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特朗普來了

余杰:回首列根,眺望特朗普(下):將軍與台灣

列根對付蘇聯的方略,能用於理解今天特朗普面對中共的思維。從其內閣,可看出某些端倪。

刊登於 2016-12-25

#特朗普來了#特朗普#美國

余杰:“川蔡”通話不是川普一時心血來潮,而是新政府即將調整國際政策的先聲。
余杰:特朗普的智囊圈,已意識到台灣的重要性。

(承前文

三、將軍:從來沒有免費的和平

強勢戰略重現?

1982年,列根在一場演講中呼籲說:「削減國防預算的理由是一道簡單的算術題。相同的論調曾經在1930年代讓民主國家疏於國防,進而釀成了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悲劇。我們絕不能因為冷淡和疏忽,重蹈歷史上那個黑暗章節的覆轍。」

列根進而提出石破天驚的導彈防禦計劃——許多官員大都不贊同公開此計劃,連國務卿舒爾茨都私下說「這簡直是瘋了。」美國主流媒體均提出質疑。《時代》週刊評論「就像一場電腦遊戲。」《紐約時報》說「做白日夢。」

然而不到十年後,戈巴卓夫(戈巴契夫)宣蘇聯解體時,承認蘇聯的失敗部分源於美國的壓力:「冷戰、軍備競賽,和我們國家瘋狂的軍事化都已經終結,這一切使我們的經濟陷入癱瘓,扭曲了我們的思想,並且削弱了我們的士氣。」

列根對付蘇聯的方略,能用於理解今天特朗普面對中共的思維。從其內閣,可看出某些端倪。

在美國行政分支機構中,負責軍事、外交及國家安全事務者,主要包括國務卿、國防部長、國家安全事務助理、國土安全部長與首席戰略顧問等。其中,特別值得注意的是特朗普所任命的軍人班底:國防部長爲退役將軍馬蒂斯(James Mattis,馬提斯),國家安全事務助理爲退役將軍弗林(Michael Flynn,佛林),國土安全部長爲退役將軍約翰.凱利(John Kelly)。

從履歷來看,馬蒂斯、弗林、凱利都曾在中東戰場打過仗,長期不滿於奧巴馬(歐巴馬)面對中國、伊朗、伊斯蘭國、古巴、北韓的軟弱。當然,不是他們影響了特朗普的外交思路,而是特朗普對他們的任命,顯示了特朗普將展開列根式的強硬外交。

國防部長馬蒂斯

特朗普任命的第一位退伍將軍閣員,是將出任國防部長的退役海軍陸戰隊上將詹姆斯.馬蒂斯。在美國的各個政府部門中,國防部的重要性甚至超過國務院;無論在僱員人數還是預算上,國防部都堪稱「第一大部」——美國的年度國防預算近六千億美金。而國防部長是地位僅次於總統的軍隊最高指揮官。

馬蒂斯現年66歲,在海軍陸戰隊中服役44年。美國歷史上,絕大多數國防部長都是文人背景。若馬蒂斯出任國防部長,將是繼二戰名將馬歇爾之後,第二位擔任國防部長的高階退役將領。

馬蒂斯擁有豐富的實戰經驗。在1990年第一次波灣戰爭時,馬蒂斯擔任陸戰隊營長,2003年伊拉克戰爭時是師長,在一年後的費盧傑戰役,他更擔當關鍵角色。2010年升任美國中央指揮部司令,任務包括主管伊拉克軍務,督導美國從伊拉克與阿富汗撤軍,轄區廣及敘利亞、葉門及伊朗。由於他鍾愛戰鬥,海軍陸戰隊的士兵們給他取了一個別名:「瘋狗」(Mad Dog)。根據知名歷史學者 Niall Ferguson 證稱,馬蒂斯本人愛讀書,其私人圖書館擁有超過七千本戰史書籍,是一名學者型的將軍。由於其獻身軍旅、單身,亦有「僧侶戰士」(Monk Warrior)的稱呼。

馬蒂斯對奧巴馬的中東政策極為不滿,在伊核協議簽訂前幾個月憤而辭職,並公開批評奧巴馬決策錯誤。馬蒂斯對於亞洲事務及中國問題亦有自己的想法,他在參議院軍事委員會上作證時曾表示:「美國必須建立制衡的系統,以避免中國繼續在南海與其他地方遂行霸凌行動。」

鷹派鐵三角

特朗普任命的第二位退伍將軍閣員,是將出任國家安全事務助理的退役中將、資深情報專家弗林。國家安全事務助理幫助總統領導國家安全委員會。近半個世紀以來,這個職位日漸顯赫。

弗林先後在第82空降師、第18空降軍任情報官。阿富汗戰爭和伊拉克戰爭爆發後,弗林於2002年被任命為駐阿富汗第180聯合特遣隊的情報主管,然後歷任聯合特種作戰司令部、美國中央司令部、駐阿富汗聯軍的情報主管。2012年,弗林出任美國國防情報局局長。國防情報局隸屬於國防部,是美國情報機構中最神秘的一個部門,只專注於戰區情報搜集,為當地美軍一線作戰部隊服務。

弗林也是宏觀戰略家。他曾向參議院軍事委員會提交一份證詞,闡述其對「美國在當下以及未來所面對的安全威脅」的思考。在報告中,他數次提到中國和俄羅斯在武器現代化方面的努力和改革指揮系統的嘗試,正在挑戰美國傳統的軍事優勢。弗林的強硬立場與奧巴馬政府的綏靖主義外交政策相左,他於2014年辭職。在特朗普團隊裏,弗林也被歸類於對北韓強硬派;他也曾在共和黨全國代表大會上,強調美國應更積極地打擊「伊斯蘭國」。

特朗普任命的第三位退伍將軍閣員,是將出任國土安全部長的退役陸戰隊上將凱利。小布殊(小布希)執政期間,爲應對911式的恐怖襲擊,整合政府中負責安全和情報事務的部門,設置了國土安全部。國土安全部統帥23個部門,擁有17萬僱員。特朗普表示,凱利在軍中服役數十年,並承諾在邊界地區遏制恐怖主義的威脅,是國土安全部長的理想人選。

凱利是波士頓人,1970年加入陸戰隊後服役45年,在伊拉克擔任過許多戰場指揮職務,曾出任國會聯絡員,和美軍南方司令部指揮官。南方司令部負責美軍在中、南美洲和加勒比海地區的行動,包括打擊南方邊界的毒品走私和人口偷渡。

特朗普內閣陽剛尚武,一改奧巴馬內閣的風格。特別是由馬蒂斯、弗林和凱利形成的「鷹派鐵三角」,有望拋棄奧巴馬的綏靖主義外交政策,執行特朗普的強硬外交路線,重振美國在全球的聲望。歷史上,從來沒有免費的和平從天而降,在這個不完美的世界上,捍衛和平必須以強大的軍力爲保障。美國贏得一戰、二戰、冷戰,靠的不是勸說,而是讓敵人膽寒的戰爭機器。

奧巴馬在八年任期內不斷削減軍費,停止先進武器的採購,讓美軍和美國處於極度危險的境地。而特朗普宣稱,要增加六萬兵力並建造包括巡洋艦、驅逐艦和潛艇在內的更多先進的戰艦——把現在的274艘軍艦增加到350艘。有了強大軍事實力,美國才可能「重返亞洲」,實現「亞洲再平衡戰略」,並遏制中國的擴張勢頭。

四、台灣:不是棋子,而是鑰匙

台灣對特朗普的成見

台灣當前的知識界、媒體乃至整個社會,近年來左派思想當道,走福利國家那套,自然傾向美國民主黨立場。人們似乎忘記了,奧巴馬執政八年如何對中國卑躬屈膝,而對台灣視若無睹。正是在奧巴馬的鼓勵下,馬英九政府才一邊倒地撲向中國懷抱,台灣瀕臨被中國吞併的深淵。經過太陽花和選舉,台灣社會才艱難度過危機,台獨在年輕一代成為理所當然的選擇。

美國大選之前,台灣媒體幾乎是一邊倒地支持民主黨的候選人希拉莉(希拉蕊),而對特朗普冷嘲熱諷。特朗普當選後,輿論界又大談特朗普持孤立主義立場,可能放棄台灣、放棄亞洲。

特朗普與蔡英文的通話,使以上擔憂灰飛煙滅。但很多台灣人仍懷有一種受虐狂心態:奧巴馬執政期間,即便對台灣的有種種無端打壓,但很多台灣人不以為意,只注意到黑人總統和民主黨總統的「政治正確」;而特朗普及其執政團隊前所未有地挑戰中共的「一中原則」,讓台灣在國際社會被看見,很多台灣人反倒憂心忡忡——正如《紐約時報》一篇報導題目所揭示的《欣喜過後,台灣人擔心成了特朗普的棋子》。

《紐約時報》的報導顯示,若干台灣人認為特朗普只是將台灣當做「棋子」。例如太陽花學運時的學生領袖林飛帆說:「許多台灣人擔心,特朗普一旦上台,會來個180度的大轉彎。我們懷疑他的動機。」而在野的國民黨副主席胡志強說,通話帶來的最初興奮已經變成了遺憾:「這是一場權力大戲,台灣不應該捲入其中。」

不只是棋子,更是鑰匙

美國的亞太政策即將發生劇變,但看這些言論,台灣朝野根本沒有準備好,更不要說獨立建國之路。是棋子又如何?即便是一個小卒子,只要有足夠的信心和勇氣,也有可能改變整個棋局的勝負。

更何況,台灣不是一枚棋子,而是一把鑰匙,是一把打開亞洲大陸的大門、帶去光明和自由的鑰匙。台灣人應當有這樣的自信和願景。美國對中國和台灣的外交政策作出重大調整,首先是對冷戰之後二十多年來國際格局的變化有了重新的評估,當然也離不開台灣在晚近二十多年間所發生巨大變化:這個美麗的島嶼,不再是國民黨一黨獨裁統治的「中華民國」,也是以民主人權價值為本、主體性愈來愈彰顯的「台灣」。

台灣的多項自由指數,近年來超過了比台灣更早實現民主化的日本、南韓和印度,在亞洲名列第一,堪稱亞洲民主國家典範。如果西方不想繼續掩耳盜鈴,台灣必須在世界上得到尊重和禮遇。德國《時代週報》評論說:美國四十年的對華外交慣例,特朗普十分鐘內就擊沉了。「雖然他還沒有宣誓就職,但他已在推行他的政策。由他的團隊早就安排好的台灣電話對話,是對北京的侮辱。這是一個全新的對華政策。他使中國陷入了防禦地位。這是很久以來沒人能做到的事了。」所以台灣不能永遠看北京臉色,而無視特朗普的善意。

特朗普的善意?

特朗普的智囊圈,已意識到台灣的重要性。被特朗普任命爲全美貿易委員會(National Trade Council)主席的納瓦羅(Peter Navarro),長期抨擊中國,此前也曾多次訪問台灣。納瓦羅與特朗普的資深外交顧問葛雷(Alexander Gray)之前聯名在《外交政策》雜誌撰文,強調美國海軍是亞洲地區穩定的最大來源,它保護南海每年5萬億美元的貿易,制約中共增長野心。兩位作者強調,台灣作為一個獨立、親美的盟友,對於在戰略上平衡對抗軍國主義的崛起中國,至關重要。

他們抨擊奧巴馬政府對待台灣之道——台灣做為亞洲的民主燈塔,恐怕是美國在全球夥伴軍事上最脆弱的,但奧巴馬政府仍不斷拒絕提供台灣需要的武器裝備。他們呼籲,現在是美國更全面承諾現代化台灣防禦能力的時候。他們也承諾,特朗普將大規模重建美國海軍,以便向盟友保證,美國仍然致力於「作為亞洲自由秩序保障者的傳統角色」。

美國國際關係學者林霨(Arthur Waldron)在評論文章《特朗普勝出,台灣不再是孤立之地》中指出,美國新政府上台,台灣將不再是自生自滅、被孤立之地,美國制定亞洲政策時,將可能不再納入親中派系,此派系向來的主張是:「一切全看中國。北京與華盛頓遲早會成為知心好友。」

抓住歷史機遇,台灣有可能走出歷史幽谷。台灣該做的,是提升民主素質,拓展國際視野,洗滌馬英九時代文嘻武戲、人心渙散之情勢,將自己鍛造成一把在亞太發揮關鍵作用的「金鑰匙」。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端傳媒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