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在端傳媒9月15日登出「陸生這條『產業鏈』,520後會『斷鏈』嗎?」一文後,我們收到一封同樣來自世新大學的陸生來信。在台灣度過一段時間的他寫下眼中對兩岸的觀察,端傳媒將此登出,希望開放多一個觀察兩岸的契機。
一天又一天,不知不覺來台已有小半載。台灣改變了我對許多事情的看法,那麼今天我就斗膽談一談我對台灣的看法。其中當然有許多不足與偏頗,我不求什麼是非,只想把我自己仔細沉澱過的一些想法,記錄下來。
優勢:
1、發達的網路與資訊。
可以說是沒有界限的接觸到各方面的資訊。我想著重說說新聞方面,來台之後我見證了國際上的一件件大事,多虧了發達的資訊,每件事情的來龍去脈都可以很好地掌握。從巴拿馬文件的泄漏,到電影《十年》在香港獲得最佳影片,再從台灣詐欺犯被押案件到520蔡英文上台,每一次對當下的探索和對往事的追溯都讓我腦海中的模糊地帶逐漸清晰。
在台灣,新聞分藍綠(親中和反中),而我的手機上的新聞APP分了左右——左邊是參考消息和環球時報、右邊有紐約時報和端傳媒、中間放了澎湃。當然,國際新聞有英國衞報,法國觀察者報,美國紐約時報的APP。
對於不懂的資訊和學術概念我會立刻查維基百科——在這裏才知道金日成家族的族譜,金正恩竟然有一個在北京和澳門兩地居住的哥哥,他哥哥的兒子竟然2013年上的是巴黎政治學院。當然也好好抓住這個機會把中共黨內的三個派系——上海幫,共青團派和太子黨之間的人力組成和勢力對比搞清楚了。
有時候台灣人攻擊大陸用不了YouTube,大陸人會用「我們有優酷視頻啊」來反擊。不過我想說的是,這兩個軟件真的不是一個量級的選手:YouTube上有幾乎來自世界各地的大牛製作人和團隊把他們的視頻上傳到這個平台,在這裏我可以看TED大開腦洞,看無刪節版上癮默默暗爽,看三十年前的新聞聯播感慨萬千。台灣太熱,夜裏失眠時我會打開YouTube看一些科普知識,哪個國家的護照最值錢,國際時區劃分的歷史成因等。有時候會看一看台灣媒體是如何報道中國大陸的,這使我很興奮,最後總是已經三點卻仍毫無倦意。
雖然我在大陸也是樂於翻牆去看看牆外世界的人,但我來台灣長居之後才意識到自己以前的世界觀和知識框架是多麼的不完整。
有時候會給政府找藉口,我國現在有很多問題,政治,經濟,社會,環境......如果讓民眾知道在中國官方,藏人是不許出國的這種種事件,我想以國人的心理承受能力,他們肯定會對政府失望之極。
可是我又想,我也是普通公民啊,在我上完六四和文革的課程後,我並未崩潰。我想有些人可能一輩子都還不知道現在台灣曾經是日本領土的一部分,而現在的台灣其實是中華民國。
他們只是學習了馬關割台,只是學習了49年毛澤東勝利,卻從來不會再推進一步想一想。也許是人口過於龐大,這種資訊只能掌握在少數當權者和精英的手裏,但是我還是覺得這種近乎愚民政策的做法在當今是有彈性放寬的空間。
2、優美的自然風景和極強的環境保護意識。
因為被日本人統治了整整五十年,台灣在很多地方都像日本,就比如環境。我住的地方在台北市和新北市的交界處,在山腰上,每天都要爬上一個很日式的階梯。這條路就可以很好地解釋台灣的環境保護做得有多好,單是每天在樓梯上看見的生物物種都比在西安一個月看見的多——瓶蓋大小的蟑螂、結網的蜘蛛、慢慢爬行的蝸牛、黑白相間的貓咪、黃色的蝴蝶、都擠在這條路上。綠葉和花朵在低語,而我只是借他們的路走過。
每次我都會很小心地上樓梯,生怕踩碎哪隻蝸牛。在山坡下一家自營的午餐店裏,顧客會走進阿媽的家裏吃飯,她家有一角養著八條半米長的各色鯉魚,每每吃飯看著鯉魚吐泡泡都會覺得心情很好。
再來說說垃圾分類,一般都會有四個垃圾桶——紙類、塑膠類、金屬類和雜類。我看到有的同學很耐心的將奶茶盒子扔進紙類桶,然後把吸管扔進塑膠桶。台北街頭的垃圾桶很少,可是街道仍然乾淨。同樣的命題,在大陸就變了樣,我們路上的垃圾桶很多,可是有人卻連垃圾都不會好好地扔進垃圾桶。
地球是我們公用的,環境無論貧富。這種對自然尊敬的態度確實需要令國人思考,有時候我覺得來台灣或者日本不要只去看故宮和富士山,也看看他們的街道,想想自己的行為。
3、社會較為平等,極差小。
我本來在大陸或多或少會有攀比心,煙要抽中華,包要用Gucci,手機必須是蘋果,衣服最好有大LOGO,現在想想確實很無語。來到台灣後,你用小米,我用華碩,沒有人覺得什麼,大家就算再有錢也不會把LV天天拿在手上。其實說白了,除非你穿的是限量版,否則不會有人care你穿什麼用什麼。這涉及到一個分配的深層問題——你能買得起的東西我也可以買得起,只不過我不想買罷了。
出於這種心態,人們的嫉妒攀比心相對就小了很多。而反觀我們,在資源高度集中的體制下,城市、戶口、不動產、吃、住、用,如今甚至空氣都可以成為了炫耀的資本和拿來進行攀比的材料。
4、較高的公民素質,這一點應該和教育和地域文化有很大關係。
政府和學校的工作人員態度都很好,公交車司機偶爾會和乘客聊聊天,每次去商店買完東西都會聽到一聲謝謝。對台灣本土人來說這可能沒有什麼,因為從小他們的公民課上就教他們要經常說三句話——「請」、「謝謝」和「對不起」。
在地鐵上下電梯時,所有人都會自覺站在右邊,把左邊空出來留給趕時間的人快速上下梯,這已經成為了國際共識的地鐵文化,或者說是一種默契。這種情況我在北京和上海的某些地段的地鐵裏看見過,但內地的大部分地方還暫時沒有這種默契。
一開始在國內我就習慣站在右邊,很傲氣的看不慣那些隨便亂站的人;後來我去了馬來西亞,站在右邊,卻被人排擠,因為馬來西亞人都習慣站在左邊。來到台灣後我更想通了,這些都和教育有關,我們不是改不過來。這些都是小事情,把教育經濟抓起來,有一天我們也會做到。
5、對弱勢群體的關注。
我在上專業課的同時繼續學習著法語。五月底在台大國際部考法語等級考試,考試安排在下午三點,上班族都在上班,出門的都是弱勢群體,我坐上公交車驚覺一車的老弱孕幼。突然有人拍我的背,問我後面還有座位嗎,我內心想你不會自己看啊!然後我轉過身看到一個盲人獨自出行,我的天啊人家確實不能看啊!
我立刻慌了,因為這是我從小到大第一次真真正正在日常生活中看到盲人,一個人出門,坐公交!真的讓我嚇了一跳,在後來的日子裏我又在地鐵裏看到過自己出行的盲人,還有很多坐自動輪椅獨自出行的殘疾人,因為台北各個角落貼心的設計,讓他們幾乎能無障礙出行。這一點讓我很佩服。
劣勢:
1、低迷的經濟。
整個台北市就算有個101也掩飾不了自己陳舊的九十年代氣息,對於家住在22樓,習慣了新型小區的我,來到台北生活就只有「我靠這地方這麼破」的感慨。
日常很不方便,因為手機對於台灣人來說主要是溝通,娛樂和看資訊,台灣的一切生活習慣還都很傳統,出門要走十分鐘才能到夜市找到吃的。而如今大陸網絡融入到生活的方方面面,想吃東西打開外賣App,方圓幾公里的吃的都可以用手機下單,支付,過一會兒就會有專人免費送到你家門口。
出門也很不方便,公交站和地鐵站都要走一段時間,而出租車特別貴我又不捨得常坐。無比懷念在大陸,出門前用打車軟件預定好一輛車,下了電梯就是專車等著的日子。因為打車軟件在大陸的競爭大,價格低廉,活動豐富,如今已經很少有人坐出租車,都在用打車軟件,也讓我養成很少走路的習慣。來台灣之後每天走路上下樓梯爬坡,真是無力吐槽。
不光新興經濟沒有跟上來,台灣以前很厲害的本土品牌如今都鋒芒不再,曾經讓人眼前一亮的HTC、華碩等品牌都失去了競爭力。曾經的亞洲四小龍,香港如今成為了金融口岸、新加坡成為了世界港口、韓國成了文娛大國,而台灣目前還沒有突出的經濟強項。被台灣人所驕傲的便利店7-Eleven也是日本的,用的地圖和軟件App是美國的,本土品牌的發展空間因為全球化和一些政治利益捆綁而變得極為有限。
2、泛政治化。
比如我在網絡上看《我是歌手》的節目,就會有一些名嘴罵這是大陸攻佔台灣。只要是關於大陸的話題,反對聲才是政治正確,不論事實是什麼。
朋友在墾丁搭車,同車的女司機聽說他們是大陸的交換生,還有幾天就要回去了,就給我朋友說:「好好珍惜自己剩下幾天的自由。」前段時間我和一個台灣人一起吃餃子,在大陸有「原湯化原食」的說法,餃子店都會提供餃子湯喝。台灣沒有這樣的習慣,當我問那個人有沒有餃子湯,他沒有聽懂,卻來了一句「你有喝餃子湯的自由,也有喝丸子湯的自由,你在台灣是自由的。」我頓時無語。
3、視野比較小。
因為政治的原因,台灣人的國際化概念中只有兩個國家——日本和美國。台灣本土的媒體很少關注國際新聞,關注點都是在立法院空調温度,高雄新開的冰店等我看來無關痛癢的軟新聞上。而大陸因為國土接壤鄰國多,必須要關注亞洲鄰國,同時又在力爭和美國爭奪世界話語權,所以大陸媒體雖然限制很多,但視野會擴大很多。
在我看來,每個最高領導人喊出來的口號,像是習近平如今的中國夢和一帶一路,雖然很俗,會令人某些人反感,但還是會起到鼓舞人心的作用,人民是需要目標和動力的。反觀台灣提出的小確幸,其實是很失敗的,什麼是小確幸?實則就是沒有大目標。它可以很精緻,但同時也會很悲觀。
因為台灣土地限制,台灣人的時間觀和我就很不一樣,他們如果說從一個地方到另一個地方要花三個小時車程,那就算是遠程了,可是在我看來三個小時出省都不夠。一個台灣同學給我很自豪的說他一個人環台旅行,我沒好意思告訴他,我一個在哈爾濱上學的海南朋友,每次回家坐Z114火車,從哈爾濱到海口,用時50個小時,全程4283公里,是11個台灣長,並且在雷州半島最南端火車會開進遊輪,再由遊輪把火車運到海口。想體驗波瀾壯闊?和我同學回一趟家吧。
但無論兩方差異如何,我就要離開了,在這裏我終究是個外人,如今歸心似箭,我卻知道,我還會懷念這裏的一切。
感謝這次留學經歷。有人說過高等教育的核心就是讓你能夠思考另一種可能性,我想來到台灣後,我做到了。
走在金門,綠樹成蔭,一片原始風光,廈門卻是高樓鱗次櫛比。區區十公里卻恍如隔世,歷史在兩座小島上深深地刻下痕跡。我曾經站在廈門望金門,如今站在金門望廈門,望不盡的,卻是歷史的長河。
祝福台灣,祝福祖國。
同為來台交換的陸生,覺得作者的一些個人感觸是很誠懇的,但是對其他人的想法下斷言時還是應該謹慎一些。雖然大陸是局域網,但關於台灣對大陸的態度,其實沒來之前就心裡有底的,畢竟隨著經濟的發展,信息真的也很難閉塞得嚴嚴實實,更何況還能翻墻。只是來了之後,我更加懂得理解和尊重台灣朋友的政治觀念了。我也是傳播科系的學生,在大陸上《新聞學概論》課程時就聽老師講過旺旺併購中時中天中視事件在台灣新聞界激起的憤怒,那種對紅色資本的警惕和厭惡,我想對民主自由稍微有點概念的朋友都不難理解。來這邊我其實蠻擔心討厭大陸的台灣朋友會對我有敵意,但三個多月來幾乎沒有遇到。老師大多對陸生評價很好,因為陸生學習習慣大多的確不錯,至少我周圍的陸生,基本上都坐在前幾排,很少在課堂上吃東西,也常常和老師互動,作業質量比較高。我周圍的很多台灣朋友也說,很喜歡和陸生一起做事,因為覺得很認真很靠譜。一些老師甚至會特別跟來演講的講者提醒,班上有陸生。這種對不同政治文化背景成長起來的學生的尊重,讓我覺得非常感動。當台灣的老師同學講到台灣怎樣怎樣,中國怎樣怎樣,我也都是抱著理解和尊重的態度。這個世界上除了客觀存在的自然界,哪一樣事物不是被建構的呢?不論我們持有怎樣的政治觀念,我們都首先是一個人,何苦為了這些被灌輸進生命里的東西,犧牲人與人之間的真誠和善意呢?我認為當代的青年不必急著站隊,要有足夠的耐心去觀察和深究。在台灣我看到了民主和自由,也看到了多黨製帶來的混亂,在大陸我看到了經濟的騰飛,也看到了控制、公民文化的落後和精神生活的斷層。沒有絕對的好壞,要放進不同的語境裡去討論。如果只看到大陸的不自由不民主,卻看不到這背後搞不清“國”與“民”關係的民眾,看不到公民文化的未出生,看不到地域龐大的難治理,綿延幾千年政治制度的未停頓等等,我們只能做一個無用的憤青。當兩岸的青年都能夠客觀、真誠地交流和探索,我相信兩岸關係是有希望以雙贏的方式解決的。
我覺得作者說的劣勢是大陸也有的問題
我是上海人,曾在台湾工作了近四年,这四年基本跑遍了台湾本土的各个地方。我个人的体会是,台湾是充满了各种矛盾的:是独立的台湾人?还是中华民国的人?中华民国究竟还存在吗?最帮助台湾经济的是大陆,不管是千万的台商台企,还是万人游客的访台,但大家又是敌对的,千枚飞弹的彼此对峙;作为太平洋岛链的第一防线,台湾终究是美国牵制大陆的一个牺牲品,日本也或许只是众多老年人心中的曾经回忆了……
曾不止一个台湾朋友告诉我,台湾不能独立啊,台湾一独立,原住民本省人是理直气壮的公民,我们外省第三代终究还是外来户,曾经的228,遗留的原罪血债……这种不安全感和归属感的冲突,大多数人是无法理会的,但同为移民城市上海的我,却是感同身受的,哪怕你已经经历了几代人,终究还有你祖籍的情节存在。
但真的适合统一么?呵呵,我只想说面对世界上排名前十的台湾健保福利,恐怕就要彻底消失了吧……
台湾很美,但终究不是个适合人居住的好地方,每年的台风,地震,潮湿的瘴气,让人奔溃,至少我是有些厌倦了……
犹如精彩的台湾夜新闻,呵呵,看个一年半载之后,还会有多少人愿意再看呢?
台湾还是继续矛盾的存在吧!
我想說,香港的情況差不多,或者更差。香港更接近大陸,習慣性的對大陸的所有事情帶有偏見。
不认识西藏的朋友,不过有二三新疆好友,说下那边的情况。他们还好倒是不至于不能出国但是非常麻烦,他们的签证只能用来出国一次,再次出国就要再次办理签证,非常讨厌也非常浪费金钱。
我是认为该名陆生写得很诚恳,但估计学习态度有限,作为一名新闻毕业生,居然很多常识性问题是在来台之后才弄清楚的。评论有些人说是因为当下资讯太丰富太饱和,没什么人愿意主动去获取知识。我相信这当然也是大多数人的问题。但该陆生的知识获取能力和广度都是欠缺的。
我是台灣人,看了前面很多的評論,有些大陸朋友似乎不能理解,或不願承認兩地某些方面的差異,我倒覺得這是一篇很有深度的文章,更重要的是出自作者本身的生活經驗和獨立思考後的思想結晶。現在的台灣很難有這種深度思考後的文章出現了,台灣媒體之淺薄就不用多說了,更讓我擔心的是越來越多的所謂酸民,膝蓋反射性的回應就是對對方的批評跟不屑(這種情形似乎兩邊都有,但依人口比例來看台灣要嚴重得多。)台灣的酸民有沒有想過,大陸進步之快,步伐之大,在很多方面已經獨步全球,就算你再不願意承認也沒用,人家國力就擺在那裡。台灣酸民最典型的反應就是--生活便利,網路應用之廣那只是佔大陸很小一部分的比例,也許沒錯,但是人家分母大,就算比例再小,換算成實際人口隨便都是台灣,甚至是世界很多國家總人口的好幾倍啊!更不用說人家是持續的在進步著。正視人家的進步,不吝給予掌聲,見賢思齊,見不賢則內自省也,有則改之,無則加勉,這不是我們從小學到大的道理嗎?
再說台灣酸民一直歧視,敵對大陸,我看不出有一絲好處,我們以前常說,我們反對的是共產專制,不是大陸人民(在還沒修憲之前,目前憲法上他們還是我們中華民國的人民哩!)真挑起了對岸同樣比例的酸民的反感,人數可也是台灣的好幾十倍吧!台灣承受得了嗎?
我上一条评论违反了什么规定,为什么被删了??连删评都抄袭大陆媒体吗?一丘之貉!
“我想有些人可能一輩子都還不知道現在台灣曾經是日本領土的一部分,而現在的台灣其實是中華民國”,这句话作者并没有说错,我所认识的人中确实有一部分人是“有些人”。很多事情在大陆没有意识去主动了解,真的很难触及到。更何况现在生活这么丰富多彩,相比之下这些资讯确实略显枯燥了。然而,还有一部分人他们的确知道 “現在台灣曾經是日本領土的一部分,而現在的台灣其實是中華民國”这件事,但他们却不能接受在这种社会脉络与背景下成长的台湾人有任何否定自己是中国人的言语或是想法。
有观看世界的能力与条件,对于一个人很重要,它之所以重要并不是让人们知道自己从未知晓的事情,而以此来否定过去的认知,而是让他了解世界存在不同的可能,学会尊重与包容。
同为陆生,祝福作者。
确实是以自己的角度看问题,他所不了解的,我都知道,主动与被动的环境差异罢了,信息闭塞谈不上
评论区有些人,就是喜欢以完人为纲来找一个人不完善的地方来证明他们自己是完善的。顺便那些人的话不是素质不素质的问题,而是思维方式的外显。这类人虽然想要打到一切他们不喜欢的东西,但是其实已经被自己的环境所浸染,他们想要打倒的只是他们看得见,可量化的并且他们不喜欢的东西,却对自己被一些不可见所染而不自知,他们的喜好并不来源于他们自己。当然有这种思维方式的人可以很顺利的通过国内的各种考核。还有就是湾湾们的价值观过于主观任性,这往往意味着巨大的行动成本。
评论里某些人素质真低,这篇文章已经很客观了还能被喷。这些喷子就是逢台必反,这样的话和台湾那些逢中必反的人有什么区别?说别人是井底之蛙,殊不知自己才是井底之蛙。加油台湾,加油祖国!
果然看回覆最有意思, 個人的質素如何表露無遺. 唉
这里留言的素质区分太明显了,希望大家注意下评论礼仪,有些留言真是看着都脸红。
中国梦可能也只是鼓舞了作者的了吧,其他人我就不清楚了。作者理解中国大陆的所谓国际视野不就是统治阶级的称霸野心吗?真不知道骄傲什么啊,同学。
自己孤陋寡闻,别他妈把大陆人说得跟你一样,就你不知道台湾被日本统治过吧?傻逼。
噗嗤,这陆生自己水平差成那样,“我想有些人可能一輩子都還不知道現在台灣曾經是日本領土的一部分,而現在的台灣其實是中華民國”,你自己孤陋寡闻,少TM拉大陆人垫背。
不过就这种井底之蛙的大陆人写的东西台媒才爱转,我写一个谈古论今的文章,绝对不会有台媒感兴趣,谁会有兴趣评判比自己强的人呢。
對於大部分的內容有同感,但在環台那部分,雖然中國的確地大物博、景色比起台灣多了份壯闊的美,但一個人環台(我不知道您同學的環台是什麼方式)的意義應該不僅是看景色而已,個人也曾在20歲一個人單車環台,雖然也不是什麼了不起的事情,但還是覺得比起坐火車看風景還來的有挑戰性一些,哈!
同學寫錯字囉
是「押」犯人,不是「壓」犯人
是小確「幸」,不是小確「信」
有深度的感受,謝謝
謝謝你寫下對台灣的紀錄和看法,讓我了解身處這個社會中自己發覺不到的事情。相信台灣會在新一代的努力下改變的!
我是一個十七歲的臺灣女孩,在我看來,作者對臺灣的整體認知能在短短半年就有如此見解,我心生敬佩,然而,也因為時間問題,作者或許對於臺灣的劣勢一文並無有所更深體認,在此我想提出一些看法。
一、臺灣低迷的經濟:低迷中見真章
我生在臺灣南部,從小在臺南長大,常常我會很感嘆外地人不能深入研究臺灣的中小企業型經濟之強壯,從各地來臺灣的外來客,甚至是臺灣人本身,每每侷限於市區或者臺北地區,卻似乎沒有人看見臺南遍地開花的文創產業,把老屋打造成新型觀光產業,自己創業製作傳統食品、手工精緻生活用品、設計感的文具用品等等,讓臺南注入一股新能量,也看到在地人對這片土地的深情。臺南就是一個這麼純樸認真的古城,人情味濃厚,各個角落都可以見到不惜成本、只為品質的老闆們,還有各種堅持了超過一甲子的傳統產業。這裡有我們年輕人的熱忱和努力,更有許多轉機,或許你看到了國際競爭下逐漸式微的HTC,但事實上,更重要的是HTC產品論質量和效能,在各大廠牌必是翹楚,獨缺行銷與各種策略,我也深信,臺灣未來的發展將會是多元而綻放的。
二、對於臺灣視野狹小與泛政治化
是的,在此點上,的確可以見的是臺灣人普遍缺乏思想力、創造力,某種程度上正是教育扼殺了大部分的這些優勢。教育問題在臺灣也已經開始沸騰,許多翻轉教育的課程與家庭想法的改觀都可看見,甚至學生也有許多自知之明,但反觀來看,至少在我身邊的一些青年都已經逐漸甦醒,而臺灣確實也慢慢步上改變之路,就像我自己本身,從偏鄉長大、一無所有,到現在能站上Tedx舞台分享我的想法,甚至專研國際事務和各種社會議題,也大量閱讀史學、兩岸關係、心理學、哲學等的書籍、論壇、學術研究等等,和作者一樣,我受惠於臺灣的網路自由,其實在臺灣這樣的環境之下,什麼都是有可能的,而未來的臺灣,確實值得讓人期待。
现在app打车也很贵啦(和出租差不多),外卖也不是免费(大概需要三块人民币)。不觉得大陆媒体那么关注国际新闻(有多少是一手的呢)
謝謝你這麼用心的寫下對台灣的觀察與反思,祝福你未來一切順利。
滴滴出行吞并了Uber中国,目前网约车价格与出租车的相差无几了。
最害怕的是很多年轻人到台湾,见识到并承认台湾自由、民主等好的一面,最终还是陷入大国的自豪感之中。
hhhh 楼上弯弯的评论好好笑 到底谁才是井底之蛙
想體驗波瀾壯闊 世界那麼大 中華民國免簽那麼多國家 何必去沒有任何吸引力的大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