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特朗普來了2016美國大選

黎蝸藤:特朗普佔領銹帶州致勝,第六次政黨重組可期?

特朗普的勝利,看似奇蹟,但也是有跡可尋,既有必然因素,也有偶然因素。

刊登於 2016-11-09

#2016美國大選#特朗普來了#特朗普#美國

勝出2016美國大選的特朗普(Donald Trump)發表勝利演說。
勝出2016美國大選的特朗普(Donald Trump)發表勝利演說。

喧囂將近一年的2016年美國總統選戰,在多個搖擺州戰場硝煙彌漫下落幕。特朗普(川普)實現驚天逆轉,贏得多個傳統搖擺州(北卡羅萊納、佛羅里達)之餘,還奪得幾個工業銹帶州(俄亥俄、愛荷華、威斯康辛和賓夕法尼亞)的勝利,成功入主白宮。

特朗普的勝利,看似奇蹟,但也是有跡可尋,既有必然因素,也有偶然因素。

美國選舉實行選舉人團制度(註一),共和黨和民主黨都有自己的鐵票州。民主黨的鐵票州在西部沿岸三州和東北各州,共和黨的鐵票州在中部和南部,剩下的就是搖擺州。從1992年開始,民主黨在鐵票州就穩定地佔有優勢,連續六屆奪得18個州和華盛頓特區,築起「藍色城牆」(blue wall),擁有多達242張選舉人票。這使民主黨在選舉中佔據不少優勢,只要在剩下的搖擺州中取得28票,就可以贏得選舉。而共和黨就必須苦戰每一個戰場:2000年以來的四次大選,共和黨勝出的兩次都只能算是小勝,而民主黨的兩次勝利都是壓倒性的,足見藍色城牆的威力。

傳統的民主黨銹帶州與共和黨陽光帶州

搖擺州可以分為兩大類,一類是陽光地帶州,它們位於美國南部,包括維珍尼亞、北卡羅萊納、佛羅里達、內華達、新墨西哥和科羅拉多等州。一類是北部的工業銹帶州,包括愛荷華、威斯康辛、密歇根、印第安纳、俄亥俄、賓夕法尼亞等州。此外比較另類的一個州是位於東北部的新罕布什爾。值得注意的是,民主黨的藍色城牆中,包括密歇根、威斯康辛、明尼蘇達和伊利諾這四個位於銹帶的州。

2000年到2012年的四屆選舉中,民主黨在銹帶州表現更好,共和黨則在陽光帶州表現更佳。在這次各家媒體選前分析認為是搖擺州的15個州中(綜合23家媒體和分析機構),有6個是銹帶州。民主黨從2000年至2012年,贏得21個銹帶州州次,共和黨只贏得3個州次。民主黨在密歇根、威斯康辛、明尼蘇達表現良好,乃至這三個州被視為藍色城牆的一部分,直到這次才被視為搖擺州。而在8個屬於陽光帶的州中,共和贏得18州次,民主黨只贏得7次。

選民結構變化,兩黨勢力轉移

但是近年來,民主黨在陽光州中與共和黨的距離拉得越來越近,相反在銹帶州卻越來越不能如以往那般得心應手。選民結構的變化和分化,是造成以上變化趨勢的關鍵因素,包括種族、學歷、性別和年齡。種族因素是最主導的:白人傾向支持共和黨,少數族裔顯著支持民主黨;從學歷來說,民主黨對高學歷的選民吸引力更大(高學歷男性白人除外);從性別來說,男性傾向共和黨,女性傾向民主黨;從年齡來說,年輕人較支持民主黨,老年人較支持共和黨。

對陽光帶州而言,作為新移民的少數族裔舉足輕重。陽光帶州的移民有兩個趨勢:

第一是來自墨西哥和中美洲的拉美裔移民增多,主要集中在亞利桑那、內華達、新墨西哥等地區,大多是民主黨的支持者;而佛羅里達聚居的古巴移民,傳統上是共和黨的支持者,但是新一代的古巴移民後裔,在政治取向等方面向拉丁裔移民靠攏,從共和黨轉向民主黨。

第二個影響略少但仍不可忽視的是高學歷移民。由於南方的發展,美國人有向南遷移的趨勢,南方也逐漸建成高質量的大學、科研和高科技創業中心(比如北卡鐵三角),年輕的高學歷移民向陽光州轉移也成為趨勢,有利於民主黨。

有鑑於此,民主黨的戰略分析家認為陽光帶是民主黨未來的希望。希拉莉(希拉蕊)在這次選舉中,將很多資源投放在陽光帶州,特別是佐治亞(高學歷移民)和亞利桑那(拉丁裔移民)這兩個傳統紅州,希望能夠將兩州收入民主黨囊中。在8月份,她甚至打起贏下德克薩斯州的念頭,為此投放了資源。

然而在北方銹帶州,民主黨開始面臨困境。傳統上,因工會組織的關係,民主黨更能得到銹帶州藍領白人的支持。但由於近年製造業衰退,工會組織也隨之衰敗,民主黨的優勢開始喪失。希拉莉作為建制派中人,曾大力提倡全球化,被競爭對手指責為製造業衰敗的「罪人」,在銹帶州舉步維艱。在初選中,她得到工會組織的支持, 但仍然在明尼蘇達、威斯康辛、密歇根三州輸給了桑德斯。

民主黨在銹帶州優勢漸頹並非秘密,只是「建制派」共和黨人也多是自由貿易的支持者,難言有把握取而代之。於是有觀察家指出,共和黨要試圖攻陷銹帶州,至少要在八年之後。但是,作為「非傳統」的共和黨人,特朗普完全沒有歷史包袱,並且很聰明地將其鎖定目標,以反全球化、反自由貿易為長矛,一呼百應,成功虜獲藍領白人,最終攻陷銹帶州。

因此,從選民結構的角度,這次選舉是銹帶州與陽光帶州的競爭,是人口結構變遷與反全球化兩種趨勢的競爭。面對特朗普「提前」向銹帶州衝擊的威力,民主黨所能依賴的拉丁裔選民在整體選民中的比重尚未足以抗衡。因此,在反全球化風起雲湧的今天,特朗普進攻銹帶州戰略的成功,確實有天時、地利、人和的必然性。在這次選舉中,特朗普守住了大部分陽光帶州,又攻破了至少三個重要的銹帶州,突破了民主黨的藍色城牆,取得了大勝。

「電郵門」打亂希拉莉陣腳

從偶然性來說,希拉莉在整個選舉期間民調上幾乎從頭領先到最後。在選舉前11天,她的領先優勢還相當明顯,但是 FBI 突如其來「重啟」電郵門調查,瞬間令民主黨陣營陣腳大亂,而希拉莉的民意亦在多項民調中呈現插水式的下降。儘管在此之前,希拉莉的民調已成下跌趨勢,但只是緩慢下降。在民調綜合分析網站538的當選可能性上,希拉莉10月底85%的當選可能性,在短短幾天跌到65%。從538的預測來看,這是一種全國性的情緒,搖擺州也不可避免同步受影響。

大選投票日之前,希拉莉在全國民調中領先3個百分點左右。各大媒體和分析網站都認為希拉莉的贏面遠高於特朗普,但是它們基本都忽視了兩個最終導致結果反轉的因素:

第一是有較高比例的選民到最後才做投票決定,而且有可觀數量選民會投票給第三黨候選人。538網站已經多次警告,這種差距,特別對銹帶州,不構成「安全閥」。特朗普儘管在選前民意上仍然落後,但其上升的勢頭很大,在搖擺州更是如此。

第二個因素是愛荷華和俄亥俄已經穩定傾向特朗普,而在最關鍵的佛羅里達和北卡羅萊納,雙方選戰陷入了最膠著的拉鋸,希拉莉並無優勢可言。她有把握贏取的關鍵州只有維珍尼亞、科羅拉多和內華達。在這樣的背景之下,就存在著一條非常清晰的路線可供特朗普翻盤:佛羅里達、北卡,再加上任何四個民主黨較為穩固的銹帶州(賓夕法尼亞、密歇根、威斯康辛和明尼蘇達)中的一個。而事實證明,特朗普正是憑藉這樣的一條路線,斷送了希拉莉的總統夢。

希拉莉大意失銹帶州

其實,儘管民主黨在銹帶州有缺失,但是在威斯康辛、密歇根還是有底氣的。可是在至關重要的最後一星期的拉票中,希拉莉陣營沒有充分意識到其在銹帶州(特別是威斯康辛)上的危險。在陽光帶州投放了過多的資源(比如在亞利桑那州集會6次),希拉莉、奧巴馬、桑德斯、克林頓和拜登等重量級的人物都沒有在威斯康辛拉票,只派出副總統候選人凱恩和希拉莉女兒切爾西。

結合這次大選投票後的出口民調,就可以清晰地看到:這次選舉是美國在種族、社會階層、性別、年齡和區域上對峙的最顯著的外化呈現。尤其是種族因素,成為最壟斷的因素。白人,不僅是低學歷藍領白人,還包括高學歷白人和女性白人,都比以往更傾向靠攏共和黨。在特朗普贏取的搖擺州,他都得到了比希拉莉更多的獨立選民,以及45歲以上選民的顯著支持。

面對美國未來不可阻擋的人口結構變化趨勢,特朗普此次的大勝為共和黨帶來的最直接問題就是:共和黨內與特朗普不和的建制派,是否要與他合流?是否應該乘特朗普勝利的東風,在銹帶州深耕細作?銹帶能否在未來成為共和黨在北方的一道高牆?這是否標誌著提前到來的第六次政黨重組(比如共和黨穩定地佔有銹帶州,民主黨穩定地轉向陽光帶州)?

(黎蝸藤,旅美學者)

註一:即以州為單位,每州擁有一定數目的選舉人票,全國共538張,取得等於或超過270張可以勝出總統選舉。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端傳媒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