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

法國拆除難民「叢林」 偷渡者的游擊戰開始了嗎?

他們用木板和塑料布搭起教堂、學校、清真寺、茶館、饢餅店、鞋店甚至阿拉伯蒸汽浴澡堂。然而一場拆遷來勢迅猛。

特約撰稿人 師小涵 發自法國加萊

刊登於 2016-10-28

法國當局開始拆除位於北部加萊港的「叢林」難民營,營內難民開始移送到法國各地收容中心。
法國當局開始拆除位於北部加萊港的「叢林」難民營,營內難民開始移送到法國各地收容中心。

「哪怕是三個月前,誰能想到營地馬上就會被拆除呢?在加萊營地做「叢林」居民的工作,意味着隨時接受突如其來的意外消息。」民間組織La Vie Active加萊項目的負責人Stephan Duval無奈表示。

這是一場來勢迅猛的拆遷。2016年9月初,法國政府宣布將在年底前拆除北部港口城市加萊郊區俗稱「叢林」的營地。過去一個月,法國政府在全國451個城市的收容導向中心準備了7500個床位,準備接受加萊遷出的營地居民。10月18日,法國行政法院批准了政府的拆遷行動,21日,法國政府正式貼出拆遷公告,兩天後,也就是拆遷行動開始前一天,政府工作人員破天荒在週日下午召開記者會解釋流程。拆除前最後一次人口統計顯示,有6000至8000人居住在「叢林」營地。

加萊港附近在道旁搭建簡易棚屋或帳篷,形成了被稱為「叢林」的難民營。
加萊港附近在道旁搭建簡易棚屋或帳篷,形成了被稱為「叢林」的難民營。

「問題不是拆不拆,而是如何拆」

加萊「叢林」營地居民的特別之處在於,他們當中有些人並不尋求在法國避難,真正的目的,是從加萊偷渡去海峽對面的英國。上世紀90年代科索沃戰爭開始,不斷有這樣的人來到加萊。2003年英法兩國簽訂雙邊條約,雙方互換邊檢,從此,法國警察與試圖偷渡到英國的人們展開貓鼠遊戲。阿富汗、巴基斯坦、伊拉克、蘇丹、厄立特里亞、埃塞爾比亞、敘利亞等國的戰亂也迫使難民不斷地湧入加萊,伺機去英國。他們相信,英國的難民收容政策更好,且沒有語言障礙,入學和工作都會更加容易。

所謂「叢林」(Jungle),來自普什圖語中「樹林」一詞,源於最初散居在港口附近樹林裏的阿富汗、伊朗等國移民,形象地概括了加萊難民營的由來。2015年初,法國政府開始在加萊北部郊區Jules-Ferry活動中心提供食物、淋浴等生活保障,大批民間組織也聚集在這裏提供正餐、清掃垃圾、發放衣物、建築房屋,於是他們在附近公路旁的荒原上不斷聚集,構成了如今的「叢林」營地。

2015年夏天,歐洲遭遇二戰以來規模最大的難民潮,「叢林」人口隨之飆升。「去年6、7月份只有大約三千多人,我8月份度假回來就6000多人了。」長期報道「叢林」營地的法國獨立記者史黛芬妮·莫里斯(Stephanie Maurice)介紹。

在民間組織的幫助下,他們用木板和塑料布搭起教堂、學校、清真寺、茶館、饢餅店、鞋店甚至阿拉伯蒸汽浴澡堂,一個自給自足的社群就此紮根。即便艱難生活條件下,營地居民們仍然保持着基本的禮貌和友善,主動和人打招呼、聊天,甚至熱情地請你去「家裏」喝杯茶。他們樂觀地認為,不論生活如何簡陋,只要攢夠錢或者保持足夠的耐心和毅力,最終總能到達英國。

「這些人並不是弱者,他們都是所在國最有財力或者最有意志力的一群人。」莫里斯表示。

然而,數目龐大且以年輕單身男性為主的營內群體與法國警方時有摩擦,與當地居民的矛盾也日益凸顯。他們設置路障攔截去往英國的貨車,強搭順風車。有人破壞公路周邊住戶的圍牆、砍伐樹木,更有甚者捲入賣淫、性侵犯、人口販運等非法活動中。此次拆除行動不久前爆出法國國家電視台記者在加萊遭打劫,普什圖語翻譯被強姦的醜聞。

2016年2月,法國政府拆除了營地的一部分,留下學校、教堂等設施,並允許他們在營地北部遠離公路的狹長地帶繼續駐紮。這次行動後,營地總體規模縮小了70%,但這並沒能阻擋聚集而來的人。短短半年後,營地的人口數量達到了一萬人的歷史高峰,幾乎所有的空地都被利用起來,只留下單人通行的狹窄空間。除了志願者為一些家庭支援的少數木板房和大篷車以外,大多數是普通家庭野營帳篷,裏面擠着六七人。

加萊「叢林」營內人數不斷攀升,給當地帶來嚴重治安問題和安全隱患,市民擔憂不已。2016年9月初,法國內政部長宣布將「一次性拆除叢林」。

9月底,前總統薩爾科齊高調訪問加萊,現總統奧朗德緊接著到訪,並宣布將在年底前「徹底、永久地」拆除營地。

「我們都是贊成拆除的,問題不是拆不拆,而是如何拆。我們不希望政府在沒有準備充足的情況下強行拆除。」天主教救助組織(Secours Catholique)外國人權益與收容事務負責人勞倫·喬萬諾尼(Laurent Giovannoni)表示。早前,這一組織曾將法國政府告上行政法庭,以求推遲拆遷計劃,但最終敗訴。

民間組織「移民之家」(L'Auberge des Migrants)負責人克里斯蒂安·薩羅梅(Christian Salomé)指出,緊張的拆遷日程給加萊叢林裏的人施加了巨大壓力,「有人上週六去攔路堵車,但週六根本沒有貨車。」

與此同時,「移民之家」的志願者也迅速開始為營地內的人離開做準備,一方面向他們分發募捐來的行李箱和換洗衣物;另一方面則告訴他們選擇可能很有限,警察有可能會態度粗暴,這些都要忍耐,遇到問題聯繫民間組織找律師,不要逃跑,否則很難再次申請難民身份。

大批難民聚集在法國的加萊。
大批難民聚集在法國的加萊。

「我們還會回來」

10月中旬,法國移民與融入局(OFII)的工作人員在「叢林」營地展開勸說攻勢,但對於堅持要去英國的人也毫無辦法。

拆除消息宣布以來,已有上千人提前自行離開躲避風聲。而對於一些已經交錢給偷渡客的人,選擇則更為簡單。「我已經(給偷渡客)交了1萬歐元保證金,只等對方放行。總之,我們先上車(法國政府的大巴),洗個澡休息一下,我們還會回來。」一個難民告訴法國媒體Mediapart。對於他們來說,離開「叢林」只是權宜之計,畢竟做「釘子戶」會被強行送至拘留所。

另一方面,叢林營地中的大多數居民在登陸歐洲後的第一個國家(如意大利、希臘等)申請過避難並錄下了指紋,根據《都柏林公約》,法國政府應將這些人遣送回指紋錄入地。

都柏林公約,又稱都柏林第三公約,是歐盟法律,它指定了難民在日內瓦公約下尋求政治避難的申請流程。流程規定難民只能向第一個踏足的約成員國申請庇護,上述國家有責任審核申請並解決申請人的生活需求。尋求庇護者的指紋會錄入歐洲指紋資料庫(EURODAC),用於識別他們的首個踏足國家,及甄別潛在的重複申請個案。

為了鼓勵人們撤出「叢林」,10月中旬,法國內政部長卡澤納福在和民間組織談判後曾做出口頭承諾,在其他國家錄過指紋的人仍可以在法國重新申請難民身份,之前的申請就此一筆勾銷。不過,一些「叢林」居民對地方政府是否會真正落實這項承諾仍持觀望態度。民間組織一再要求法國政府做出正式的書面承諾,但尚未得到迴應。

並不是所有人都想鋌而走險。過去幾個月,有些人已經自願在法國申請避難,在離開時已經能夠和前來採訪的記者用流利的法語對話。今年八月,一個幾乎雙目失明的厄立特里亞人告訴端傳媒記者,他在地中海上漂流了20天才登陸歐洲,如今不想再冒險了。當時他正在志願者搭建的臨時學校旁聽法語課,也向法國提交了避難申請,正在等待法國收容中心空出床位。一家饢餅店的夥計也告訴端傳媒,他已經不想留在歐洲,想回巴基斯坦。

法新社預計,離開「叢林」營地的人,20%會很快重新露宿街頭;其餘的會提交難民身份申請,而其中64%的人申請將被駁回,也就是說,只有不到30%的人最終能獲得難民身份,其餘大部分仍需自謀生路。加萊人擔心,他們會在明年回到加萊,重新尋找機會偷渡。

對此,英國政府態度強硬。10月24日,英國政府再向法國出資4000萬歐元用於拆除「叢林」營地、維持邊境安全,並保證「叢林」營地不會再次出現。上個月,英國政府斥資2000萬歐元在通往加萊港口的公路兩旁修建水泥圍牆。此前通往港口的公路兩旁建起高高的鐵絲網圍牆,沿途更有警察巡邏,置身其中如同身處露天監獄。

2016年9月22日,法國加萊,加萊高速公路旁工人正建造圍牆。
2016年9月22日,法國加萊,加萊高速公路旁工人正建造圍牆。

「旅程剛剛開始」

自10月24日起,法國政府三天內安排4225人乘坐大巴離開了加萊,前往法國各地的收容導向中心(CAO)。2016年10月26日下午,法國政府宣布疏散工作徹底結束,接下來會集中拆除整個營地。

「一方面,我感到寬慰,加萊市民得到了寶貴的喘息機會。但我也擔心,國家如何能保證叢林營地不會再次出現,對此我並沒得到確切答覆。」加萊市長娜塔莎·布莎(Natacha Bouchart)表示。

她的擔心不無根據,英國民間組織「難民權益」(Refugee Rights)10月初在加萊「叢林」進行的統計顯示,將近60%的受訪者不會放棄偷渡去英國的計劃。

收容導向中心只是離開加萊新旅程的第一站。在那裏,法國政府為轉移的營地居民每個人每日花銷為25歐元,其中包括食宿和工作人員的工資,但不提供任何額外補貼。營地居民們提交避難申請後會搬到專門的避難申請者收容中心(CADA)等待結果。從提交申請到最終結果可能長達兩年,這期間他們無權合法工作,收入只有來自法國政府每天6.8歐元的補貼。一旦避難申請被拒,他們有權提請複議。但若再次被拒,則需在一個月內離境。

「對於從加萊營地出來的人,一般我會讓他們休息幾天,然後馬上開始馬不停蹄地準備申請避難的材料,打電話預約面試。」裏爾民間收容組織RAIL的負責人伊麗莎白·費舍(Elisabeth Fichez)強調,「不能讓他們以為旅程已經結束了,他們的旅程才剛開始。」

對於法國政府來說,拆除加萊「叢林」營地並不意味着大功告成,加萊也已經不是唯一一個讓法國政府頭痛的聚居點。去年夏天以來,法國政府反覆近三十次拆除移民在巴黎十區和十九區自發搭建的營地,最近一次在9月中旬,共疏散了1500多人,此前在七月底的拆除行動中則疏散了2500多人。

巴黎市政府今年將增設兩所收容中心,緩解目前的緊張局面。在準備拆除加萊營地的同時,法國政府也為疏散聚集在巴黎的移民做了額外準備,巴黎所在的法蘭西島大區也是此次法國本土唯一不需要接收來自加萊「叢林」營地居民的地區。

法國政府的這一窘境也暴露出歐盟的難民政策的僵局。2015年夏天,德國政府高調宣布暫停執行《都柏林公約》,大量接收移民入境。此舉被德國國內反對派和包括法國政府在內的其他歐盟國家詬病。

如今,法國政府為了拆除國內類似加萊的聚居地,也只能低調地採取了類似的辦法,但執行對象僅限政府從加萊和巴黎的營地裏集中疏散的居民。為了彌補《都柏林公約》的不足,歐盟去年推出了重新安置16萬名難民的配額計劃,但由於遭遇了匈牙利等國的抵制且申請難民身份週期漫長,如今只有6000多名難民在這項計劃下被重新安置。

在總統大選的背景下,拆除「叢林」營地也只是解決問題最基本的步驟,接下來如何徹底解決難民危機並打擊非法移民,將成為辯論的焦點。

共和黨總統初選熱門候選人阿蘭·朱佩和尼古拉·薩爾科齊均表示,一旦當選將與英國就關於加萊問題的英法勒圖凱條約重新談判。而奧朗德領導的社會黨政府則認為談判一旦重啟,會有更多人湧向加萊,並把與英國溝通的重點放在要求英國儘快接受加萊的未成年人。

「叢林」營地居住着1300多名未成年人,其中人表示在英國有親屬。根據歐盟關於處理難民問題的都柏林公約,他們有權赴英國與家人團聚。拆除行動中,許多未成年人則被集中到「叢林」附近的臨時收容中心裏,接受英國局的面試審核。今年10月以來,英國已經從加萊接納了300多名未成年人。

遲遲無法解決的移民問題也考驗着法國民眾的耐心。上月法國《回聲報》刊出一項民調顯示,2017年法國總統大選中,主張大舉限制移民並脱離歐盟的極右翼黨派國民陣線主席瑪琳·勒龐在任何情況下,均能進入總統大選第二輪,這是該黨派有史以來人氣最高漲的時刻。

「加萊棚戶區將會消失,這毫無疑問,但只要還有英法封閉邊境和戰亂,加萊的問題就不可能徹底解決。」民間組織「移民之家」負責人克里斯蒂安·薩羅梅(Christian Salomé)表示。

週三法國政府的「叢林」拆除行動結束後,薩羅梅已經接到消息,幾百名營地居民已經悄悄地在加萊其他地方安營紮寨,並向「移民之家」尋求援助。與此同時,法國警方也開始在加萊展開排查,新一輪貓鼠遊戲又開始了。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端傳媒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