆財政預算案數據發現,五年來政府用於福利、教育、醫療的經常性開支有所增加,但與之相比,基建開支的增幅大幅拋離;另外,今次預算案,中產家庭受惠明顯多於基層。
公帑花在哪:「派糖」相似,基建開支大幅增加
過往曾俊華經常說政府不能亂花錢,被外界批評只以短期派糖措施紓解民困,拒絕增加經常性開支,是「守財奴」。
今年經常性開支增至3710億元,雖然增幅有6.8%,但以增幅比較,上個年度增幅其實有7.1%,比今年還高。也就是說,陳茂波對長遠開支的承擔,較曾俊華更少。
教育、醫療和社福佔經常性開支超過六成。這幾個項目的開支都有增加,增幅由5%至11%不等,與曾俊華年代的增幅相若,可見陳茂波同樣未有大刀闊斧增加經常性開支。
相比起經常開支,今年預計花在基建的開支,則遠遠拋離其他項目,由上個年度的858億元,一年間增加25%至1072億元。
在「派糖」優惠方面,今屆預算案大致延續過往方向。
中產人士普遍關心寬減稅項,薪俸稅和個人入息課稅,與去年一樣寬減75%,以二萬為上限;個人、已婚人士、供養父母免稅額,全部維持不變;傷殘受養人和供養弟妹免稅額,則略為增加;而薪俸稅邊際稅階,也會由40000元擴闊至45000元。
基層方面,去年財政預算案,政府取消了連續實施9年的公屋免租,引起坊間爭議。今年陳茂波延續做法,沒有寬免租金措施。綜援方面,他也同樣按照去年方針,額外發放相當於一個月的綜援、高齡津貼、長者生活津貼或傷殘津貼。其中一筆較顯眼的,算是政府預留了300億,加強安老和殘疾人士康復服務。
公帑來自哪:主要靠賣地,印花稅和地價收入急
那麼香港政府的公帑目前主要來自哪些地方?
根據2017/18財政預算案,公帑主要來自利得稅(1390億元)、地價收入(1010億元)和其他收入(1330億元)等六大領域。
不過,翻查過去五年數據,發現最大增幅的收入類別,是來自物業及土地買賣的印花稅收入,以及政府賣地地價收入,其中,前者升幅為53.5%,後者為46.38%。
這顯示港府收入目前主要依賴賣地和地產市場,繼續奉行高地價政策。公布此次財政預算案時,陳茂波指出,香港稅基狹窄,政府收入來源集中,以本年度為例,政府所錄得盈餘,絕大部分源自賣地收入和印花稅,收入遠超預期。
香港稅基狹窄是長期存在的問題,但對此香港政府暫無進取行動,稅制已40年沒有檢討。
突然聯想到之前的故宮議題。 以及由香港投票所的相關位置。 還有目前的香港文化相關場地。
http://www.elections.gov.hk/legco2016/chi/p_cs.html
http://www.lcsd.gov.hk/tc/facilities/facilitieslist/otherfacilities.html
突然覺得,究竟是香港居民是怎樣計算自己應有的文化空間的,因為由投票站點來看,各區都有不少是宗教相關建築與學校,雖然應該會有體育場或會議室類的空間,但勢必不太適合非該信仰者申辦活動,但是如果這些(應該是私人的)場合不計入需求的總量,感覺又不公平,比如說相關信仰者明明可以優先使用自己信仰群體的空間,但是卻不計本身既有的,且要去跟其他(含無)信仰者競爭文化空間的需求。 但是要怎樣計算比較合適,的確也是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