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報特首選戰

香港特首選委會選舉:非建制奪327席 投票率46%破紀錄

刊登於 2016-12-12

#香港特首#2017香港特首選戰#香港

2016年12月11日,香港,2016年選舉委員會界別分組一般選舉投票日。
2016年12月11日,香港舉行「選舉委員會界別分組選舉」。

12月12日下午,香港「選舉委員會界別分組選舉」(編注:該委員會職能為提名及選出行政長官)點票結果出爐。根據立場新聞報導,在1194個席位中,建制派取得逾800席。而協調派出共352人參選的非建制派,選前目標取得至少300個「選舉委員會」委員資格,最終取得至少327席(編注:包括在不經今次選舉的宗教界獲得至少1席,及本身自動享有委員資格的27名非建制派立法會議員)。

根據政府公布的界別選舉結果,非建制派在高等教育界、法律界、教育界、衛生服務界及資訊科技界均全取30席,在社會福利界則全取60席。另外,非建制派在醫學界派出的19人亦全部當選,而在工程界則由上屆僅2席大幅提升至今屆的15席,在中醫界則取得「零的突破」贏下3席。

而在被視為現任特首梁振英「票倉」的建築、測量及都市規劃界,非建制派派出共27人參選,其中26人當選,而建制派僅獲得餘下的4席;梁振英已於12月9日宣布放棄競逐連任特首。

此次選舉的投票率高達46%,較上屆高出逾18%,亦超越過去3次選委會選舉,為歷來最高。有分析認為,高投票率反映出選民不滿梁振英過去數年的管治,即使梁振英已宣布不競逐連任,但選民亦擔心會有與他同樣、甚至更差的候選人出現,因此令投票率上升。

非建制派委員將要協調如何運用選票

非建制派首次在衛生服務界全取30席,非建制派協調名單「衞・真普30」發言人列明慧指,會盡力阻止「禍港」的人當選特首,而「禍港」的定義為不重啟政改、不撤回人大8.31決定及重推《基本法》23條立法等;她們將採取策略投票,力求每一票得其所用,不會輕言投白票。

參選法律界選委並成功當選的前立法會議員梁家傑表示,非建制派全取法律界30席,反映出選民不滿人大釋法,以及特區政府和中央政府對香港法治的衝擊和破壞。他表示,團隊必定會質詢特首選人有關人大釋法和會否支持再推《基本法》23條的取態。

梁家傑又表示,事前沒有預計投票率如此高,形容高投票率顯示香港人沒有氣餒,亦已把握機會表態。他敦促中央政府「放棄大石壓死蟹、一國吞噬兩制的思維」,指香港人已清楚表達「不只換人、還要換制度」的訴求。

不過,中文大學政治與行政學系副教授馬嶽指,即使非建制派取得300票,但現時選委仍未就如何運用選票達成共識。他又表示,非建制派候選人在大部分專業界別全取席位,而且得票理想,這顯示不同專業界別的政治訴求清晰,包括不滿現任特首梁振英施政、爭取真普選等,日後中央或特首候選人都要正視今次的選舉結果。

非建制派取得選委席位的界別,以及取得的席位數目如下:

  • 資訊科技界:30席(全取席位)
  • 衛生服務界:30席(全取席位)
  • 法律界:30席(全取席位)
  • 社會福利界:60席(全取席位)
  • 高等教育界:30席(全取席位)
  • 教育界:30席(全取席位)
  • 中醫界:3席
  • 醫學界:19席
  • 工程界:15席
  • 會計界:26席
  • 建築、測量及都市規劃界:26席
  • 宗教界(在今次界別選舉以外,由6大宗教平分,部分透過抽籤形式分配委員資格):至少1席
  • 立法會現任議員(在今次界別選舉以外,原已享有委員資格):27人
  • 合共至少327席

選舉委員會

香港自1997年主權移交中國以來,至今尚未實現普選行政長官。按現行選舉制度,行政長官由1200人組成的選舉委員會選出,故又被批評者稱為「小圈子選舉」。選舉委員會成員必須為香港永久性居民,分別來自38個界別分組,代表不同行業、專業、勞工、社會服務團體及區域組織。要成為香港特首,需先獲150名選委提名,並取得至少601名選委投票支持,因此選舉委員會選舉被視為香港特首選舉首戰。在今屆選委中,由於梁頌恆、游蕙禎因宣誓問題喪失議員資格,另外3名議員因為身兼港區全國人大代表關係,身份重疊,以及進出口界有一人在提名期過後才知道不是選民,未能參選。因此,應由1200人組成的新一屆選委會實際人數為1194人。在12月11日的選委選舉中,1239名候選人競逐25個界別共733個席位。(端傳媒綜合整理)

來源:香港電台蘋果日報商業電台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端傳媒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