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評論| 歷史退潮時的燃燈者:在香港重讀哈維爾(一)

「只有一個深植民間的,真正以多元多樣作為原則的,充分體現民眾參與的,創造的民主傳統,才可最終堵截由人民動員邁向以人民之名行獨裁之實的可怕道路」——1991年香港出版《天安門評論》發刊詞

哈維爾是捷克作家及劇作家,著名的持不同政見者、天鵝絨革命思想者之一。他的創作斟酌時弊,呼籲人們在(後)極權制度之下活出真誠,受捷克共產黨當局持續迫害。1977年起他陸續被指「危害共和國利益」、「顛覆共和國」而鋃鐺入獄。1989年6月4日起,波蘭的團結工會在公開選舉中擊敗共產黨取得超過99%議席,同年及後柏林圍牆倒塌,東德政權垮台,在匈牙利民主化和立陶宛宣布獨立的鼓舞下,捷克人民走向街頭要求司法獨立和舉行公開的自由選舉,最終在1989年12月,出獄僅42天的哈維爾被選為捷克斯洛伐克聯邦共和國總統。

「無權勢者的力量」是哈維爾的代表作,寫於1978年,剖釋捷克斯洛伐克的共產極權如何改造人民生活而使得兩者相互構成。


在這篇代表作中,哈維爾認為現今的極權制度已不像過去有明確的制宰源頭,社會不存在可以透過破壞特定群體或階級而得到解放。在今天的極權體制下,權力正如巨大綿延的蜘蛛網,這個網是為體制,限定了每個人生活的模式、形態、思想規矩。也許大家都不明白,也無意深究規矩的意義,但只要大眾都服從,就能從這張網之間獲取利益,得到「安逸穩定」的生活。假若人們要反抗,哪怕只有一點點的自主意識,在權力網泥足深陷的人們就會告發攻擊那些心有異想的人,因為他們恐懼,恐懼在現存權力網下的既得利益會因體制被推翻而煙消雲散。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 端傳媒編輯部 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