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

30年不破產?7張表看年金改革

政府與軍公教是何關係,也許該問真正的老闆——納稅人。當8成「員工」退休領得比「老闆」多兩倍時,此勞資關係怎維持?

商業周刊記者 田習如 撰文

刊登於 2017-01-19

2013年,台北曾有兩萬多名工人在勞動節當日發起遊行抗議勞保年金改革。
2013年,台北曾有兩萬多名工人在勞動節當日發起遊行抗議勞保年金改革。

【編按】在台灣,公務員、軍人、公立學校教師和勞工等職業各有一套退休年金體系。體系雖然不同,但近年來面臨的共同問題都是基金入不敷出,瀕臨破產,而差別只在破產時間長短而已。

從馬英九政府執政以來,「年金改革」就始終是熱門公共議題,馬英九執政時也曾嘗試推出改革方案。然而年金改革,除了增加投資收益外,不外「多繳」、「少領」、「晚退休」,對於已經或即將享有現行方案者而言,現有權益被削減的可能性非常高,由此引發的抗爭也格外激烈。

蔡英文政府自去年5月就職以來,就開始推進另一波年金改革方案,預計5月形成修法草案,送交立法院審議。在法案送交立法院前,特地選刊《商業周刊》製作的系列圖表,希望協助讀者提綱挈領,快速掌握年金何以非改不可,又該怎麼改,才能永續經營下去?

年金改革之戰正式「開打」。

在1月22日年金改革國是會議後,下個戰場就是法案真正角力的立法院。

在此之前,年金改革全國分區座談會場外,已出現年齡偏高的軍公教反改革代表,推倒、毆打欲進入會場的青年代表,標示了年金改革的本質是一場世代戰爭。因為,退休者繳太少、領太多,入不敷出的退休基金已開始寅吃卯糧(見現況1圖表),靠的是現職者、下一代所繳的保費和稅金來填補。

註1:破產是指累積餘額出現虧損,相當於資不抵債的概念。註2:另有勞退新制實施至今12年,類似強迫儲蓄的個人帳戶制,較無破產危機。
註1:破產是指累積餘額出現虧損,相當於資不抵債的概念。註2:另有勞退新制實施至今12年,類似強迫儲蓄的個人帳戶制,較無破產危機。

我們檢視2016年下半年全國年金改革委員會的20場會議中,政府各機關提供的所有參考資料後,摘要整理成7張圖表。從中可見,除了所有退休基金都將在15年內破產,還有更赤裸的真相浮現。

現況:四類退休金將破產

例如,目前退休勞工的平均月退休金,不到退休公教人員平均數的一半(見現況2圖表)。進一步統計,每月從國庫領走台幣8萬元(約1.9萬港幣/2516美元/ 1.7萬人民幣)以上退休金的公教人員,共1.6萬人;5萬元(約1.2萬港幣/1570美元/1萬人民幣)以上,也就是年輕人22K(約5340港幣/690美元/4680人民幣)月薪2倍以上、台北市公告最低基本生活費1.5萬元(約3640港幣/470美元/3190人民幣)3倍以上者,約19萬人,占所有領月退金公教人員總數的8成。

註1:勞工包括勞保及勞退。註2:國民年金對象主要為家庭主婦、無業者。資料來源:國家年金改革委員會。
註1:勞工包括勞保及勞退。註2:國民年金對象主要為家庭主婦、無業者。資料來源:國家年金改革委員會。

至於目前勞工退休金領最多的人,根據勞動部資料:是一位自16歲起工作的勞工,累積了60年勞保年資,76歲才開始請領年金,每月可領4.9萬元(約1.1萬港幣/1540美元/1萬人民幣)。換句話說,領5萬元以上退休金的勞工,一個也沒有。

再者,公務員之間也出現世代落差。20年前退休的公務員,平均每月從國庫領不到5萬元;最近20年退休者,也就是跨新、舊制度,又有18%優惠存款者,平均月領6萬元(約1.4萬港幣/1885美元/1.2萬人民幣),比未來適用純新制者還高。也就是說,20年前設計了優厚的新舊制轉換過渡期方案的公務員們,讓自己成為退休時最得利的世代。

由年輕公務員組成的「台灣公務革新力量聯盟」,日前便召開記者會抗議「世代剝奪」,因為若年金改革失敗,45歲以下的公教人員退休時將成為最嚴重受災戶,他們的標語牌上寫着,「繳一輩子(退休金提撥保費),剛好破產」、「每月繳進無底洞」。

政府:忙補眼前財務黑洞

抗拒調降18%等年金改革的公教人員,則經常拿老一輩退休生活有多苦為例,但近年來不分藍、綠政府所推的年金改革,其實都未曾將20年前退休的純舊制人員列為對象,他們平均年齡已近85歲、平均月領3.7萬多元(約8985港幣/1160美元/ 7870人民幣)。因此,年金改革「排貧」,不去動退休金較低者,應是全民共識。

相較於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多數國家,在政府公辦的退休金制度下,收入越高,所得替代率越低,具有財富重分配效果(見待解2圖表),我國的公務員退休金卻只規定所得替代率上限是超高的95%(少數人加計18%優惠存款後,甚至超過百分百),投保薪資也不像歐美國家設有上限(勞保則設有4.58萬元上限)。於是,高薪公教人員退休後繼續保障高額退休金,失去政府應有的角色——維持全體人民退休後的基本生活,而非要納稅人補貼高薪者。

註:OECD中所得者指全體平均所得;表列台灣高、中、低為現領月退金台幣7萬以上、4萬~7萬、4萬元以下,數字均4捨5入。資料來源:國家年金改革委員會。
註:OECD中所得者指全體平均所得;表列台灣高、中、低為現領月退金台幣7萬以上、4萬~7萬、4萬元以下,數字均4捨5入。資料來源:國家年金改革委員會。

不過,從政府在分區座談會前所釋出的改革「備選方案」(見開源方案與節流方案兩圖表)看來,蔡英文團隊眼前最想解決的只是各職業別退休基金的財務危機,以保30年基金穩定,但職業、階級、世代不公問題,甚少着力。

註:改革方案指行政院年金改革辦公室提出之「備選方案」(下表亦同)
註:改革方案指行政院年金改革辦公室提出之「備選方案」(下表亦同)。
註:勞保投保薪資設有台幣45,800元上限,故實際所得替代率應更低。資料來源:國家年金改革委員會。
註:勞保投保薪資設有台幣45,800元上限,故實際所得替代率應更低。資料來源:國家年金改革委員會。

公務革新力量聯盟代表林于凱表示,光是提高費率,對現任年輕公務員不公平,因為繳的錢都拿去補洞,他主張在職薪資越高,所得替代率應越低(見待解3圖表)。

註1:最適費率指若攤提過去公教退撫基金負債、維持未來50年財務穩健,在職及已退休公務人員須提撥的退休金保險費率。註2:新進人員以未來50年估算。資料來源:《軍公教退撫基金第6次精算報告書》。
註1:最適費率指若攤提過去公教退撫基金負債、維持未來50年財務穩健,在職及已退休公務人員須提撥的退休金保險費率。註2:新進人員以未來50年估算。資料來源:《軍公教退撫基金第6次精算報告書》。

隱憂:少子化危機

年金改革委員之一的婦女新知基金會資深研究員曾昭媛說,政府應提供所有國民一致的基礎年金,否則目前家庭主婦、兼職、無業者倚賴的國民年金,不但多人繳不起每月800元(約194港幣/25美元/170人民幣)保費,待高齡時平均月領3000多元(約725港幣/ 94美元/ 638人民幣),保障也極不足。她並指出,年金制度真正危機來源是造成未來工作人口大減的少子化(見待解1圖表),但政府卻無有效對策。

待解1_繁

退撫基金最新精算報告中,指出現行制度「一開始就不以收支平衡的保險精神為出發,而是扮演恩給制」,造成龐大負債。而年金改革委員會裏的多位公教代表則主張,政府與軍公教應是「雇主與員工的契約關係」,因此改革不能溯及既往,也不能對「員工」不利。

政府與軍公教究竟是什麼關係,也許該問問真正的老闆——納稅人。

當8成軍公教「員工」退休領得比「老闆」還多兩倍時,這種勞資關係如何維持下去?

(原稿由商業周刊提供,經端傳媒刪節、編輯,與商業周刊共同發布)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端傳媒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