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報

阿里巴巴宣布與百聯集團合作,「新零售」時代將來臨?

刊登於 2017-02-21

阿里巴巴集團主席馬雲。
阿里巴巴集團董事長馬雲宣布將與百聯集團展開「新零售」戰略合作。

2016年阿里巴巴董事長馬雲拋出「新零售」概念以來,如何實踐這一理念,一直備受市場矚目。2月20日,阿里巴巴集團召開了「新零售」戰略發布會,正式宣布與百聯集團展開戰略合作,打通支付渠道、延伸消費場景。

根據阿里巴巴的聲明,此次合作僅為戰略合作,不涉及股權問題。阿里巴巴計劃利用人工智能、數據和物聯網等方式,改進採購、降低成本、整合供應鏈管理,還將與百聯聯合管理客戶關係。

此外,雙方將互相打通支付渠道:百聯的線下門店會向支付寶開放,其物流體系也將與阿里巴巴的菜鳥物流合作;支付寶與百聯開發的 OK 卡也可能相互支持。百聯旗下的3000多家線下門店,更有望成為探索線下場景與新金融結合的空間,將消費信貸、消費保險、消費理財結合起來。

阿里巴巴集團首席執行官張勇表示,阿里巴巴希望實現線上和線下數據能夠完全打通,這也正是集團過去數年大力推動的「三通」:商品通、會員通、服務通。

馬雲則延續了去年10月在雲棲大會上的發言,指出新零售將驅動以渠道推動的前端改革,並影響整個經濟商業模式的變化,「誰能夠應用好技術、誰能夠把技術進行普惠化,我認為這才是未來。」

純電商時代將要過去,未來沒有電子商務,只有線上線下和物流結合的新零售。

阿里巴巴董事長馬雲在2016年10月的雲棲大會上表示

受合作消息影響,百聯集團股價在2月20日早間迅速漲停;此前市場一度傳言將與阿里巴巴達成合作的傳統零售業巨頭大潤發的上市主體高鑫零售,則在早盤破紀錄下跌12%。

阿里巴巴為何將目光重投傳統零售業?

以電商起家的阿里巴巴,為何將目光重新投向傳統零售業?又為何選擇百聯集團合作?

事實上,隨着近年電商競爭日趨激烈,流量電商紅利正消耗殆盡,將開店、運營、物流、推廣的成本考慮在內,電商的線上優勢未必特別突出;另一方面,隨着中國市場的消費升級,消費者正日趨注重體驗與服務,線下渠道的不可替代性在這時凸顯。線下實體店可以透過搭建消費場景、強化品牌認知、提供更完善的售後服務和消費體驗,滿足消費者多元的需求。而在目前的中國市場,線上線下的合作依然非常有限,用戶信息、庫存、供應鏈等資源尚未充分共享。

此次與阿里巴巴達成合作的百聯集團在全國擁有4700餘家門店,且主要集中於華東地區的核心城市商圈,權益自有物業202萬平方米,購物中心和奧特萊斯等上升中的購物模式更佔門店面積的81%和收入的60%;此外,百聯集團旗下的聯華超市也擁有3796家門店,其中80%集中在長三角地區,不僅消費能力強,在倉儲物流方面也有極大優勢。

過去幾年,阿里巴巴已多次布局「新零售」。2015年8月,阿里巴巴以283億元人民幣戰略投資蘇寧,成為其第二大股東;2016年3月,阿里巴巴向生鮮連鎖「盒馬鮮生」投資1.5億美金,後者的首家支付寶體驗店已於今年1月在上海開業,後續還計劃開出10家門店。2016年11月,阿里巴巴集團子公司杭州阿里巴巴澤泰信息技術有限公司成為三江購物戰略投資者,若將可交換公司債全部轉為股份,其持股比例可達35%。今年1月,阿里巴巴以198億港元尋求將銀泰商業私有化,私有化完成後阿里巴巴將成為銀泰的控股股東,持股比例預計增至約74%。

百聯集團

百聯集團是由原上海一百集團、華聯集團、上海友誼集團和上海物資集團於2003年組建而成,集團擁有聯華超市、物貿股份、友誼股份和第一醫藥4個上市公司,是國內最大的商貿流通集團。經營範圍涉及百貨、超市、大賣場、便利店、購物中心、品牌折扣店、專業專賣店、電商和物流等。根據2012年的排名,百聯集團在中國連鎖百強中位列第二,同時也是財富世界500強中第466位。(資料來自維基百科,百科內容以 CC BY-SA 3.0 授權)

來源:虎嗅網新華社路透社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端傳媒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