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朋友邀请,今年再次從中國到馬來西亞,驚覺馬來變化在短短一年內就這麼多。
不像中國的大興土木般的變化,馬來西亞的變化是在民風上體現的——更多的女人戴上了頭巾,有的甚至全身都被黑色的布包裹著,只露出一雙眼睛。
我坐船從檳城到蘭卡葳的途中,船上坐滿了虔誠的伊斯蘭教徒,船上的華人和白人是少數族群。行船過程中發生了有趣的一幕,一個穿著黑色頭巾只露出眼睛的母親,抱著自己的小女兒,旁邊坐著一個白人母親,也抱著自己的小女兒,兩名女生一路上玩得很開心,而她們的母親卻從來沒有交流過。我在旁邊一邊看一邊想,那兩個小女孩如今在一起快樂玩耍,以後的命運卻可能是天壤之別——那名穆斯林小女孩以後也會像她母親一樣,將自己的臉遮得嚴嚴實實,只能讓自己的丈夫看到,而那個白人女孩,以後可能成為反穆斯林者。
蘭卡葳各大海濱也隨處可見穆斯林的身影,女人們換上了布基尼躺在沙灘上。去年我也來過蘭卡葳,卻並未見過如此光景。
全馬受穆斯林風影響最小的是檳州。在檳州,人口構成主要是華人,街上到處可以看見中式建築和廣東餐館。一位熱情招待我的檳城華人開車載我環島兜風,一邊細數著檳城過去的建築和現在的建設,一邊告訴我,他們州州長也是華人,把檳城建設得很好,辦了很多實事。車載廣播進入時事評論節目,我們都陷入了短暫的沉默,默默聆聽新聞。廣播播放的是華語新聞,主播的國語咬字不是很準,但是我仍能清楚地聽到節目的主要內容——批判大馬首相納吉涉嫌貪腐的罪行,不顧國際社會的譴責,一意孤行,背棄民意,損害馬來西亞的國際聲譽。節目聽完了,那位華人嘆了口氣,繼續講到,雖然華人在檳城過得不錯,但是在整個大馬的地位卻不樂觀,中央政府一直在打壓檳城華派,抬高對檳城的稅收,卻在中央預算中很少分給檳城。
華人在馬來西亞處於資本地位高而政治地位低下的尷尬處境,也因此他們成了不少反對行動的主體人群之一。
11月19日,馬來西亞淨選盟(馬來西亞反對派乾淨與公平競選聯盟,主要訴求首相下台,將選舉透明化)集合了約5萬人,在首都吉隆坡發動黃衫軍的第五次集會,抗議現任首相納吉利用自己成立的國家投資基金「一馬公司」(1MDB),貪污高達數十億美金款項。
去年8月,淨選盟也曾發起類似運動,當時上街人數高達20萬人。而今年參與者只有5萬人。
此時我已經從馬來西亞返華,但自己的臉書主頁卻被淨選盟刷屏了。我看到一個有趣的視頻,全部身著黃色襯衫的淨選盟成員在夜色和街燈下一起唱出了經典粵語歌《海闊天空》:
「原諒我一生放蕩不羈愛自由。」
萬人同唱粵語歌。華人是黃衫軍非常重要的構成主體。而另一邊,親政府的紅衫軍也遊行伸張自己的政治理念,他們的組成則幾乎全部為男性,最多的族群是馬來印度人和一部分馬來人。
但是,一次數萬人的大遊行,能做的只是揮國旗,唱國歌,在臉書上點贊,激情澎湃後,黯然離場。黃衫軍的和平抗議,在國際上關注度漸漸變少,訴求達成難度高。偶爾的激情澎湃後,再回歸到日常生活,聽到自己首相的惡行,也只能嘆息。
也許以後還有第六次,第七次和平遊行,然而馬來西亞的現實格局卻很難被撼動,馬來華人是不是注定要繼續失落下去?
這篇文主觀跟片面到不行,他講的“國語”是指馬來西亞國語嗎?端的稿費變好賺了?
大概是不是伊斯蘭這個過度符號化的名詞,太容易吸引讀者注意了?隨便找個地域,寫個咱們不熟悉的族群,就能發文並拿到稿費了。真簡單!太輕鬆!
作者目光非常非常狹窄,令人極度遺憾。作者完全沒有看到馬來人,特別是城市、中產、高學歷人士相當不滿執政黨。作者也完全不認識馬來人在建設多元社會,對抗國陣以狹隘民族主義維繫統治的努力。
這则讀者來函非常不真實和誤解馬來西亞!
就像[左行風]說的。
希望各位讀者不要被誤導!
認同左兄的看法,感覺這篇讀者來函有許多細節和馬來西亞現況並不相符。另外,文章試圖將改革的焦點放在華裔/巫裔之別,最後的問題“馬來華人是不是注定要繼續失落下去”更是令人摸不著頭腦。馬來西亞嘗試改革的族群,向來都是馬來人居多,就連淨選盟集會也向來是如此。華人是在近幾年才逐漸融入改革當中。要失落的話,是馬來西亞整體一併失落,不是特定族群,更不是單指華人。
或许听的是非马来西亚电台的节目
我很懷疑這則「讀者來函」的真實性:
1)通常全身黑布包裹的女子是來自中東地區的遊客,不是馬來西亞人,更不是「馬來西亞(民風上)的變化」。
2)我不知道有什麼節目會「批判大馬首相納吉涉嫌貪腐的罪行,不顧國際社會的譴責,一意孤行,背棄民意,損害馬來西亞的國際聲譽。」,在馬來西亞,如果有新聞主播膽敢說這些話,就和在中國批評共產黨一樣是要受到政治對付的,而我不知道馬來西亞有哪位主播賭上一生作為代價。
3)萬人同唱《海闊天空》應該是舊視頻,以之對比今年之集會,除廉價的吸睛外,祗顯得不倫不類。
我不是質疑作者走馬看花的誤解,我質疑的是端傳媒為什麼選刊這樣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