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報

國海證券承認涉200億元「假章」協議,但恐引發中國債券信任危機

刊登於 2016-12-22

中國廣西證監局檢查國海證券債券業務。
連夜會議後,國海證券承認了涉200億元「假章」協議,但其他券商短期內不得拋售。

12月20日,加劇中國債市巨震、發酵一個星期以來各方僵持不下的國海證券「假章門」事件,終於在監管部門的協調下取得進展:國海證券同意承認與22間機構簽署的債券交易協議,將承擔主要損失;同時,為了防止擠兑、給國海證券留出應對時間,短期內其他券商不得賣出所持的相關債券。

技術性違約牽扯出國海證券「假章門」

由於中國債市近期暴跌,12月13日,華龍證券爆出5億人民幣的政策性金融債出現技術性違約,並就此牽扯出國海證券涉及200億人民幣的「代持違約」。除了華龍證券,同批未按時交割的還有五礦證券等多間券商。儘管華龍證券與五礦證券已分別於12月14日、15日延期完成交割,多間券商同時出現技術性違約的反常現象卻引起猜疑。12月14日一張在微信平台廣泛流傳的截圖顯示,「國海證券一個債券團隊負責人張楊出國失聯,請廊坊銀行代持的100億債浮虧巨大,國海直接不要了,章是蘿蔔章(編者注:指假章)。」

隨着事件快速發酵,國海證券不得不在12月15日早盤臨時發布停牌公告,並在當天稍晚就債券團隊負責人失聯一事發布核查結果。

根據國海證券的聲明,公司債券團隊原負責人張楊、郭亮所涉業務相關協議中加蓋的「國海證券股份有限公司」印章與公安機關備案印章不符,系私人偽造;國海證券既未授權張楊、郭亮開展文中所提及的相關業務及簽訂協議,自身也未簽訂任何相關協議。國海證券還表示,張楊已於2016年8月1日離職,而郭亮已主動到公安機關投案,國海證券將提請司法機關追究其偽造公章的刑事責任。

就在同一天,廣西證監局檢查組也進入國海證券辦公地點,對其債券等相關業務進行現場檢查;而公安機關也已對國海證券印章偽造一事立案。

孰是孰非各有說法,監管部門強勢介入

儘管國海證券認為,事件責任應由冒用公司名義、「偽造」公章的前員工承擔,並稱自己也是受害者,不過市場普遍認為,國海的聲明是為了撇清自身責任,不承認協議是不願承擔債市暴跌產生的浮虧。

有機構人士質疑,兩名涉事員工沒有私刻公章的動機,所有協議都是代公司簽署,如果有巨額收益也是在公司賬面;也有分析指出,簽訂協議時兩人均為國海證券員工且擔任要職,國海證券理應承擔交易損失;還有機構人士提及,交易時沒人能夠判斷對方員工是否在職,以這種方式推脱下去,將沒有人敢和國海證券做交易。

根據事後統計,共有22間證券公司和城市商業銀行與國海證券簽署的協議加蓋了國海證券所說的造假公章,涉及總金額約200億人民幣。

為解決僵局、避免更大規模的市場動蕩,中國證券業協會於12月20日連夜召集幾十家涉事機構商討解決方案。會議由證監會副主席李超主持,從當晚7點持續到深夜,儘管期間數度僵持不下,但最終達成共識:國海證券需承認代持協議,但其他機構不得擠兑,公投承擔一定風險。據《21世紀經濟報導》透露,為防止會議內容洩漏,開會前所有人都上交了手機;而監管部門領導一度表示,「今天如果沒有談出一個結果,大家都別走」。

真假公章加劇市場動蕩,引發同業信任危機

受國海證券事件影響,12月15日國債期貨各品種一開盤便歷史性地全部跌停,國債現債成交利率上漲超過3.4%,深交所隔夜國債逆回購利率飆升800個基點至10%。

儘管12月16日中國央行緊急釋放了3940億元的中期借貸便利,12月19日又展開1800億元逆回購操作,市場流動性依然非常緊張,12月19日跨年拆借資金的利率一度飆升到12%,當天僅上海清算所就有8家企業發行人取消了近期的發債計劃。

不過,國海證券「假章門」事件對市場更長期的影響在於破壞了同業間的信任。由於銀行間市場的現券和回購交易建立在對交易對手的信任基礎上,部分協議甚至是口頭達成的,國海證券的假章事件正演化為一場債券市場的信任危機。

多名業內人士表示,「假章門」事件發生後,金融機構和非銀行金融機構之間都擔心對方的章或人是假的,「這對本身流動性就不好的債券市場來說,是致命的打擊。」多名券商人士透露,其所在機構已暫停了所有的代持、過券等業務。甚至有券商人士表示,國海證券事件可能會終結債券市場近年通過券商代持加槓桿的操作模式。

國海證券

國海證券成立於2001年,由原廣西證券有限責任公司通過增資擴股脱胎而成,是廣西區內成立的第一家可從事綜合類業務的全國性證券公司。2011年8月,國海證券有限責任公司借殼桂林集琦藥業股份有限公司上市,成為A股第16家上市券商。2014年7月,公司經中國證監會評定為A類A級券商。 (資料來自百度百科)

來源:財新網上海證券報21世紀經濟報導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端傳媒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