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菲律賓總統杜特地自六月就職以來,因「反毒戰」成為國際焦點,其口無遮攔的作風,更多次引起外交風波。杜特地在東盟高峰會前夕辱罵美國總統奧巴馬為「妓女之子」,令美方取消原定的兩國總統會面,惹來《經濟學人》上周一改其正經論政風格,以「去他的外交!(“Fuck diplomacy!”)」為副題,撰文調侃杜特地的出格言論。但七月底的民調顯示,菲律賓民眾對杜特地的信任度逾九成,在中低收入以及低收入階層間的信任度甚至高達92%,顯示其民望未有隨著他接連失言與反毒戰引發之爭議所累。
同時,外媒也分析杜特地上台預示美菲關係的轉向,例如他主張與中國就南海爭議談判、要求美國特種部隊撤出南部棉蘭老島的反恐前沿、單方面宣佈停止參與美方主導的南海聯合巡邏,甚至計劃向中俄兩國入口軍備等。但杜特地在媒體上的「狂人」形象,除卻嘩眾獵奇的色彩,其實更準確地體現了菲律賓以至東南亞國家對待中美爭霸下的外交務實主義,同時折射菲律賓社會渴望脫離美國「後花園」宿命的民意所向。
> 但杜特地在媒體上的「狂人」形象,除卻嘩眾獵奇的色彩,其實更準確地體現了菲律賓以至東南亞國家對待中美爭霸下的外交務實主義,同時折射菲律賓社會渴望脫離美國「後花園」宿命的民意所向。