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蔡英文新政

王俊評:不意外的斷交,淡定台北須看清的事

可以想見,未來兩岸之間的外交戰勢必越演越烈。

刊登於 2016-12-21

#蔡英文新政#蔡英文#台灣

聖多美和普林西比與台灣斷交後,台灣外交部內已將聖多美和普林西比的國旗移除。
聖多美和普林西比與台灣斷交後,台灣外交部內已將聖多美和普林西比的國旗移除。

中港台時間21日凌晨,西非國家聖多美及普林西比(Democratic Republic of Sao Tome and Principe)與台灣的中華民國政府斷交,改與北京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建交。台北方面宣稱,起因為聖國財務缺口極大,不斷向台灣方索要金錢,終至台灣方面認為不能再走「金錢外交」之路而斷交。北京方面則無類似說法。

「終於出現」的斷交

在今年1月台灣舉行中華民國總統大選之前,兩岸即不斷有學者專家表示,一旦民進黨贏得選舉執政,恐怕台北方面會迅速面臨「雪崩式」斷交風潮。不過,從蔡英文在1月16日當選迄今,除了世界衛生大會、國際民航組織的參與問題外,只有早與台北方面斷交的甘比亞,轉與北京重建邦交,並沒有出現所謂的「雪崩式」斷交。

雖說如此,台灣當局對於可能發生的斷交潮,一直有心理準備──畢竟這是1949年出現兩個中國政府以來,雙方在外交戰場爭奪中國代表權的長期零和戲碼;而民進黨政府又不斷拒絕承認北京方面要求的「一個中國」原則。

因此,多數台灣民眾及官員,對此斷交事件不免有「終於來了」之感。至於這種感受,會不會轉化為對北京的挫敗之情,仍有待觀察。但比較可以確定的是,此舉並不足以迫使蔡英文政府,在兩岸關係上朝北京希望的方向靠攏。畢竟斷交風早可預期,如果民進黨政府對此存在畏懼,一開始就會接受北京條件。

蔡英文不是陳水扁

由於蔡英文政府的性格和陳水扁政府(2000-2008)差異頗大,重現陳水扁時期的「烽火外交」的可能性不高,比較有可能的是,待明年美國川普政府正式上台後,伺機在大國競爭中選邊站隊。

當然,中華民國政府做出這種選擇,必會招致「當美國棋子」的批評。然而今日的中華民國政府缺乏國際體系內正式且完全的國際法人格,如果其存在,不是為了替兩岸最終在「一個中國」的框架下的統合鋪路,那麼為了生存,依附大國戰略是必然的結果與選擇。

《戰國策》.魏策說:「初時(魏)惠王伐趙,戰勝乎三梁,十萬之軍拔邯鄲,趙氏不割,而邯鄲復歸。齊人攻燕,殺子之,破故國,燕不割,而燕國復歸。燕、趙之所以國全兵勁,而地不併乎諸侯者,以其能忍難而重出地也。宋、中山數伐數割,而隨以亡。」

這個邏輯對台北來說同樣適合:只要不接納北京著「一中框架」,還是有機會及能力周旋。

邦交國數有何意義?

不過,台北在維持邦交國數目上,不必然會與北京陷入陣地戰。畢竟一般台灣民眾對於邦交國數目的重要性認知有限,反而對於「金錢外交」極為反感。這次台北把斷交原因歸諸於經濟援助,姑且不論真實性如何,至少在對內民意上尚可被接受,不會引起過多焦慮反彈。

只是邦交國越來越少,也勢必衝擊中華民國在國際舞台的聲援與生存,引發另一種憂慮。例如聖多美在2007年第62屆聯合國大會的A62/193號文件中,曾與另外12個國家連署提案,主張「台北的政府是唯一經過正式民主程序、能夠代表台灣2300萬人的政府,從來就不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個地方政府或省分。」失去一個友邦,就少了一個能在國際場合聲援台灣的聲音。

未來民進黨政府得在這兩種考量間權衡。

一個重要觀察點是梵蒂岡──這是台北目前在歐洲僅存的邦交國,儘管數十年來不斷傳出斷交的傳言,尤其去年新教宗方濟各上台以來更是甚囂塵上。由於梵蒂岡的象徵意義極為重大,斷交對台北的打擊,將會比其他邦交國的打擊更大,從而可能使兩岸外交戰進一步升級。

外交戰的本質,必需釐清

台北在斷交事件上,固然也能操作北京「打壓」的民族主義。不過這又牽涉到北京打壓的主體,到底是什麼?

目前兩岸之間的外交戰,仍屬於1949年以來的「政府承認」範疇,還不涉及「國家承認」的層次──目前國際上並沒有「兩個中國」或「一中一台」的外交認知;所以兩岸在外交上爭取的,仍是承認「中華民國政府」或「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能代表中國。有些人把兩岸的外交戰,想像成對「中國」或「台灣」的承認,尚非實情。

然而自2000年代以來,台灣內部的政治團體、媒體報導、民眾意見,傾向於把建交、斷交解釋為某國與「台灣」建交或斷交;但這些都不是準確說法──國際上並不存在一個國號叫「台灣」的正式國家,何來與台灣建交、斷交?這個差別至為重要:自身認同如果不清晰,就無法正確認清問題的本質,進而難以制訂出適合的戰略與戰術。

目前,在外交上維持「中華民國」國號仍至關重要。這不僅是涉及改國號可能引發戰爭,在現實上,只有先承認中華民國政府的國家,才會有機會配合台北,在國際舞台推動對台灣政治主體的承認,把外交戰推向「國家承認」──前引2007年聯合國A62/193號文件就是一例。其餘連中華民國政府都不承認的國家,根本不會主動這麼做。

可以想見,未來兩岸之間的外交戰勢必越演越烈,甚至往實際武裝衝突發生都不無可能,台北與台灣民眾必須正視這個關鍵的敏感問題,才有助於培養自己與北京周旋。畢竟一個人如果連自我介紹都不清不楚,如何期待得到他人幫助。

(王俊評,國立政治大學外交博士,專長為海洋戰略、國際關係、地緣政治。著有《和諧世界與亞太權力平衡》)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端傳媒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