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的分層在中國越來越明顯,很多數據可以顯示這一點。生於農村貧戶、城市中產和富豪之家,孩子會走上截然不同的命運:16歲,農村的窮家之子就此告別校園,外出打工;城裏的中產獨孩又報了兩個補習班,父母為大學的儲備金勒緊腰帶,瞄準國際學校或者未來的出國;而高門大戶的繼承人,已經在西方名校就讀了好幾年。
當教育分層,知識又如何改變命運?
農村家庭的「讀書無用」算法
「你還願意讓孩子繼續讀書嗎?」如果這樣問中國農村的家長,恐怕有不少人都會回答不願意。
據中國統計局數據,2013年農村地區小學畢業生有大約560萬,小學畢業而未上初中的人數約286萬,也就是說,一半的農村小學學生畢業後都從課堂消失了——這些人甚至不能完成國家規定的九年小學和初中階段義務教育。剩下的學生中,完成初中學業進入普通高中的有約28萬。從560萬到28萬,從小學畢業到高中入學,20個農村孩子中只有一個能走完這短短三年的旅途。
大多數人到哪裏去了呢?
四川師範大學張崇洪2015年的碩士論文統計數據顯示,農村孩子失學後去向大概分為四種,其中「在社會上閒逛、泡網吧」和「在外地幫助別人或者自己父母做生意、打工」各佔三成,「在家幫助做家務」和「在本地學美髮、美容、縫紉等技術」再分別佔去兩成。
如圖所示,「讀書無用論」的說法似乎在農村地區越傳越廣了。
數據顯示,越貧窮的家庭越認為讀書無用,對他們來說,打工更能改變命運。同樣弔詭的是,農村子女接受的教育越多,其家庭也越認為讀書無用。
算一筆教育的經濟賬就可以大概知道原因。中國統計局統計,2015年中國農民年平均純收入為11422元,按一個家庭兩個勞動力算,家庭收入為22844元。而一個大學生的花銷就能佔去家庭總收入的八成:本科一年的學費在5000元左右,住宿費一年1000元,假設學生生活節約,平均每月用1000元,這樣算下來,一年的總開銷是18000元。為了供養一個大學生,農村家庭需要舉全家之力才勉強承擔得起。
但更重要的是,付出了巨大教育成本之後,收益似乎並不令人滿意。中國社會科學研究院發布的《2013年應屆生就業調查報告》顯示,從畢業生的城鄉來源角度分析,農村家庭的普通本科院校畢業生是就業的最困難群體,失業率高達30.5%。而就算找到工作,據第三方調查機構麥可思調查,2015年中國大學畢業生月薪為3694元。按照剛才的統計方法,大學一年的花銷是18000元,四年就是72000元,一個農村大學生畢業後要不吃不喝一年半才能賺回自己讀大學期間的花銷。
對於農村的普通或貧困家庭來說,傾盡全家之力才可以供養一個孩子讀完大學,但一紙大學文憑早已不再是顯著改變家庭經濟收入的保證,與其走投入大收益低的教育之路,不如早點進城打工。讀書無用,並非無因。
內地知名教育學者楊東平主持的「我國高等教育公平問題研究」表明,中國重點大學農村學生比例自1990年代起不斷滑落,北大農村學生所佔比例從三成落至一成,清華2010級農村生源僅佔17%。
城市中產家庭的「百萬寶貝計劃」
與農村孩子或主動或被動放棄學業進城打工,根本上不了教育的起跑線相比,城市中產孩子從小就被要求「贏在起跑線上」。奶粉要用國外的,幼兒園要上雙語的,小學要上重點的,一切的一切都是為了「贏在起跑線上」。
以北京為例,據端傳媒記者測算,一個中產家庭的孩子從幼兒園到大學畢業的教育成本至少為134萬元——這只是公立學校的花費,私立學校、國際學校等花費上不封頂,不在其列。中國社會科學研究院2015年的一項調查顯示,45.5%的中產階層認為子女教育支出「比較有負擔」;31.8%認為「非常有負擔」。
先是學前教育。不在九年義務教育範疇的幼兒園收費不菲,託管費加日常開銷每個月就是4000元。鋼琴、舞蹈、圍棋等各種興趣班要開始上了,一年至少要10000元,幼兒園三年合計開銷就是17萬元。
「幼升小」才是真正的燒錢大戰。關注中國教育的民間智庫21世紀教育研究院的一項報告顯示,目前北京的幼升小途徑主要有共建、佔坑、電腦派位、擇校等,可謂花樣繁多層出不窮。想走單位和學校共建的路徑,家長得在體制內任職,還得能找到相關人士「打點一下」,其中的門道彎彎繞繞;想通過和學校聯繫緊密的補習機構「佔坑」,一年好幾萬的補習費先交出去,上個幾年,最後通過考試也有進入名校的可能;想利用電腦隨機派位的方法,簡單,最低10萬、最高43萬1平方米的學區房買一套就行;沒錢買學區房,想跨區擇校,可惜很多名校的擇校費早已有價無市,家長只能給一個神秘的不開收據的私人賬號匯去一大筆錢,希望對方真能「手眼通天」。一場轟轟烈烈的大戰打下來,幾乎需要20萬元。
義務教育階段的公立小學不收學費,一年交給學校的各種費用只有幾百元,真正的重點在補習班:數學英語等課程補習必不可少,音樂美術等興趣培養也不能落下,一年花費至少3萬元。再加上平均2000元的月度日常開銷,六年合計30多萬元。
和幼升小類似,小升初也是一場家長們「關係」與金錢的較量,門檻費同樣按20萬元計算。補習班支出必不可少,日常開銷也省不下來,初高中六年的總花費為30多萬元。
從3歲到18歲,一路補習護航,名校加持,122萬元已經投入其中。接下來,選擇國內升學還是國外留學,不僅是孩子人生的重大抉擇,也是對家庭經濟實力的重大考驗。如果選擇國內大學,一年學費5000元住宿費1000元,一個月生活費2000元,四年12萬也就夠了;如果決定出國留學,花費就要多得多。
世界上最有影響力的國際時事刊物之一美國《Foreign Policy》(外交政策)雜誌2016年對全美最「中國化」的大學進行了排名,伊利諾伊大學厄巴納-香檳分校(University of Illinois Urbana-Champaign)、南加州大學(University of Southern California)、普渡大學(Purdue University)、東北大學(Northeastern University)和哥倫比亞大學(Columbia University)位列前五。據估算,在這些學校讀完四年本科的平均花費為140萬人民幣,可以供養20個農村大學生在中國讀完大學。
總的來說,從幼兒園到國內大學畢業,至少需要134萬元,如果出國留學,至少需要262萬元。而根據中國社會科學研究院2016年的統計,北京中產家庭年平均收入為25.6016萬,按照上述情況推算,培養一個孩子在內地從幼兒園讀到大學,一個北京中產家庭要不吃不喝5年,如果要出國讀大學,則要翻倍,10年。對於農村家庭平均22844元的年收入來說,代價則更加驚人,分別是59年和115年。
富人的孩子早出國
如果說農村孩子上不了起跑線、城市中產孩子努力贏在起跑線,中國富豪階層的子女,則完全可以選擇別的起跑線和跑道——出國讀書,而且越富越早。
內地資訊門戶網站搜狐2015年對教育行業的調查發現,一般中國家庭最希望子女在研究生階段出國留學,佔41.26%,其次是本科,比研究生少3%。但關注中國企業家群體、每年發布中國百富榜的胡潤研究院2016年留學報告顯示,富豪階層的子女出國留學意願時間明顯早於普通家庭,其中高中佔比最多,約三成,本科、初中緊追其後,研究生階段出國意願最低,僅佔6%。胡潤研究院《2014海外教育特別報告》更直接公布了富豪子女出國留學的平均年齡,千萬富豪的子女一般為18歲,億萬富豪的子女則提前到了16歲。
富豪子女出國讀什麼?大部分去了歐美發達國家名校讀商科。入榜胡潤百富榜的多名企業家如宗慶後、楊國強、許榮茂等,其子女基本都在美國、英國、澳大利亞學習經濟學、國際貿易等專業。
海外留學價格不菲,低齡留學花費更多,富豪家庭對子女的教育投入堪稱大手筆。2013年,香港著名霍氏家族的三代長孫霍啟剛與前中國跳水運動員郭晶晶之子霍中曦在出生之前,已獲「家族基金」撥出一億元,用作未來的教育基金之用。而霍啟剛初中赴英,就讀於温徹斯特公學(Winchester College),中學畢業以全A成績考入牛津大學(Oxford University)。霍啟剛之父霍震霆中學就讀於英國米爾菲爾德學院(Millfield School),大學就讀於美國南加州大學(University of Southern California)。不出意外的話,霍中曦的一億元教育基金將用於複製香港讀小學、海外讀中學和大學的這一模式。
按照網絡上流行的說法,這些企業家二代的標準群像是這樣的:「海外名校商科畢業,豪車代步、名牌傍身,二三十歲已出任家族企業高級職位,調度數以億計的現金,手握起碼兩個私募基金。」
2016年華人首富王健林之子王思聰的人生軌跡即大抵與此相符。他自小被送到國外,在新加坡Swiss Cottage讀小學,在英國温徹斯特公學(Winchester College)讀中學,和霍啟剛是校友,然後在倫敦大學學院(University College London)讀大學,專業是哲學。從英國回來後,王思聰擔任了萬達集團的董事,但並不負責任何事務。王健林拿出5億元,讓兒子成立了一家PE(私募股權投資)公司普思投資。目前普華投資已投資26個項目,其中5個已上市,王思聰身價升至60億元。
而中產二代、農民二代此時正在做什麼呢?也許前者正在為王健林萬達集團的校園招聘做準備,後者正在萬達百貨當售貨員。
@nickname2333 你要知道资源聚集的问题根本,就比方你看到能去清华北大的,永远都是市区里那两三个学校,教育资源都集中了。农村中学,能考上个本二就很棒了,更不用说211-985
平均来说的,北上广这些地方的大学1000块光伙食都不够,内地城市800就可以。所以平均来说1000差不多。
觸目驚心的教育不平等……被壓破最深的人,由於信息不平等,甚至無法知道自己是何時、怎樣被不公平對待了。
樓下說美國也一樣的人,美國的基礎教育普及率還是好過中國的吧。最重要的是,人家並沒有逮捕促進教育公平的人士。
在中国,节约的大学生一个月怎么可能花1000块?
许多人还以为自己的娃和豪富权贵的孩子就读同一所学校已经实现了教育平等。
@彷徨 美国由于学费压力和高中分化明显,其实相对来说底层上升空间更小。
@YKW 就叫普思资本,prometheus(普罗米修斯)capital
edu問題,陸客老友啦
啊啊不好意思,刚刚眼瞎了看错……是「普华」
普斯投资怎么让我想到了pussy呢…哈哈哈(纯玩笑,望阁下不要介怀)
越是较差学校助学金越少,名校助学金较多。至于助学金是不是真正按照困难情况发放,申请过程中有哪些麻烦,问问曾经有过经历的不难了解
贷款数量很有限的,不是所有困难家庭都能申请到
這篇文章通篇拿數據說話,脫離實際。敢問作者有沒有到大陸農村實地考察過?農村的教育成本和城市是不一樣的。此外,農村的大學生可以申請無息助學貸款,多數大學也有設立國家助學金。你們呀,不要見風就是雨,naive!
最后不忘调侃一下,,,
無法避免的人類社會階級。
只是嚴重。
@彷徨,文章最后一段就是想表达的主旨:阶级固化,并非控诉的笔法,作者叙述得越是风轻云淡所反映的便越是惊心动魄,我觉得真的写得不错
这篇文章想表达什么呢,亮点不足……只是向港台读者介绍一下大陆教育情况吗……类似的现象美国也存在吧,公立中学只提供基础教育,烧钱的私立学校偏向精英化。不过美国底层阶级的上升空间和渠道应该大些,因为教育方针和内容云泥之别……
数据很翔实,感谢
本来教育是缩小不同家庭出身者代际差异的,但是中国教育让阶层固化更加严重。不过,小学生毕业之后那么多没上初中的数据还是有点惊讶。我所在的地区包括农村大多数还是上完初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