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台灣技職科系全套向中國大陸輸出,是互蒙其利還是流血自殘?

台灣高等教育面臨危機,這時以職業、技術傳授見長的大專院校異軍突起,成為中國大學爭相取經的對象。

近年來,台灣教授被對岸挖角,跨海到大陸執教已經不是新聞,知名學者有財經經濟領域的巫和懋、霍德明和朱家祥;或者為中國清華的工業工程系招聘,原本任職中原大學資訊管理學系的饒培倫。

在一般性的招聘、挖角外,2014年中央大學「通訊系統研究中心」主任陳錕山也被中國「千人計畫」延攬,棄職前往中國「遙感科學國家重點實驗室」任職,由於他在台灣的工作中涉及衛星偵照資料的判讀,因而還引發了國安洩密疑慮。

除了一直存在的,個別性地招聘、挖角台灣學者外,另一股台、陸合作,將台灣特定學系「全套搬到大陸」的風潮方興未艾。究其根本原因,仍然在於台灣高等教育面臨少子化危機,不少欠缺競爭力的大學如果不想坐等倒閉,就必須殺出一條血路,尋找合作對象,開拓生源和金源。這時台灣以職業、技術傳授見長的大專院校,依靠長年累積的實務教學經驗異軍突起,成為中國大學爭相取經的對象。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 端傳媒編輯部 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