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天談談怎樣在社交平台識別假新聞。
如果用一句話來概括,那些讓你特別喜歡的新聞(信息),一般都是假新聞。
我們都知道兩句話,一句是「客觀世界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一句是「祝你萬事如意心想事成」。這兩句話構成一個常識:你喜聞樂見的事情,一般是不那麼容易發生的。按照這個規律,你應該可以識別大多數假新聞,因為大多數假新聞都是好消息。
傳統媒體有很多手段避免製造和傳播假新聞,所以傳統媒體一般都是以報導壞消息為主。同時我們也養成一個習慣,如果我們在傳統媒體上(特別是國內的傳統媒體)看見好消息,多半會在心裏打一個問號,琢磨一下它背後有什麼不可告人的目的。
但在社交網絡上我們似乎放棄了辨別意識。一個普遍的說法,因為這些信息多半來自朋友和熟人的轉發,他們用個人信用替那些假新聞宣傳。我覺得這個看法是錯誤的。你相信假新聞並不是因為相信朋友,而是因為它們是你喜聞樂見的,至少是你希望發生的事情。
特朗普勝選以來,facebook面臨巨大壓力,因為很多人指責大選期間facebook假消息氾濫,幫了特朗普大忙。例如一個典型的假消息,教宗表態支持特朗普,在facebook上轉發近百萬次,而闢謠貼被轉發不足這個數的十分之一。教宗會不會表態干預美國大選是另一個問題,這裏我們只須思考,為什麼這個假新聞會被瘋轉?因為它滿足了一部分特朗普支持者的喜好。當時特朗普民調各種落後,支持者內心焦慮,見到好消息,管它真假,當然要拼命傳播。
這就是假新聞的最重要特徵:它擊中你內心的焦慮,同時它帶給你一個好消息!
甚至假新聞都可以這樣定義:一個擊中你內心焦慮的好消息。
當然,它也可能是一個擊中你內心焦慮的壞消息。但是至少在我們國家,只有製造並傳播假的壞消息才會被警察敲門,而如果你說癌症被攻克了或者解放軍又把美國人震攝住了,應該不會有什麼人找你麻煩。所以,假新聞裏的壞消息相對少很多。
因此,假新聞首先必須擊中你內心的焦慮。例如,愛國者和養生愛好者是兩大特別容易製造和傳播假新聞的群體,就是因為他們內心有特別明確的焦慮,或者痛感國家不夠強大,或者擔心自己不夠健康。這時候你只要對症下藥地告訴他們一個好消息,他們才不管真假,先轉發了再說。哪怕你給他們指出這是假消息,他們多半也會說,就算假的,聽聽總沒壞處。
如果人們內心沒有焦慮,基本上就不會有假新聞傳播的空間。但問題是,世界上哪有完全不焦慮的人。所以假新聞也是挑人的,它只在特定焦慮症的人群中傳播。很多人天天盼望祖國強大,多半是因為焦慮自己不夠強大,幻想祖國強大了自己也就強大了。所以他們特別渴望中國研製成功5倍音速戰鬥機、南海艦隊亮劍嚇跑美國航母這種假新聞,好像國家就是自己褲襠裏的那傢伙。
有段時間我犯痛風,我就會特別關注治療痛風的信息,比如多吃大紅蘿蔔那種。我的親朋好友知道我痛風,自然也會把他們看見的這類信息轉發給我。這個例子也說明,我和我的親朋好友為痛風的事感到焦慮,雖然焦慮程度不同,但是都會關注相關信息。反之,如果我沒得這病,可能我根本不會關注痛風的信息,甚至都沒聽說過這個詞,自然對這類信息免疫,更不會傳播。我可以負責任地說,痛風界的假新聞假消息太多了。小小的痛風尚且如此,遑論大千世界,人們各有焦慮,也就造成了各種假新聞的泛濫,只是大多數假新聞未能擊中你的焦慮,所以也沒有引起你的關注,甚至沒注意到它們存在。
講到這裏,現在可以講講識別假新聞的技巧了。
首先,還是那句話,那些讓你特別舒服、感覺說到自己心裏去了的新聞,非常大可能就是假新聞,因為它們安撫了你內心的焦慮,所以才會讓你特別解渴。當然,絕大多數人可能不會時時刻刻刻意識到自己內心焦慮什麼,所以只能從自己閲讀一條新聞的飢渴感和愉悅感去判斷,只是問自己一句:它讓我這麼開心,它是真的嗎?
第二,訴諸常識。中國只有一艘航母而且還沒形成實戰能力,你卻天天看見解放軍又把美國人震攝住的新聞,你應該知道這不符合常識。不過常識二字,寫起來簡單,想要具備卻是難上加難。世上知識太多,常識也太多,你不可能擁有所有的常識。有的常識在很多人看來那麼簡單,也許偏偏你不具備。有的常識或許你稍微思考就能擁有,偏偏你被內心的焦慮矇住了眼睛。所以還要有求證的習慣與技巧。
第三,求證。我們做傳媒的,遇到爆炸性大新聞,一般使用「雙信源原則」,也就是必須同時有兩個獨立的信息源都報導了,才基本確信它是真的發生。但是在網絡時代,這個雙信源原則也會失效。去年李光耀去世前曾經「被去世」一次,國內外多少著名媒體都中招,當時騰訊新聞去新加坡政府官網求證後才確認是假新聞。可見,雙信源都還不夠,得去源頭查詢。
我們一般人,自然不需要這麼嚴苛,但是看到一個自己非常樂意看到的消息,養成從網上搜索一下的習慣,也大致能夠判斷真偽了。網上搜索,一般都會呼啦啦給出一大堆信息,這時候你從裏邊尋找有沒有正規媒體的報導,如果有,基本你可以相信它是真的。如果找不到正規媒體報導,你就需要多翻幾頁,尋找這個消息的最早出處和源頭。如果找不到源頭而大家都在這麼說,就好像它突然冒出來的,基本上可以確信它是假新聞。
如果用一兩個關鍵詞搜索結果不理解,你可以把新聞的主體部分copy下來,整段去搜。這時候如果搜索結果呼啦啦出來一大片一模一樣的,而且不是正規媒體報導,哈哈,基本上它就是假新聞。
如果源頭指向學術期刊或者論文,那比較高級,建議請教專家。不過,如果來自專業期刊或論文而未經正規媒體報導,卻形成大規模傳播,我依然認為新聞造假的可能性非常大。因為專業之所以被稱為專業,就在於它不可能隨隨便便被普通人弄懂;如果普通人如你我都看明白了,基本上可以判斷它是被理解錯了,或者有人把它給包裝過了。
因為,事實或者真相,一般都不會那麼討你喜歡,也不會總是符合你的期待。
編者按:此文轉載自微信公眾平台:叔的刀法(微信號:lifang19680320),作者李方,端傳媒獲作者授權後轉載。
作者明顯就是一個科盲,以土共公布並亮相的df-26岸基導彈(專門打擊大型海上移動目標,有效射程4000公里,第一島鏈才1500公里左右,另外18倍的音速飛行你美國拿什麼去攔截?攔截要求是100%,而進攻有效達到70%就已經足以讓任何的攔截失去作用,一枚df26擊中航母,航母馬上被打沉),你覺得這是開玩笑的嗎?連美國國防部都不敢面對,土共顯然很明白這個道理,讓美國人找上門,我大把理由在南海種島,不然哪裡來的理由?你教別人識別假新聞,但卻將已經在9.3閱兵儀式展示的df26當透明,2014年就已經部署了,作者你是選擇性失明嗎?
要先有常識你才會去懷疑。
这篇文章我特别喜欢😂
楼下的说的很对,老话说得好,一个人总是听到自己愿意听到的事情
對不起!我以為發文沒有收到所以發了三次。請把後兩次刪除。謝謝!
講的沒錯。再給你兩個例子說明即使權威新聞來源都不要相信,尤其如作者說的『讓你特別喜歡的新聞』。
二十幾年前在TIME或Newsweek上有一篇報導美國學生得到國際物理奧林匹亞大賽冠軍五枚金牌的新聞。這篇報導有點怪,不只因為美國在國際物理奧林匹亞大賽通常名次都很落後,更因為全篇對這五個學生的名字完全不提,只提了指導老師的名字。你要是熟悉美國主流媒體你就知道這有多奇怪。像這種數十年難得一見的大吹特吹機會通常會鎖定幾個學生連他的日常生活都不放過的報導。可是沒有,完全沒有。我去特別查了這五個學生的名字:兩個有純粹猶太姓名,一個有純粹俄國姓名(Aleksander + 俄國姓,而不是Alexander),另外兩個只可能是華人(或韓國人)。可以想像寫這篇報導的人的心情是複雜的。那時的美國還不像現在那麼多元化。他想用物理奧林匹亞大賽冠軍來取悅他的白人讀者,順便鼓動民粹,可是他也知道如果說出名字後果會怎樣。無論如何,即使對權威主流媒體而言,他們都在隨時玩弄低級的花樣。這一點在紐約時報上更常見。
另一次也是二十幾年前,魏京生剛剛被釋放到美國。主流電視上記者訪問,由中國通哥大教授黎安友(Andrew Nathan)翻譯成英文。他很盡責而精確的翻譯了每一句話。當魏京生說出『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時,黎安友硬是跳過沒有翻譯。這想必也取悅了很多被欺騙了的美國人吧!黎安友這種行為純粹是不入流的癟三作風,已經是道地的可恥的欺騙了。可是在看主流電視權威訪問翻譯的觀眾知道嗎?
“好消息”意思有歧义。文中的“好消息”意思应该是读者认为好的或者堆自己有利的消息,而不是消息本身内容讲的是积极向上的好事。毕竟很多国人对欧美还有中东出事都幸灾乐祸的
实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