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月12日下午,香港「選舉委員會界別分組選舉」(編注:該委員會職能為提名及選出行政長官)點票結果出爐。根據立場新聞報導,在1194個席位中,建制派取得逾800席。而協調派出共352人參選的非建制派,選前目標取得至少300個「選舉委員會」委員資格,最終取得至少327席(編注:包括在不經今次選舉的宗教界獲得至少1席,及本身自動享有委員資格的27名非建制派立法會議員)。
根據政府公布的界別選舉結果,非建制派在高等教育界、法律界、教育界、衛生服務界及資訊科技界均全取30席,在社會福利界則全取60席。另外,非建制派在醫學界派出的19人亦全部當選,而在工程界則由上屆僅2席大幅提升至今屆的15席,在中醫界則取得「零的突破」贏下3席。
而在被視為現任特首梁振英「票倉」的建築、測量及都市規劃界,非建制派派出共27人參選,其中26人當選,而建制派僅獲得餘下的4席;梁振英已於12月9日宣布放棄競逐連任特首。
此次選舉的投票率高達46%,較上屆高出逾18%,亦超越過去3次選委會選舉,為歷來最高。有分析認為,高投票率反映出選民不滿梁振英過去數年的管治,即使梁振英已宣布不競逐連任,但選民亦擔心會有與他同樣、甚至更差的候選人出現,因此令投票率上升。
非建制派委員將要協調如何運用選票
非建制派首次在衛生服務界全取30席,非建制派協調名單「衞・真普30」發言人列明慧指,會盡力阻止「禍港」的人當選特首,而「禍港」的定義為不重啟政改、不撤回人大8.31決定及重推《基本法》23條立法等;她們將採取策略投票,力求每一票得其所用,不會輕言投白票。
參選法律界選委並成功當選的前立法會議員梁家傑表示,非建制派全取法律界30席,反映出選民不滿人大釋法,以及特區政府和中央政府對香港法治的衝擊和破壞。他表示,團隊必定會質詢特首選人有關人大釋法和會否支持再推《基本法》23條的取態。
梁家傑又表示,事前沒有預計投票率如此高,形容高投票率顯示香港人沒有氣餒,亦已把握機會表態。他敦促中央政府「放棄大石壓死蟹、一國吞噬兩制的思維」,指香港人已清楚表達「不只換人、還要換制度」的訴求。
不過,中文大學政治與行政學系副教授馬嶽指,即使非建制派取得300票,但現時選委仍未就如何運用選票達成共識。他又表示,非建制派候選人在大部分專業界別全取席位,而且得票理想,這顯示不同專業界別的政治訴求清晰,包括不滿現任特首梁振英施政、爭取真普選等,日後中央或特首候選人都要正視今次的選舉結果。
非建制派取得選委席位的界別,以及取得的席位數目如下:
- 資訊科技界:30席(全取席位)
- 衛生服務界:30席(全取席位)
- 法律界:30席(全取席位)
- 社會福利界:60席(全取席位)
- 高等教育界:30席(全取席位)
- 教育界:30席(全取席位)
- 中醫界:3席
- 醫學界:19席
- 工程界:15席
- 會計界:26席
- 建築、測量及都市規劃界:26席
- 宗教界(在今次界別選舉以外,由6大宗教平分,部分透過抽籤形式分配委員資格):至少1席
- 立法會現任議員(在今次界別選舉以外,原已享有委員資格):27人
- 合共至少327席
選舉委員會
2017 年 7 月,端傳媒啟動了對深度內容付費的會員機制。在此之前刊發的深度原創報導,都會免費開放,也期待你付費支持我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