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1日上午,在珠海航展上,備受矚目的中國空軍殲-20隱形戰機首次公開亮相。短短五分鐘內,兩架戰機做出多項戰術動作( 現場影像 )。這標誌着中國緊隨美國及俄羅斯,觸碰到第五代戰機的門檻。
殲-20由中國自主研製,又名威龍,2011年1月首次試飛,短短五年後就已進入預備服役狀態。 目前世界上服役的第五代戰機只有美國生產的F-22隱形戰鬥機和F-35多用途戰鬥機,俄羅斯研發的T-50戰鬥機雖然綜合性能十分優秀,但因俄羅斯經濟能力有限,尚未大規模生產服役。
而殲-20此次亮相時間雖短,但也表演了連續空中翻滾、大角度旋轉等高難度機動動作。尤其是接近90度的垂直爬升表演,展示其發動機推重比已經達到極高水平,在實戰中極具優勢。
據中國空軍新聞發言人申進科透露,目前殲-20飛機研製正在按計劃推進,預期2017年投入服役。但對於究竟何時能形成戰鬥力,外界預測從5年至15年不等,騰訊軍事預測,10年後中國空軍將有200架殲-20。曾有報導指殲-20的設計來自黑客竊取的美國隱形飛機設計機密資料,整體架構抄襲F-22和F-35戰鬥機,但中國方面一直堅決否認。
近年來,中國航空工業集團緊跟我軍戰略轉型的需求,加強技術攻關和自主創新,實現了我國航空武器裝備的跨越式發展,使我國躋身世界少數幾個能系列化、網絡化、多譜系自主研製先進航空武器裝備的國家之列。
澳門資深軍事評論員黃東認為,珠海航空展的主要目的是商貿,而殲-20不會向外出口,公開亮相屬於特例,現時中美日等國關係緊張態勢下,尤其是在油氣儲藏豐富的南海地區,中國與多個鄰國有主權之爭,這一舉動「背後國情考量居多」。
而詹氏資訊集團(Jane's Information Group)的 Kelvin Wong 指出,雖然過去幾年中國在軍事航空領域有了長足的進步,但在航空發動機領域仍然步履維艱,嚴重依賴俄羅斯,殲-10與殲-20均需藉助俄羅斯製造的 AL-31FN 系列發動機提供動力。而為了擺脱這一困境,中國已於今年5月組建中國航空發動機集團,全面整合分散在相關公司的業務與人員,開發和製造航空發動機。據中國官方媒體報導,該公司註冊資金為500億人民幣,並已擁有96000名員工。
中國國際航空航天博覽會每兩年舉行一次,已成為世界上最大的航展之一。今年的第11屆航展是歷年來規模最大的一次,除了殲-20外,將在這次航展上進行飛行展示的還有運-20「鯤鵬」大型運輸機、殲-10B多用途戰鬥機,以及世界上體積最大的水上飛機 AG-600,該飛機有可能被用於海上搜救,以及在中國海域進行巡邏任務。
聲音
我們的翼龍無人機可以滿足中高端客戶需求,已成功進入以西方裝備為主的中東國家。
中國的空中作戰能力顯然向前邁進了一大步。
第五代戰鬥機
2017 年 7 月,端傳媒啟動了對深度內容付費的會員機制。在此之前刊發的深度原創報導,都會免費開放,也期待你付費支持我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